香车美女 新车报价 情色短信 | |||
首页- 邮件- 短信- 商城- 搜索- 新闻- 体育- 财经- IT- 娱乐圈- 女人- 生活- 健康-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出国- 求职- 游戏- 校友录 |
汽车首页 新闻 查询 试车场 车文化 香车美女 购车指南 报价 贷款 二手车 车主手册 SUV 俱乐部 约会 |
图片欣赏 |
香车美女 | |
品牌车廊 | |
车展酷图 | |
360°观车 | |
豪华加长 |
精彩专题 |
福特皮卡历史回顾 | |
3.15汽车维权专题 | |
“新老三样”大比拼 | |
2002国产新车瞭望台 | |
家轿新星派力奥 | |
夏利降价后的服务 | |
降税与汽车价格大战 | |
入世后车价怎么降 | |
价格放开车价狂降? | |
国产家轿大战北博会 | |
|
|
我来补充两句 |
其实没那么好 各方人士对“团购”说“不” |
作者:[ 史天舒 ] |
“团购”一词并不让人感到陌生,它是“团体购买”的简称,意思是指某集团或单位对某种商品的集体购买行为。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团购”这个词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含。先是在商品房销售过程中,一些未曾谋面的零散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为某个项目的共同购买目的联合起来,形成了类似于集团购买的大订单,从而去找开发商争取到最优惠的价格。这个模式的主要意义在于为购房过程中处于弱式的零散消费者带来了实际的利益,充分体现出网络时代的消费特性。在房产“团购”方兴未艾之时,租房领域又派生出类似的行为——“团租”。近来,汽车“团购”再一次成为了汽车行业所关注的焦点。 那么,汽车“团购”能否为消费者带来最大利益?厂商、经销商是否欢迎这一新型消费模式?“团购”能不能发展成未来购车的主流消费模式呢?记者在与一些厂商、经销商、消费者和业内专家交流之后,听到的基本都是反对的声音。 消费者:行动成本太高 对消费者而言,参加“团购”的主要目的无非是得到价格上的优惠。现在的大部分消费者购车,都是他们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他们对“团购”的理解仅仅是“大家一起去把车价砍下来”,对于购车的全过程及其它费用支出就不是很清楚了。 据一位有过“成功团购经验”的谭先生说,他再去买车不会参加“团购”了,为了能省一二千块钱搭上一个多月的时间和精力,事后想想成本确实太高了。 据了解,消费者“团购”汽车的过程大致要经过以下过程:先是频频上网,发贴子寻找对某款车型感兴趣的“网友”,此期间要不断通过网络交换信息,不是网虫的人也因此变成了网虫;接下来要凑够几个、几十个网友,约好地方见面、聚会,大家因此由网友变成了共同购车的“团友”,此期间大家聚会不断;见面后汇总各种想法,了解各人的社会资源,建立“团购”组织,对谁跑市场、经销商,谁跑银行、保险作详细调研究实施分工,这一过程如同新建公司运作的初期;大致半个多月后再进行情况汇总,选定几家经销商,确定谈判代表,初次前往“火力侦察”,就像制订作战计划并打响头炮;最后全体“团购”人员拖家带口齐上阵,与经销商进行一次或数次时间不等的谈判并最终签订合同,这期间所经历的难度不亚于为自己谈下一单大买卖。 作为这次“团购”的主要策划者,谭先生和团友疯狂联络、约会、四处调研,由车盲变成半个专家;“团购”内部每个人的期望值也不同,反复协调形成团体;与经销商就车价、保险、保修等每一细节讨价还价。“仿佛蜕了一层皮。”谭先生说现在还有想参加“团购”的网友跟他联系请他谈经验,他的工作很忙,一想起经历过的“团购”头就要炸,过去的事他不想再提了。 经销商: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 当“团购”这一新鲜事物出现之初,汽车经销商们还是表现出积极兴趣的,他们隐约感到这是个大大提升销售业绩的机会。 到了与“团购者”“亲密接触”之时,经销商们就大呼头痛了。这些“团购者”自以为带来了大买单,开出的价码有些不着边际。有提出车价要优惠8%到10%的,甚至有要求优惠15%的,保险还要打六折,送验车费等等,这都说明“团购者”对汽车行业太不了解,对“团购”行为所带来实惠的期望值太高了。来自经销商的普遍看法是,“团购”是一种自发行为,参与者多数缺乏集体概念,大家都以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点追求各自的点滴利益。即使有数十人前来“团购”,经销商仍需与每个“团员”反复谈判,“团购”只是砍价的幌子。有些人甚至在销售展厅里拉用户,严重破坏了正常的销售秩序。而且,一般来说“团购”用户要找数家经销商谈条件,希望导致经销商之间相互杀价,从中谋取最大利益。一旦有的经销商让利过多,保证不了合理的利润,那么投入建4S店的资金就无法如期收回,售后服务体系无法正常维持,购车者在之后的维修、保养等服务方面就很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说经销商在车价上的让利往往是以出让售后服务为代价的。 生产厂家:会引起行业恶性竞争 作为供货方的厂家,手里牢牢地控制着价格尺度。绝大部分著名品牌厂家,在发展自己的全国销售网络时,无一例外地提倡优质服务。厂家希望消费者能够使用自己的产品,同时也能享受到完善的服务。 生产厂家对于“团购”现象普遍不太赞同。原因很简单,哪家企业都不希望自己出现亏损。降价只会搞乱市场,引起汽车行业的恶性竞争。厂家在制定价格时,是要充分计算自身的成本与竞争对手的价格的。在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价格战随时有可能爆发,那些已经经过降价洗礼的中、低档经济型轿车生产厂家,更是维持着成本运转着,如果再遇降价或滞销就必亏无疑了。对众多最新入市的新车型来说,上市之初产量不可能形成规模,新车型在消费者眼中是高价是暴利,可在厂家眼里却是在赔钱呢。 在不轻言降价的同时,对经销商的某些让利行为,生产厂家是不予支持的。毕竟现在的国产车已告别了“暴利时代”,厂家根据经销商的销售等级、销量大小,服务监督体系制定了详细的系数,对经销商进行业绩考核,给经销商留下一定的利润空间。厂家希望经销商以获得利润的一部分给消费者提供良好服务的保障,如果这部份利润缩水了,消费者在买车之后能去找谁呢? 业内人士:要走出“团购”误区 业内人士认为,“团购”只是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到现阶段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不太可能成为将来的主流消费模式。 从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程看,现已进入由原先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阶段,因此汽车行业原有的暴利也向着微利转变,车价更趋合理。当暴利消失时,“团购”也自然消亡了。 目前出现的个别车型团购让利现象,只能说明该车型利润的确很高,或者已经卖不动了。有些经销商接受团购,车价确实让了一些,但在服务费、保险、分期付款等几个利润点上又找回了一些,实际上起到了变相广告的效果。有业内人士计算过,以20万元的宝来为例,经销商以“团购”价吸引购车者,再从其它费用里扣出来,与非团购成交总价比只少赚1000元左右。同时,消费者在参加“团购”时还会要承担交纳“诚信金”风险,在与经销商谈判时,由于各自要求不同,也很容易被经销商瓦解成为“个购”。 进入某汽车“团购”热点网站,在“团购”公共评论区没有见到想像中如潮的留言,只有一位网友留下两个英文单词:testonly,或许这是“团购”现象的真实写照。 来源:[经济参考报] |
相关文章 | |
|
网站登记 - 我们的客户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00008号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