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专家评论

贾新光:2003年汽车市场回顾与展望2004

AUTO.SOHU.COM  2004年01月05日10:13  搜狐汽车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2003年的汽车市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继2002年汽车市场给人们意外的惊喜之后,2003年继续超速发展。2003年1-11月,全国累计生产汽车400.53万辆,同比增长35.04%;销售汽车391.76万辆,同比增长31.25%。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全年汽车产量将在430万辆以上。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有望超过法国,成为全球汽车生产第四大国,汽车生产和消费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明显的拉动作用,汽车工业自身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10月,重点企业(集团)利润总额超过360亿元,同比增长76.93%,上缴增值税、销售税接近26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


 

 

 

  在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各个车型的增长形势各不相同。2003年1-11月,汽车产量总的增长幅度是35.04%(2002年增速在40%左右),其中货车增长幅度为8.43%,客车增幅为13.83%,轿车增幅为83.74%,增幅相当悬殊。与2002年同期相比,轿车增幅明显扩大,客车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而货车增速大幅度回落。

  另据《中国汽车工业综合分析》提供的资料,到10月底,国内汽车库存超过24万辆,比2002年同期增加将近一倍,其中库存量最大的是货车,接近9万辆,客车库存接近8万辆,轿车库存也有7.7万辆。

  

  2001年至2003年1-11月各车型增长幅度比较

  

车型

2001

2002

2003111

货车

5.02%

35.98%

8.43%

客车

18.24%

27.00%

13.83%

轿车

16.35%

55.05%

83.74%

    近年来货车的高速增长有昙花一现之感。1994年货车产量达到78万辆,以后逐年下降,到2000年才达到75万辆,2001年达到80万辆,实质上不过恢复到1994年的水平,2002年达到110万辆,但2003年不会超过120万辆。所以货车的高增长是短期的特殊现象。在货车生产内部结构上,重型货车1999年到2002年的快速增长是与中型货车产量互相补充的,2003年重型货车的的增长似乎已是强弩之末,只有3.22%,而去年增幅高达60.97%。根据运输化理论,货运量并不同GDP同步增长,这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变化有关,90年代以来,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增长最快的是水路,其次是铁路,公路货运量的增长速度最慢,增长非常有限,因此货车产量不会出现持续大幅度增长。与重、中型货车结构变化的同时,重型货车产量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标厢车产量下降,牵引车和自卸车产量上升。由于房地产业发展过热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因此自卸车的需求可能很快退潮。货车产量结构中一个可疑的增长是轻型货车,其中有一部分是“大标小”的违规车型,其次是一部分轻型货车与农用四轮车搅在一起,随意进出,无法认真分析。即使这样,轻型货车的增长也明显放慢,因此整个货车市场缺乏具有较强增长动力的车型。

  

  2001年至2003年1-11月货车各细分车型增长幅度比较

  

车型

2001

2002

2003

重型货车

                        91.67

60.97

3.22

中型货车

-1.17

7.96

-17.81

轻型货车

-7.10

46.43

21.67

微型货车

-5.20

13.43

-2.27

  多年来,客车生产的主力军是微型客车,微型客车在90年代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微型客车厂家也“很受伤”,因为90年代中期以来,各大城市纷纷取消面的,限制微客,受尽了歧视,至今仍然被大城市列在“另册”,同时在安全环保方面要求不断提高,成本的抬升使微型车的价格优势越来越小,因此主要微客厂家已经把主要精力转向轿车生产,从2001年到2003年1-11月,微客的产量增长幅度分别为20.41%、33.00%、5.84%,看来今后微客生产将呈维持局面。由于受非典冲击的旅游业尚未恢复元气,大中型客车市场也乐不起来。客车产量结构中的亮点是轻型客车,2003年1-11月增长幅度达到34.91%。轻型客车增长主要得益于轻型越野车(所谓的SUV),围城难入的皮卡厂家终于杀进城来。另一个增长较快的车型是MPV。轻型客车中还包括一部分6字头轿车。扣除这些因素,实际上轻型客车的增速也有限。

  

  2001年至2003年1-11月客车各细分车型增长幅度比较

  

车型

2001

2002

2003

大型客车

44.55

50.45

14.66

中型客车

34.03

34.06

-15.07

轻型客车

11.56

18.46

34.91

微型客车

20.41

33.00

5.84

  2003年3-10月,轿车的月产量徘徊在16万辆上下,这与去年月产量步步高有所不同。其中9月轿车产量突破了18万辆,似乎真的是“金9银10”,但这个增长还要感谢北京市交通部门,因为征收牌照费的企图迫使一些消费者提前购车,虽然北京交通部门说暂不征收牌照费,但是有了贼心就可能有贼胆,因此消费者仍然难以放心。

  1-11月,轿车各细分车型中,增长最快的是中高级轿车,增长速度达到124.53%,产量已经超过微型轿车,而微型轿车的增福只有34.98%,是轿车细分车型中增幅最小的,第二个增速很快的是普通级轿车,增幅是117.22%,普通级轿车与常说的经济型轿车范围接近,但是这么高的增速下,经济型轿车反而频繁地、大范围地降价,库存也占了整个轿车库存的90%以上,说明这一档车竞争异常激烈。

  

  1-11月轿车细分车型产量及增速

  

车型

111月产量

同比增长%

占轿车产量比例%

中高级轿车

193450

124.53

10.74

中级轿车

869053

74.62

48.25

普通级轿车

559822

117.22

31.03

微型轿车

178750

34.98

9.92

轿车总计

1801075

84.92

100.00

  汽车市场超速增长带来十大失调

  关于汽车工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已经说得很多了,这里不想再重复。应该看到,由于未曾料到,汽车市场的超速增长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掩盖进而使人们忽视了汽车工业和市场发展中一些重大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十大失调:

  1.汽车的发展与相关产业发展失调

  以钢铁工业为例,2002年我国钢产量超过2亿吨,是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然而2002年中国共进口钢材2448.81万吨,钢材进口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钢材第一进口大国,其中相当大部分是汽车工业所需要的冷轧薄板、镀锌板等,而我国冷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不锈钢板、冷轧硅钢片等关键钢材品种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汽车的迅速增加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本来就拥堵的道路更加不堪重负,人们可以抱怨城市基础设施改进的缓慢,但是也应该明白,道路增长的难度远远大于汽车生产能力增长的难度,交通拥堵加剧的结果将是汽车市场的滞缓。

  2.汽车工业生产能力失调

  由于短期内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近两年又开始大量采用CKD方式生产汽车,2002年以CKD方式生产的轿车在10万辆左右,接近国内产量的1/10,2003年1-11月已经接近17万辆。这种方式上马快,投资省,利润大,但是这种方式对推动汽车工业发展没有正面的意义,相反要损害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也使得整车企业失去开发的动力。

  3.汽车工业投资比例失调

  市场热带来了投资热,但是目前的汽车投资热重忽视了产品和技术研发。大部分投资项目是合资生产,引进国外产品和品牌;一些是合作生产,也以引进为主;一些项目采用仿造方式。极少投资项目有技术中心、开发中心等内容。曾任国家机械部汽车司司长的张小虞认为中国要实现汽车强国,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必须完成四项任务:要有自主创新能力,要有坚实的汽车零部件保证,要有租赁、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同步支撑,要有完善的物流服务系统。

  汽车投资热忽视了零部件工业的建设。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企业普遍规模小、技术落后,低水平重复生产,产品更新换代较慢。近年来,虽然汽车产量增长很快,但是大量采用国际采购方式,国外汽车厂商即使搞本地化,也不过是引进了更多的外商独资零部件企业,并没有带动原有的零部件企业。

  4.产品供求结构失调

  2003年汽车市场上出现一个怪现象,一些产品需要排队、加价才能买到,有的产品却是频频降价也不好销,库存积压比较多,这说明有的产品供不应求,有的产品供过于求。

  5.产业发展格局失调

  2002年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出现几个大动作,令人瞩目,但是2003年在这方面比较沉寂,能够听到的相反的动作,就是各行各业涌进汽车工业,如波导、五粮液、美的、比亚迪、中大、蓝星等等,由于汽车行业资本市场不开放,这些资本的进入使得原来濒临消亡的汽车厂又枯木逢春,没有一家退出汽车行业,这使得产业结构调整更为艰难。另一方面,各地又一次整合地方汽车工业资源,力图发展成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原本与上汽联合的奇瑞,最终还是分手单干。看来要解决中国汽车工业的散乱问题,必须改革原来的投融资体制。

  6.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失调

  中国加入WTO后,根据政府的承诺,在贸易方面(包括服务贸易)逐步放开,外资逐步进入,但是在产业政策方面修改迟缓,至今没有出台,产业发展失去导向,一些重大问题难以解决。

  7.汽车制造与服务贸易发展失调

  国内汽车企业关注汽车生产,忽视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并没有从全产业链的高度来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阵地已经被外资占领。

  8.汽车产业保护与汽车消费者权益保护失调

  政府继续执行保护汽车产业的政策,但是在私人汽车消费越来越多,质量和服务投诉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进展却微乎其微。

  9.发展合资与发展自主品牌失调

  主要企业都走了与跨国公司合资的道路,自主品牌建设被忽视。

  10.坚持中方股比与话语权失调

  虽然50%的股比底线坚持住了,但是事实上通过合资我们没有学到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在产品、品牌、技术、管理等方面我们的话语权越来越弱。

  

  2004年汽车市场面临四大变数

  2004年是入世之后对汽车保护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总的来看,汽车市场发展形势还是比较好的,在今年超过400万辆的基础上超过500万辆,私人消费仍然积极踊跃,车型选择范围继续扩大。但是由于竞争的加剧,汽车行业发展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2004年汽车市场有四大变数:

  1.进口汽车市场

  2004年是实行许可证配额的最后一年,也是承诺降低进口关税的最后一年,因此2005年进口市场将如何变化是人们期待的,这种期待会在2004年下半年造成明显的持币待购。明年的进口许可证如何发放也是一个悬念。如果在上半年把全年的许可证一次发放,经销商会加速进口,加紧销售,以避免持币待购造成的滞销。如果分两次发放,下半年的进口许可证已经来不及办理进口,因此会造成大量许可证作废。这种复杂的影响会明显影响进口汽车价格,而进口汽车价格的较大幅度波动也会影响国内生产的产品。此外,汇率、进口管制、进口政策也会影响汽车市场。

  2.速度

  2002年和2003年汽车产销增长速度都很高,但是这种高速度实际上是非正常的发展,其影响我们在上面已经分析了。2004年可能汽车产销的速度降低一些(但是不是下降),可能对各方面要好一些。2004年汽车产量大约在540-550万辆,增速大约在25%左右。

  3.能源

  能源紧张将影响汽车产销。最近,中国出现了“三荒”:煤荒、电荒、油荒,实际上是煤、电、油供应跟不上需求。其中有的分析把“三荒”的形成归咎于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比如钢铁、房地产、汽车等等。不管怎么说,“三荒”的出现,对雄心勃勃的汽车工业确实是一个严重的警告。90年代中期以前,汽车工业饱受原材料、能源、资金等瓶颈的制约,眼看着饥渴的市场而束手无策,现在“三荒”的出现,让汽车工业重新记忆起资源紧缺的年代。

  值得重视的是,“三荒”不是短期的问题。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市场分析预测课题组日前发布的《全国电力市场分析报告》预测,2004年全国总体电力供需形势将比2003年更为严峻,到2005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才可能由紧张开始走向缓和,2006年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这个预测可能还是很乐观的呢!)许多地方预测“电荒”在未来几年内还将发生。

  “三荒”对汽车工业发展和汽车市场将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开三停四”这样的现象将会重新出现,让生产安排在供电局拉闸限电面前无可奈何,整个生产计划将全被打乱;其次,“三荒”将带来能源价格的上涨,能源价格上涨不仅使汽车生产本身开支增加,也使汽车工业上游产业涨价,比如钢铁、有色冶金、零部件等等,这对习惯于以降价来攻打市场的企业弹尽粮绝,没有回旋余地了,实际上钢铁的涨价早就出现了,汽车厂把这种负担转嫁给供应商,这在短期是可能的,但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第三,油价上涨对私人汽车消费是一场恶梦,因为本来养车的费用就居高不下,现在更是火上浇油,这就有可能导致汽车销量的下降,或至少增速放缓。

  4.政策

  2004年人们期待出台的汽车方面的政策很多,比如《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汽车消费政策》、《汽车召回管理办法》、《汽车三包办法》、《汽车产品品牌专卖管理办法》等等,但是这些政策多年来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干打雷不下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部门间的利益和权利冲突是重要因素,这实际上反映了我国立法方式存在的弊端,应该尽快改革,把立法同执法分开,保证立法的合理性和执法的公正性。政策的滞后对汽车生产、销售、消费带来一系列严重影响。即使是这些政策在2004年能够出台,又能够发挥多大实际作用,这也是人们所担心的。另外,2005年以后,我国汽车市场将完全开放,汽车产品进口的管理办法、销售管理办法等也需要尽快制定。

  应该加强政策的配套性。比如华北地区联手查超限运输取得较好的成果,超限现象明显减少,但是对货运市场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对重型车的销售也产生了制约作用,因此查处超限运输应该同杜绝公路三乱,取消不合理收费,整顿运输市场结合起来进行。

  版权声明:搜狐汽车评论之贾新光作品以及其他专栏作者文章,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转载者,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观点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短信推广
“悬赏”鲜明个性图片
摩托罗拉和弦下载专区



搜狐商城
·汽车| 香水扮香爱车
·汽车|爱车清洁用品
·化妆|玉兰油惊爆价
·精品|运动休闲服饰
·汽车|送龟牌白金蜡
更多...
-- 给编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