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特约评论员 钟师/评论)如果把中国汽车市场看成一脉绵延不绝的矿藏,价值高的金矿之类其实早已被整车企业瓜分殆尽,由于整车制造起到汽车产业龙头的集聚效应,处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顶端,多年来吸纳了丰厚的利润。多年来整车制造业旺盛之时,整车企业还能在卧榻之旁容忍他人酣睡,众多商家还能围啃边缘的利润,至多在售后零部件供应环节一直抓牢不放,力图保持理想的零件批发加价率。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容量的日益膨胀,相应的后市场的价值魅力不断散发,本身就足以吸引中外服务投资商踊跃进入,而且整车市场在寡头型时代形成的高额利润吸引下,全球的整车巨头悉数涌入到中国建厂,分食这块看起来不断变大的市场,但是筷到自己的碗里肉却日渐变小的肉,这就是为什么今年会出现车市“假性萧条”的原因。因此,整车企业面对利润日渐变薄的局面,也开始把头伸向原先无暇顾及的后市场,欲把汽车信贷这块收入囊中。
近年来不少乘兴而来、试图挖金探银的从事汽车后市场外国大企业,发现中国的市场版图太大,互相割裂,充满着离散效果,如何用较低的成本营建服务网络是最头痛的问题,市场看来布满沼泽泥潭,举步维坚。本土服务商在本地市场小打小闹还凑合,要想跨省跨区拉网做大也难,市场先驱们现在变得气息奄奄。试想作为美食大国和无比庞大的饮食市场,至今难冒一家类似麦当劳的本土连锁巨头和品牌,那能指望本土汽车服务连锁机构很快大行其道?当然从本土家电服务连锁巨头国美、苏宁等出现至少看到一些汽车后市场的曙光。
现在服务竞争虽有,但激烈的淘汰赛还没真正开始。后市场的容量客观,但现在分散在各个角落大大小小的服务商手里,还是处于混沌初开的局面。等到一轮轮服务洗牌开始后终将会冒出若干服务连锁巨头。汽车消费者现在只能无奈等待有品牌、有诚信、有技术和质量的服务商出现。
《新财富》在2004年年终继2002年底盘点急速上升的中国汽车市场之后,再一次有力出击,将目标瞄准了正在发生巨变的中国汽车产业,从资本的角度分析,入木三分。
蜕变是痛苦的过程,也是必须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