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终于在上周推出了自主品牌“荣威”,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具备冲击国际市场实力的品牌,无论从品牌的设计上,还是从整体品牌的运营上,上汽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国内这片市场,而是全球更广阔的市场。从这里我们又想到国内现在还有相当多的自主品牌车,但这些品牌无论是从整车的设计还是运营都更中国化,总是在说汽车工业要走向世界,要更多地出口,但这些自主品牌是否应该更全球化一些,真正能够参与到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中来。
全球化不光是车身设计
“我们做车身设计一定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要站在一个使用者的高度看自己的设计。”这是一位专门从事整车车身设计专业的学生对记者所说的话,而这些话也一直是国内很多汽车专业的教授灌输给自己的学生的。
记者从一些自主品牌的汽车制造厂了解到,很多从事设计开发的人员都抱着这样的理念——我们造车就是给中国的老百姓造的。这话没错,自主品牌首先面对的就是国内的大批消费者,只有这些消费者能够认同,自主品牌的建设才能够获得成功。但我国的自主品牌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盛,从徘徊在主流市场之外到现在囊括了一些细分市场的销售冠军。于是,这些成功的自主品牌企业开始准备出口了,但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已经国际化和全球化多年的世界市场,我们的自主品牌能适应吗?
这里所说的自主品牌全球化不仅仅只是车身的设计,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自主品牌企业正在努力并且已经取得了部分成效,记者在日前开幕的一些乘用车和电动车的设计展览上看到,国内的很多设计者和设计公司已经能够非常完美地表现一款车在实际中的使用,这些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很多车型已经应用到部分自主品牌企业的整车设计中了,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我国的自主品牌设计和制造赶上世界水平只是时间的问题。
国际化、全球化的关键是自主品牌的品牌理念,如果还抱着“自己造车自己卖”这种单纯的做小买卖的思想,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想法只是一句空谈。记者曾经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碰到一位从新加坡到车展采访的记者,他对中国自主品牌车的理解有着自己的看法,“价格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最优势的部分,但技术水平一般,而且重要的是如果这些车想要进入新加坡的市场,必须与新加坡本地的企业和公司进行合作,这些方面中国的企业显得魄力不足。不能完全信任自己的合作伙伴,不能有效地进行中国品牌的本地化改造。”
自主品牌出口市场水平低
说到自主品牌汽车的出口,这应该是国内这些自主品牌企业这两年最重视的问题,也是它们真正国际化、全球化的开始。记者经常在国内的新闻中看到某某企业又向这个国家出口了150辆整车,某某企业又向那个国家出口了200个汽车散件,但仔细看看这些出口目的地,无非是东南亚、西亚、非洲、南美的一些国家和市场,世界最主流的市场,如北美市场、欧洲、日本和韩国市场,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很少能够涉足,也就是说,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距离这些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车市场还有不少的距离,进入这些市场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世界顶级的汽车市场其实是验证我们的自主品牌是否能够真正全球化最好的试金石,吉利、奇瑞都在拼命想挤进这个门槛,但我们这两年除了不时能够听到“吉利汽车暂时不能够进入某某市场、奇瑞暂缓进入某某市场”的或真或假的消息之外,其他实质性的进展几乎没有。
记得前两年有过“陆风的碰撞门”事件,江铃的自主品牌陆风在进入德国之后被当地媒体和公司指责安全系数过低,一时间把国内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弄了个灰头土脸。我们且不说这个实验的真实性,如果江铃陆风真的能够适应德国市场的要求,或许这些“无事生非”的人所搞的这么一个碰撞实验也就无从发挥了。
自主品牌应该面向世界
当然,我们的一些企业也开始谋求在一些国家建设工厂,长城已经开始在俄罗斯筹建第一个海外工厂,吉利的大马项目也正在实施,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正在面临最好的发展阶段。
我们的民族汽车品牌有着自己的优势,在技术水平不断创新的同时又价格低廉,而且重要的是很多的自主品牌都有一颗走向世界的心,这些自主品牌确实应该更好地进行国际化的改造,走一条符合国际化要求的道路。这不仅仅是应对国际竞争的要求,也是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与合资汽车品牌一较长短的动力所在。
说到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改造,很多国内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总是在谈论别的国家如何如何给自己提高了多少门槛,设定了多少多少更苛刻的条件,但是,我们也应该想到,这么多的世界汽车巨头为了进入中国的市场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本地化改造,就连从来不与别人合资的奔驰汽车都在中国开了合资的先例,那么我们的自主品牌企业凭什么不能更好适应国外当地的市场,做到真正的国际化、全球化?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