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在国际顶级汽车展上频频亮相,涉足法兰克福、底特律、巴黎等A级车展,为中国造的汽车进入欧美市场投石问路。原以为只要达到当地现行的排放和碰撞法规,便可以凭低于欧美市场同类车型百分之三十的价格长驱直入,但试水的结果却大大出于预料。 中国品牌汽车进入欧美市场远远要比原先想象的更为复杂,不要说每款出口车型欲达到当地的排放与碰撞法规还需要一长段认证时间,某些中国企业及其海外经销商突然发现发达进口国已经公布并正在执行更加严格的准入技术法规和市场游戏规则。
以欧盟为例,欧盟议会在三、四年之前,就已经公布并决定自2006年开始执行两条更为严格的认证法规,一条是第2000/53/EC号关于汽车报废的新标准,另一条是第2003/102/EC号有关行人安全的法规。汽车报废的新标准提高了报废整车强制回收材料的百分比,如果达不到该比例,生产厂商(包括主机厂或进口商)将负担处理该报废车辆或运回生产厂地的“全部或大部分费用。”
该法规目前已成为欧盟各成员国的国家法律。
根据新的行人安全法规,自2006年起,进入市场的全新车型的必须采取主动防止与行人碰撞的措施,并能够降低与行人碰撞时的冲击力,以减少行人的伤亡。某些中国厂商虽然曾聘请跨国公司设计出了新车型,但仅仅达到了保护舱内司机和乘客的基本碰撞标准,并未能在设计中考虑到行人安全的新法规,因此面临不得不再次花费大把资金,对车型从头进行设计和改造。
显然,发达国家在不断提高其市场的准入技术标准,间接为其本国市场提供有效的保护。欧盟新法规对现行正在市场上销售的车型,则毫无例外地给出了适当的达标宽限期。
发达国家对于汽车的设计和认证有那些新标准?如何从车身设计开始便着手考虑怎样达到出口国市场的各项政策和法规?韩国汽车公司面对有限的国内市场如何自80年代初期便卧薪尝胆、花费数年的时间潜心研究和设计能够完全符合欧洲市场的车型,并在具有认证经验的进口商的协助下成功打入欧洲市场?这将是中国汽车要闻(China
Business Update/China Automotive Review)今年在北京国际汽车展期间主办的中国汽车工业研发国际研讨会将要讨论的专题题目之一。
本次国际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研发和自主品牌”,将于今年11月20-21日在北京长城喜来登饭店召开。会议将由搜狐汽车频道(www.auto.sohu.com)协办,奥地利麦格纳斯泰尔公司(Magna
Steyr)和荷兰克罗伊曼斯集团(Kroymans Corporation)赞助。ISI新兴市场(ISI Emerging
Market),中国汽车新网(www.qiche.com.cn)和东方汽车杂志社(www.oauto.com)为媒体支持单位。
根据中国和国际汽车研发的现状和为来的发展趋势,为期两天的大会将讨论以下七个专题:1)国家对自主研发和创新的政策支持;2)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在研发上的紧密合作和互动;3)汽车车身设计:如何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4)汽车工程设计:如何开发一个成功的车型;5)检测和认证:如何取得国内和海外市场的整车认证;6)柴油、替代能源、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机遇和挑战;7)汽车电子:中国的成就和差距。
将在研讨会做发言的政府和中外汽车研发高级经理人士将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国家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美国汽车研究中心,
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意迪雅工业设计(上海)有限公司,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乔治亚罗(上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奥地利麦格纳斯泰尔公司,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德国Ogunmuyiwa 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荷兰克罗伊曼斯集团,伟思富奇环境测试仪器(太仓)有限公司,英国里卡多有限公司,华沙理工学院,
美国BSST公司,英瑞杰汽车系统公司,英飞凌科技公司,西门子威迪欧,博世(中国),德尔福亚太区电子与安全分部,瑞萨集团汽车半导体公司,一汽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中国汽车要闻成立于1994年,12年来专门从事中国汽车工业的英文出版和咨询,客户包括全球500强的跨国主机厂、设备和零部件供应商、政府机构、行业协会、投资银行、会计和律师事务所、保险公司、物流公司、咨询公司、进出口公司、经销商以及汽车售后服务公司等等。自1996年开始中国汽车要闻分别在底特律、北京、上海、法兰克福召开了11届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研讨年会。今年6月26-27日在北京召开的总经理论坛讨论了全球汽车制造业和中国的地位这一主题。中国汽车要闻将于明年上海汽车展期间主办召开第12届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研讨会暨2007年总经理论坛,论坛题目为:全球最大的重型车和商用车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有关中国汽车工业的研发与自主品牌国际研讨会的大会详细议程及最新进程,请浏览中国汽车要闻官方网站(www.cbuauto.com或www.chinaautoreview.com),搜狐汽车(www.auto.sohuo.com)专题报道,中国汽车新网(www.qiche.com.cn)
和东方汽车网(www.oauto.com)的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王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