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看车展之一:北京车展犹如嘉年华
从2000年第六届北京车展到本届车展,我已经是第四次采访报道北京车展了。回顾前三届的车展报道,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旧事。
记得2000年那次车展,新华社国内部经济采访室派出三、四个记者参加,除了动态报道,每天发一条深度报道,开创了新华社车展报道的先河。 在资料库里调出当年发稿的题,有些题目还颇有一些借鉴作用。比如:北京车展历经10年蜚声中外、北京车展合资企业产品成主流、北京车展启动会展经济、汽车消费浮出水面、北京亟需现代化大型展馆等等。
“北京车展启动会展经济”新华社播发通稿后,第二天的北京日报在二版头条采用。北京日报的编辑处理得十分醒目,采用了通栏标题,主标题改成“车轮碾热会展经济”。
2000年北京车展新华社通稿发了二十多篇,创造了历届北京车展发稿数量之最。
2002年的北京车展好象发稿不多,我发的稿件只有8篇。
2004年是第八届北京车展。车展举办前半年,发生了一起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事件。由于车展几个主办方的原因,办了七届的北京车展出现分裂,要一分为二。
消息传出,在国内外汽车界和展览界引起轩然大波。国外某著名汽车巨头驻北京的一位华裔经理说,这是典型的“窝里斗”。国内某汽车巨头的总经理也说,这简直是“国际玩笑”,全世界没有一个城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举办两个内容一模一样的车展。许多参展企业反映更为强烈,十分不满,但谁也不敢得罪。国内展览界对北京车展一分为二,也十分担忧。中国的品牌展览本来就不多,北京车展发展到今天不容易,这一品牌应该共同去维护、去发展,而不能由于自己内部的原因毁了这个牌子。各方面一致的意见是,北京只应该办一个车展,决不能分裂。
面对广大企业的强烈反响,我充分发挥了新华社记者联系面广、能量大的优势。把问题直接反映到国务院有关领导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经过有关部门出面协调,结果皆大欢喜,两个车展最终合二为一。保证了2004年第八届北京车展的顺利举行。
2003年12月25日车展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八届北京车展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农展馆举办。我发了一条通稿“北京国际车展将合二而一”。全国许多报纸都采用了这一消息。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结果,心里十分高兴!
从第七届北京车展开始,所有人都认为展馆面积不够,参观环境也不尽理想。新展馆虽然早早就排上了仪事日程,可就是迟迟落实不了。原来预计本届北京车展可以用上新展馆,车展时间也由历届的六月推迟到十一月,没想到计划没有变化快,新展馆又出了状况,还得在老地方办。据说由于报名参展的企业太多,如何分配展位让组委会煞费苦心。无奈只好牺牲掉商用车。本届车展国展和农展馆只展出乘用车和零部件,商用车只好放弃了。
除了展馆局促让人不满,每到车展周边的大堵车更是让人头疼,也让人担忧。虽然本届车展交管部门将采取限行、封道等多种交通管制措施,但是据说观众将高达50万,许多人是开车前往,到时候还不知道会不会堵成一团。
看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在于赶快竣工新展馆。听说在天竺兴建的新展馆已经动工,下一届车展肯定能用上。但是,天竺离市区远了一些,开车去无所谓,没车的人怎么办?新的矛盾解决了,旧的矛盾又出现了。事物总是这样,有欢喜就有忧伤,北京车展不也是这样吗? (责任编辑: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