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的车展于昨日收场,民族品牌的荣耀会被反复回味。但作为败笔,中国的“概念车”也将被长久记住——在豪华时尚的铁皮外壳下,居然空空如也,连个假发动机都懒得摆。
国内媒体很善良,不忍心去挖苦咱们的“未来概念车”, 自主品牌想为国人争脸的心思大家都懂。 “多款自主品牌概念车亮相,打破了上届没有一款概念车的尴尬”,这是几天来的常见报道。
可谁来掩饰“腹内空空”的国际尴尬呢?这可是A级车展,参观者中藏龙卧虎。趴在车底下拍“内涵”,是外国记者最常用的鉴车方式,他们直率地称中国造出了“最异想天开”的车,然后刻薄地给出了“最徒有其表”的评语。
作为汽车设计理念的最高峰,概念车不是不能造,但至少别拿“充气娃娃”愚弄观众。国外大鳄都是在几十年的积累后才敢“概念”一把,中国大部分自主品牌做轿车的历史尚不足10年。
“中国人能造概念车了”,听着真让人兴奋。可现实是,买车的人都知道:洋品牌车商如今的第一卖点是“多数部件原装进口”,一旦降价了,买家首先会郁闷地问:“国产化率是不是上去了?”
“便宜没好货”,这就是中国汽车制造的真正形象。可悲的是,自主品牌正“自信爆棚”,这种气氛已经蔓延到民间。有网友撰文称,与自主品牌的“创新设计”相比,“宾利造型太保守”,一大群人居然还随声附和。
空壳概念车出来得很及时,它充分证明了“中国制造”是如何的花拳绣腿。可怕的不是技不如人,而是自欺欺人。
技不如人没什么,几十年前的日货,同样是“价廉质低”的代名词,现在人家是什么状态?在没能力造出有发动机的概念车之前,中国车商脚踏实地搞好“百姓车”才是真正的为国争光。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