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大利是个很浪漫的民族,但如果浪漫而不务实,这种浪漫就变成了花架子。菲亚特中国市场的表现,犹如戴着墨镜走夜路,更多地显示出盲目和短视。
——
从整体上来说,江苏汽车缺乏大视野,没有大视野就不会有大战略,也就很难成就大气象。
—— 意大利人的民族性和中国人有很多相像之处,这本来应是一个良好合作的基础,但现在看来菲亚特和南汽的合作,仅仅是在依维柯轻型客车这个项目上取得了进展。双方没有从对方那里学到应该学习的东西,留下的更多的是不信任。
—— 菲亚特正在和奇瑞进行更深一轮接触,从发动机到阿尔法·罗米欧品牌,菲亚特试图努力找到一个比南汽更好的合作伙伴。
总结2006中国汽车市场,可以用祖国江山一片红来形容。无论合资企业还是自主品牌,都取得了较大的增长,但唯有一个企业陷入了停滞,这个企业就是南京菲亚特。虽然2006年他们推出了新车派朗,但销量不佳!南京菲亚特是一个老合资企业了,为什么新车型推出那么慢?为什么在中国市场最红火的时候逆流而下?它的前途在哪里?该何去何从?它会步广州标致的后尘吗?
南京菲亚特是个不乏新闻的企业。但听到南京菲亚特商务总监景伯青先生被解职的消息,还是感到很意外。此次变动职务的除了景伯青还有商务部的销售执行总监沈建林,包括此前就已经离开的销售、网络、市场和品牌方面的一批部门经理,南汽自己培养的本土精英已经所剩无几。平心而论,南京菲亚特的商务团队曾经是一个很有创意并善于制造惊喜的团队,但战术上的成功不并能掩盖双方股东在战略上的失败,战略上的失误是更为致命的。在中意双方高层的博弈中,景和他的商务团队实际上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
对于一桩不理想的婚姻,算命先生的口头语是:不是拆,就是克,但是对于南京菲亚特来说,中外双方早先毕竟还是有过一段蜜月期。从善于外交、精于财务计算的意大利驻华首席代表恰巴、到长于大工厂生产组织的总经理茅晓鸣,到善于策划并组织大型营销攻坚战的商务部景伯青,堪称是黄金组合三角,这个组合创造了南京菲亚特在2002-2003的黄金时期。从派力奥到长城、西耶那浮出西湖水面、到周末风亮相中山陵音乐台,景和他的团队是战术方案的具体实施者,并带来了销售上的直接收益。如果不是在2002-2003年这段时期打下的基础,很难想象仅仅靠着三款老车型,南京菲亚特还能以3万辆的销量在2006年支撑下来。中外双方如果这么一路走下去,本来可以走得更远。但遗憾的是,后面发生的一连串的事情,证明双方缺乏一种进行大合作的大战略和大视野。
盲区一:意大利式的墨镜
意大利菲亚特汽车虽然是全球10大汽车制造集团。但旗下的五大品牌除了法拉利,其余4个品牌在国际竞争最激烈的欧洲特别是美国本土市场占有率很低,反观现在中国市场上大受欢迎的日韩车系都是欧美市场的强力竞争者,单从产品线上来说,菲亚特产品缺乏短兵相接的冲击力。多年以来,菲亚特集团的战略重点在东欧、拉美和亚洲。但在上述地区的合作,主要以菲亚特控股的形式体现。50对50的股比,是中国管理部门给汽车合资厂家出的一个难题。双方理论上享有均等的话语权,如果合资双方不具备极强的沟通能力,这种合资就变成了一种灾难。
菲亚特在中国市场的最大失误,是战略上的误判。仍然把中国市场划入一个欠发达的地区,属于一个不充分竞争的市场,等到意方有所觉悟的时候,由于其全球的困境,已经力不从心。从这一点来看,足以证明菲亚特并没有真正认识中国市场。意大利是个很浪漫的民族,但如果浪漫而不务实,这种浪漫就变成了花架子。菲亚特中国市场的表现,犹如戴着墨镜走夜路,更多地显示出盲目和短视。
最近和意大利总理一起来访时菲亚特集团总裁放言,2010年在中国要生产30万辆汽车。看不出这一豪言的依据是什么,因为在频繁的人事变动之后,菲亚特一方根本就没有人精通中国汽车市场。中国通恰巴离职以后,驻华首席代表鲍勃、商务总监叶良侠,CEO马思博,直到刚刚上任的CEO韩同安,外方变动走马灯一般。早期负责市场网络开发的托蒂等一批外方商务人员也遭到解雇和调离。南京菲亚特是国内第一个为紧凑型轿车建立高标准4S销售体系的厂家,这个网点体系的建立对现在南京菲亚特销量的支撑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南京菲亚特网点的建设中,景伯青和托蒂等人功不可没。2006年初,为了加强对商务的控制,原来的总经理马思博亲自兼任商务营销副总监,现在的总经理韩同安更进一步,免去景伯青的职务以后自己兼任商务总监,从这些草率的举动来看,证明菲亚特对中国市场依然没有一个正确的战略判断和慎重的思考。
盲区二:南汽的屋檐文化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从南汽集团和意大利菲亚特的合作走入困境来看,合资双方都有很大的责任。对比一下江苏、安徽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江苏的汽车工业基础比安徽好的多,从南京跃进汽车、仪征黎明汽车、扬州亚星、张家港中巴、苏州金龙,一度星罗棋布,无比繁荣,远非缺乏工业基础的安徽可比。但到了2006年,奇瑞一家的轿车产量超过了江苏轿车的总产量,在历史上被南汽集团视为拖拉机生产厂的江淮汽车也已雄居于南汽集团之上。
江苏人在潜意识里有一种对安徽人的鄙视,因为和富裕的江苏相比,安徽简直就是穷乡僻壤。如果说在20年前,江苏农村已经遍地是瓦房的话,安徽还有很多的茅草屋。由于工业基础和市场,江苏的汽车工业充满了现实的优越感,犹如在屋檐下观景,风雨无忧,怡然自得。既得利益者总是害怕变化,不思进取,视野狭窄。从1947年诞生的南汽有着浓厚的屋檐文化氛围,不仅错失了和诸多国际巨头合作的良机,也造成了和菲亚特的合作走入困境。从整体上来说,江苏汽车缺乏大视野,没有大视野就不会有大战略,也就很难成就大气象。
从穷乡僻壤诞生的奇瑞和江淮,和那些大众、通用等合资企业的成功不同,是中国汽车工业另类的成功。从詹夏来、左延安到尹同耀,始终充满了本土的危机感,危机产生进取,多年来广纳人才,励精图治,产量节节攀高。以用人而言,奇瑞大胆起用媒介圈的孙勇,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而南汽再纳孙勇,给人的感觉是亦步亦趋,不敢创新。从原来的南京菲亚特董事长黄小平、后来的南京菲亚特总经理苏同昌,直到现在的南京菲亚特董事长王浩良,高龄化越来越明显,企业的原创力明显不足。
道不同不相与谋
在欧洲的各个民族中,意大利人的民族性和中国人有很多相像之处,这本来应是一个良好合作的基础,但现在看来菲亚特和南汽的合作,仅仅是在依维柯轻型客车这个项目上取得了进展。双方没有从对方那里学到应该学习的东西,留下的更多的是不信任。
在2006年春节前,南京菲亚特发生过这样一个插曲。商务总监景伯青因为操劳过度胆囊炎两次发作,救护车开到了工厂把景送到医院施救,在总经理马思博宴请中层干部的晚宴上独缺景伯青一人。第二天上班的时候细心的人发现,工厂门口的两个石狮子被调了个个。据说是当夜有人告诉马思博,工厂门口的石狮子有公母,原来的方向反了,对工厂的发展不利,调过来就好了。马思博对这件事情的响应快得惊人,让人第二天一早就重新布置石狮子的方位。石狮子调整后的几个月马思博就被调回国内去了,继任者是英国人韩同安,他本人没有工厂管理经验。
这只是表像。暗地里,菲亚特正在和奇瑞进行更深一轮接触,从发动机到阿尔法·罗米欧品牌,菲亚特试图努力找到一个比南汽更好的合作伙伴;对于南汽集团而言,目前的重心早就转到了MG项目上,已经将南京菲亚特从CEO、到商务总监的位置都拱手相让给菲亚特。在这种背景下,2010年菲亚特在中国要生产30万辆汽车的豪言仅仅是一种姿态,当然如果奇瑞加入的话,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现在就断言南京菲亚特正在步广州标致的后尘还为时尚早,如果双方能从失败中学到宝贵经验,确定大战略并坚持不懈地实施,在中国汽车市场仍然有机会生存下去。
本文作者授权搜狐网独家刊载此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