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够再用那些“神治”的东西来忽悠消费者,而应该想想那些“仁治”的方法
《汽车商业评论》杂志社特约 董海洋 一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
放眼望去,中国的营销或者中国汽车的营销还是一片贫瘠的土地。
| |
从4P理论到4C理论,我们一味跟随模仿,然后生发出一些营销技巧出来。这种粗放简单的营销模式肯定不适应中国汽车第二大国的地位。2500年的中国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汽车营销理念有很多启发,中国汽车营销理念还没有很好开发,如何完成这个任务,是我们营销人的责任。孔子非常讲究“仁治”,可以说它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仁治”是对先前“礼治”甚至是“神治”的反动或者超越。“治大国如烹小鲜”,搞营销也如同治国。从“神治”、“礼治”到“仁治”的转变,实际上可以从中摸到我们中国的营销应该具有的内核。
我们来研究一下历史哲学。
夏、殷统治者强调“神治”,完全依靠天命鬼神等神治思想在统治国家中的作用,忽视了“德”、“礼”等社会秩序、伦理规范对国家政治维系的作用,因而丢掉了国家政权。而周人则重视“礼治”。“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周代创立者就是依靠“礼”、“德”等社会典章制度、伦理规范把一个小小的邦国建设成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周王朝。
但是,周人的“敬德保民”的“礼治”思想仅仅是其宗教神学思想的组成部分。它虽然比起殷人的盲目迷信天神上帝的蒙昧主义“神治”思想是一大进步,但还是强调了“天神”的至上神的作用,它并未完全摆脱殷人“神治”的束缚,仍然笼罩在殷人“神治”思想的阴影之中。
孔子“以仁释礼”,将“礼治”拉回到现实生活中。他提出“仁治”思想,把“礼治”还原为现实社会的政治秩序、伦理规范。与周人“尽人事”的宗教神秘主义“礼治”思想不同,孔子的“礼治”思想脱离了宗教神秘主义“神治”思想束缚。“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认为,“礼治”政治应该致力于老百姓的事情,不应该与天命鬼神牵连在一起,“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仁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包含“克己复礼为仁”和“仁者爱人”两个方面。这都是强调统治者作为主体要自我约束,要乐于奉献自己。孔子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还说:“尊五美,屏四恶。”
说了这么多,实际上还是想表明,在远离了短缺时代后,中国的汽车营销越来越回归基本面目了。大家都能够感受到,消费者越来越成熟了,汽车市场越来越理性了。这种理性就使得大家在营销的整个战略策划,包括销售的战术使用方面,都越来越回归到基本面了,不能够再用那些“礼治”,特别是“神治”的东西来忽悠消费者,而应该想想如何用“仁治”的方法来做好营销的基本工作。
这么说并非故弄玄虚。经济学的本质就在于,任何利益体在达到某种目的时候,与另一个合作体之间必须能够达到互利。这个利益绝对不能是单利,或者是不能过度的利己,而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利他,就是现在的说要双赢。这种经济学本质意义上的营销,已经超越了商业而变为一种类似人文科学的东西。也就是说这种商业行为的本质是十分人性化的,或者说是很人文的。这自然跟我们儒家的文化具有相互的贯通性。
“仁治”的营销思想就是要自己行得正;要“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要多为消费者考虑,并持续地改善自己;对“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要持肯定的答案,讲究诚信等等。这实际上和海尔张瑞敏的看法类似——“营销不是卖出东西而是买。买进来的是用户的意见,然后根据用户意见改进,达到用户的满意,最后才能得到用户的忠诚度,企业也才能获得成功。”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