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的循环经济药方
与能源和环境有关的技术即将成为全球汽车工程师着手进行处理的主要问题
《汽车商业评论》杂志社特约 曹建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面临低迷的艰难时刻。产能过剩问题继续困扰国际汽车业,能源、原材料、汇率和利息等因素的变动,开始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全球汽车工业的生产成本,汽车行业在全球并购之后经历企业重组阵痛。
| |
汽车工业的出路在哪里?发展循环经济,促使汽车产业从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汽车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与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重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强调以环境友好方式开发和利用资源。
它能够以更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更高的效率和效益,通过遵循“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使经济增长不断具有“高科技、高效益、高规模、高循环,以及低成本、低消耗、低(零)排放、低(零)污染、低(无)毒性”的“五高五低”特征,最终达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的汽车产业,与能源和环境有关的技术即将成为全球汽车工程师着手进行处理的主要问题。
目前,许多研究资源已经渗透到这些领域当中,并出现了许多可用于实际应用的技术。例如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废气排放降低技术、噪音降低技术、汽车回收技术、车内污染消除技术、车身和轮胎材料技术等,都获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当然,要想在商业化层面应用这些技术,仍然面临着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
不过,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出更高要求的形势下,汽车产业的整个物质循环过程从天然材料、加工材料、零部件、产品、废旧产品到产品最终处置中的物质、能量和资本各要素,都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理加以优化,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持久产业竞争力。
实施循环经济可以降低汽车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和价格的竞争力。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的原则,在汽车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实行轻量化和节约化,可以减轻汽车生产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而遵循3R的原则,通过对报废汽车零部件进行综合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汽车资源的循环使用。这些措施可以实现产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随着公众对环保和生态意识的加强,“产业绿色化”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全球理念。如果不遵循循环经济原则,企业的产品可能很难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同,产业和企业的品牌形象无法培育和塑造起来。而重视循环经济,建立起“企业社会公民”的产业生态理念,则还可以培育和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它同时有助于消除国际贸易中日益增加的绿色壁垒。目前绿色壁垒在世界各国国际贸易中的广泛运用,表明生态环保在全球范围内呈一体化发展趋势。
在汽车领域,后发展国家的汽车在进入欧美等市场时,除了必须满足这些国家规定的能耗和排放标准外,还必须承担汽车回收部分的成本,从而增加了技术投入和成本,只有发展循环经济,制造绿色汽车,才能使各项指标符合国际标准,消除绿色贸易壁垒。
在经济层面上,循环经济把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社会大众共同拥有的稀缺资源,并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参与定价和分配,这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
汽车产业和汽车企业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改变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不对称性,使得产业和企业的外部成本和效益均达到内部化,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平衡,获得产业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持久竞争力。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