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搜狐汽车评论 > 封面故事

中国汽车 庞大数据之下的“残酷”现实

中国汽车 庞大数据之下的“残酷”现实

    700万辆,很激动吗

  本土的销售额低于人家,利润更低于人家,这便是庞大数据之下的残酷现实

  《汽车商业评论》杂志社特约 钟东 南方汽车网主编

  645万辆——这是2006年前11个月中国市场上的汽车销量。它意味着,2006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过700万辆已成为定局。与此同时,有人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来,汽车产业已经从“最让人担忧”变成了“最让人振奋”。

  笔者以为,担忧依然在,振奋难为“最”。

  要说清楚这个“以为”,恐怕还得追溯一下这几年来的汽车发展模式争论。曾几何时,一些很有名望的经济专家织起满天“中国应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浪漫云霞。当然,汽车界也有不少赞同者。他们的观点是:中国汽车工业拿了老外的汽车在中国做,解决了中国人的就业,给了中国税收,让中国汽车活下来了,就是大成功。巴西不是这个样子吗?多么美妙啊!

  后来就有一些争论。笔者不能免俗,也写过若干这方面的文章,不喜欢那个“制造中心”之说。例如2003年9月,笔者写过一篇《“制造中心”真的有那么好?》。当时写的是笔者的一些“胡思乱想”:做一个国际性某某物品制造中心(或基地),真是来钱的路子?专门为人家做毛坯、搞装配,赚的是小钱不值得夸耀啊。只做“制造中心”,不做自己的品牌,可能不值得提倡。中国产的通用汽车出口到全世界,究竟是中国人大成功还是美国人大成功啊?

  现在仔细想有人说的“‘最让人担忧’变成‘最让人振奋’”之语,似乎能看到“(汽车)世界制造中心指日可待”的高傲。700万辆,够上世界中心之一了,未来有可能成为二号甚至头号中心呢,岂不让人振奋?岂不是不必担忧?

  且慢。让我们把700万辆车的构成做点分析,马上就底气不足。这里抄一段记者朋友整理的数据:“据统计,自主品牌轿车只占市场份额的20%左右;销售额占比不到10%;虽然我国汽车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可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1/10;目前跨国公司依然占领了3/4的中国汽车市场。” 当然,也有数据认为,自主品牌轿车已经占市场份额的23.7%左右,但是总之,诸位看过后是否要倒吸一口凉气?

  700万辆的销量,令人振奋,毕竟多年前我们只有一点点产量销量,也没有什么车型。不过,说它“最让人振奋”,言之过誉,受之有愧。

  做产品是为了赚钱,而且要保持住赚钱的势头。如果当前大赚,未来预期仍然大赚,市场中舍我其谁,那就最开心,最振奋。可是,中国汽车还远没到这份儿上。也许某些品种我们的量大过人家,但是从整体上看,本土的销售额低于人家,利润更低于人家,这便是700万辆庞大数据之下的残酷现实。

  有人说不要分那么清楚,在中国造的车就是中国车。这话虽然不错,但若细究这些中国车是不是变成了中国钱,问题就来了。市场规模是大,但中国汽车这个大市场的大赢家未必是中国人。如果把上面抄来的一组数据在心里盘点一下,问一问究竟是哪些人在用“中国汽车”赚钱、外国人用他们的品牌刮了多少油水去了,而且,当前未曾大赚,未来预期也还挺严峻,就不得不承认中国汽车现在讲“最振奋”有点过了。

  另外,除了中国汽车的利润被外国汽车公司分享较多之外,如果再进一步考虑一个更让人担忧的事情——中国汽车在世界上竞争力如何?就更不好意思把“最让人振奋”挂在嘴上了。

  笔者一直认为,在多年的“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之下,换得了很多技术,中国汽车有进步,这不能抹杀。但并不能由此就给中国汽车今天这水平戴上“最让人振奋”的高帽子。鼓吹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的曾经风起云涌的专家之论,已经秋风过后百花杀,但要想人人都转变思维倒不是那么容易。

  为700万辆的销量高兴一把没错,振奋一回、增添自信没错,但喜过头却不可取。中国汽车还是多一份冷静吧。先别忙着自夸“最让人振奋”,多点担忧倒是更好。

(责任编辑:马中强)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月度星车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中国汽车 | 中国 | 振奋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