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师的出身
理工出身和文科出身的汽车设计师在一个团队中混合,对于汽车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商业评论》杂志社特约 常冰 一汽设计师、红旗旗舰概念车设计者
按照从小的喜好和日后的求学路径,汽车设计师可以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对艺术和设计有兴趣而走进专业化艺术类院校;另一类则是对汽车本身有兴趣,喜欢画汽车,他们一般会选择进入理工类学校,比如吉林大学汽车学院、清华大学汽车学院或者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等。
| |
我当初因为喜欢汽车,知道吉林工大在汽车行业非常有名,就考了这个学校。当时我也不知道汽车究竟分多少行业,多少环节。直到大二才知道,原来还有汽车设计这个行当,我的简单理解就是专门画汽车的。我觉得特别幸运,从小就特别喜欢画车,喜欢汽车,这些喜欢在学习和工作中都用上了。
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类设计师对最终产品的贡献殊途同归。如果把汽车的价值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机械方面的价值,一个是文化方面的价值。汽车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它是怎么和人发生联系?发生联系的特点是什么?汽车设计中包括运用线条之类的设计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是什么?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或者与别国的设计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那些学习艺术出身的汽车设计师在文化理解方面更有优势,理解得更深入。比如,他们对色彩的理解会好于我们这些理工院校的毕业生。我们通常认为颜色是汽车设计的次要方面,他们则认为颜色所能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他们所形成的理解也更容易向人们表达。
我们这些从小爱好汽车的人,会认为很多设计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关心的是汽车本身,它从诞生发展到现在,我们比较了解这个过程。现在如果摆在面前一款新车,我们往往会找到其设计的渊源来自什么地方,和汽车历史上的哪些产品是有延续性的。我们会认为这个设计非常自然,就是从某个东西、经过时代变迁演化过来。我们可能不会去关注它的文化属性以及其他层面的东西。
这是典型的比较理工化的思维方式。有时候,我画出一张草图,同事让我讲一下为什么要这样画,我会觉得讲不出来,因为我觉得就应该是这样的,很自然就画出来的。有过艺术学习基础的设计师就能解释出一些道理来,他或她会想到这种设计代表了什么表情。他们看到我设计的车,第一感觉是这个车像什么东西或者什么动物,而我在设计过程中根本就没想到过这一点。
这种差异是因为大家设计汽车的着眼点不同。爱好汽车的理工类设计师的起点可能是因为历史上有这么一款车,想把它变化一下;爱好艺术的文科类设计师的起点是来自文化或者某个灵感。尽管出发点不同,经过汽车本身固有规律的约束,最后形成的东西还会趋向一致。
这种人才的混合对于汽车设计的发展是有意义的。有些国外公司甚至要求员工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来自不同肤色的人种。国外对汽车设计行业比较尊崇,也是因为这个行业需要不同的知识结构,有时候需要这方面思维多些,有时候需要另一方面多些,而且这些思维可能都是相反的。
在人才培养的层面,关于汽车设计师是否要侧重理工还是侧重艺术也有很多意见。教授交通工具设计的学校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把汽车设计归为文科类,培养艺术方面的人才;一种归为理工类。像德国的普弗斯海姆(德国最好的交通工具设计学校),就认为汽车设计一定要是学理工的,不应该归为文科类。
一位设计红旗车的前辈是艺术类科班出身,他曾经对我说,数理化成绩不好的人,不应该学设计。他说,你不能认为数理化不重要,能够把画画好就行,一旦你接触了实际的汽车设计工作或者说设计工作,理科方面的思维非常重要。他是学文科的,却有这样的观点。
我觉得,做汽车设计所需的理工类知识,在短时间内可以弥补,而艺术修养方面的知识,却需要长期积累。目前在国内,一些厂家已经意识到汽车设计的重要性,但整个产业环境还没有把它放到应有的地位上去。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