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楚星国际(企划)集团董事长、全国青联委员
中国的汽车自主品牌缺乏清晰的品牌概念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没有强大的自主品牌作为支撑,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竞争国际化浪潮,中国汽车产业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巴西道路”,“竞争开放中的自主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缺乏清晰的品牌定位和系统的品牌规划,在品牌相关指标中与合资品牌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产品力的“整体缺失”严重影响国内汽车自主品牌力低下,直接造成自主品牌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低下;最终导致自主品牌的品牌溢价能力低,不但影响品牌形象的建立,更严重的威胁到自主汽车品牌的可持续盈利,最终影响可持续的自主发展。
我们应该呼吁政府用政府的力量,主导的力量将中国的汽车自主品牌作为一个整体,当然这个也一定需要汽车行业本身的参与,加上我们这些品牌机构和媒体的参与。在对国外汽车品牌全面分析中找寻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方向。我想这个应该是我们中国汽车自主企业完成的工作,也就是把中国的汽车自主品牌作为一个整体抱团打天下。
贾新光:搜狐汽车首席评论员
我觉得现在确实是中国的汽车品牌还没有到唱凯歌的时候,也不值得歌颂,现在也没有到我们值得歌颂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清醒看到这种竞争的形势,自主品牌成长严峻的形势。
第一,自主品牌建设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宏观环境。这个建设当中政府应该首先树立一个中国形象,或者中国人的形象,然后才有可能塑造你的企业的形象。
现在讲品牌,消费者这块有没有品牌意识,他要有品牌的修养理解你这个品牌,这也是一个沟通。
另外做品牌应该也是从做人开始,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这个企业先要修身,先要把自己的品牌立起来,包括最近XX官司消费者打输了,然后记者采访我,我说XX虽然赢了这个官司,但是它输了它的信誉,你这个企业可以公开说我说的话不算数。
张毅:新华社资深记者
自主品牌现在把品牌庸俗化了,搞一个注册商标也是自主品牌,我说的第一个观点自主品牌面临优胜劣汰,要淘汰一大批。中国也没必要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自主品牌,全世界才有多少品牌,中国的土壤也容不下这些,也不需要那么多的自主品牌,所以有一大批自主品牌要死掉的,包括企业也要死掉,品牌也要死掉,这是好事情。
第二点就是现在自主品牌应该提建议在细分市场上做好,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一个作为企业来说还是要冷静一点,中国的企业太浮躁了,太浮躁的话,不提高质量,提高可靠性的话,老是靠这种去忽悠不行。
再一个不要把摊子铺的太大,特别是现在自主品牌高端的趋向是很危险的趋势,我们现在在中高档汽车上能力还是缺乏的,没几十年是赶不上的,应该把小排量车做精、做扎实,小车也可以做精品车,在质量上有保障,可靠性强,而且性价比又高,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国家的节能政策出发,以后小排量这种车还是一种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作为自主品牌厂家,你现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优势了,不要轻易的丢掉优势去想要在别的领域跟人家拼去。
徐向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首先应该做的第一条我们应该脚踏实地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我们已有的局部优势上来做好自己的细分市场。
第二条,品牌中国是一个很好的理念,一个品牌建设需要有个过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传播你需要引导消费者的内容,怎么引导?首先我们作为自主品牌应该对你的品牌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义。
第三点,我想汽车自主品牌核心是自主创新,你没有自主创新的话谈不上自主品牌,我们企业要想在这方面做好,自主创新是最关键的。但是自主创新涉及到很多方面研发流程,一些研发的技术,管理技术、制造技术等等,包括流通领域,涉及的面很广。
第四条,我觉得最关键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在人才这块我们应该把企业近期的和长远的利益能够结合起来。
第五点,我们要利用好国际资源,我们企业在跟这些国际资源配合的时候就必须要进行认真筛选,找出符合你的,有水平的。这样的话可以避免很多技术上的投资和风险,包括整个产品开发的过程。
第六点,在自主品牌这个领域里面我们除了关注整车以外,我们还要非常关注零部件这一部分。
贡立:国际航空报《时尚汽车》总经理总编辑、航美传媒宣传总监、品牌中国总评榜副秘书长
一个人要进步,没有自信不行;一个企业要发展,没有士气不行;一个国家要崛起,没有骨气和民族气节也不行。这些我觉得是富国强民不能缺少的基础元素。
自主创新我理解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必经之路。但是,客观地看自主创新应该坚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尤其是在具体实践当中,必须理性的对待,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急功近利,应该要科学的、长期的把这种战略规划持续的投入,并且要经过充分的学习、研发、品牌培育和市场检验,特别是要经过国际市场竞争的考验。
第一、汽车企业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自主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哪些现在我们可以搞自主创新,哪些现在还不成熟,这个应该发挥科学的观点去实现,人们的主观这种意识、这种豪气、这种精神可以加快进步的节奏,但是不能缩短路程,不能跨越这个过程。
第二、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也要坚持科学决策,应该说国家自主创新项目成功取得的进展能够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
再一个,国人也要用热情来善待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要在国人当中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土壤,中国汽车自主研发技术目前看还是处在一种学习和摸索阶段,还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学习创新、再学习、再创新这样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当中遇到挫折也是很正常的。
翟勤:搜狐汽车评论员
自主品牌应该稳扎稳打。我们要认清形势,我们自主品牌赖以生存的空间还有这种土壤或者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安身立命的土壤在什么地方。
第二个问题认清之后就是要稳扎下来,现在可以说有很多自主品牌现在是脱离襁褓了。但是不等于是已经很强大了。这个时候首先心态不要太浮躁,这块安身立命的土地是要占据好的,在这块土地上先养精蓄锐然后逐步上攻。
有一句话叫“耐得住寂寞”,这句话在车市上争论了很长时间。但是对自主品牌来说的话确实要耐的住寂寞,因为你现在还没有这个资本,还没有这个能力去跟人家争更上一层的东西,但是这种耐得住寂寞绝对不是一种消极,是要把心态平衡好,在吃素的过程当中我们再向能吃肉的能力方面发展,
第三个就是稳打,自主创新要充分的研究国情,研究国人,研究国内外的竞争对手。中国自己的企业,对中国文化、对国人的心态、消费习惯的研究可能应该超出外来品牌。我们自主创新的核心是要充分的研究咱们自己的市场,应该比别人更清楚。
第四、针对国情和国人来做一些实事。首先要把油耗降下来,人家用起来有实用性这个才有可能。
第五要扬长避短而不是扬短避长。因为我们有些企业现在搞的很浮躁,实际上很多功课都还没有做好,大概初中还没有毕业就想去弄一些大学阶段,或者是高中阶段的事情。
郝庆丰:《中国消费者报》汽车周刊副主任、搜狐汽车评论员
企业它要生存,商场就是战场,到了战场没人给你时间,没有起点,只有看谁跑在前头,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
现在其实汽车市场也是一样,我们可以容忍,市场不容忍,消费者不容忍。
振兴中国汽车工业,振兴中国的自主品牌不是某一个企业能扛得起这个大旗的,这是应该国家来出面,实际上汽车也是一个战略物资。自主开发这条路不是一条成功的路线。成功的希望不大,原因在哪儿呢?很多技术人家先进你一百年了,你再自主开发,投入再大不可能短时间内超过它。我觉得自主品牌应该在夹缝里面求生存,作为汽车工业来讲,也应该让每一个汽车品牌它找到适合它的点。中国的自主品牌的展不是跟人家去硬拼硬比,而是要找你的生存点。我觉得中国的汽车企业发展还靠企业自主,它是中国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你要让一个企业来引导历史是不能胜任的,是由国家来做的。还有一点是消费者,消费者在这个问题上永远是口头革命派,很简单,哪个国家消费者都是一样。
文良成:千龙网资讯中心总监、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专家
第一是此和彼,就是知己知彼,端正认识,落后一百年你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如果我弄一个外国元首加长型,那就是赶超英美了,那是不行的,必须要清楚认识到自己,这是发展的前提。
第二是内和外,这个关键词延伸一点就是内修外学,我们提倡和鼓励自主创新,但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再创新也要三十年、五十年,我们为什么不把已经很好的东西拿过来用呢,我们为什么不去学习呢,这个是外学内修。
第三就是扬长避短,中国企业必须要克服浮躁,要把自己优势的东西弄出来,要扬长避短,要细分这个市场。
第四叫化整为零,中国汽车缺乏这种产业链,总是什么都想做,实际上不行的。好的东西不管是国内的国外的我们先拿来用,具备了一定实力以后,逐步把它变成自己的,三十年之后、五十年之后或许有自己的真正的品牌。
第五是上拉下推,就是国家一定要扶持,国家有产业政策,对它在各个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我们汽车企业包括社会各界力量推动它,我们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
第六是优和劣,优胜劣汰必须要尊重这个事实。能发展起来我们支持两三个、三四个,不好的、没有生命能力的、造不出好车的让它自然消亡,这才是比较健康的发展之路。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责任编辑:唐玲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