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源:新汽车主编
第一个就是政策需要解决的是一个体系问题而不是个案,我们推出来政策解决一些体系,我们在研发体系上的作为,在制造体系上的作为,在消费体系上的作为,政策要解决的是一个体系,而不是一个个案。
第二个就是中央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宽容有度而非纵容和溺爱,我们希望保护自主品牌也好,保护一个企业也好,政府是有法度的,有规矩的,而不是一个宽容溺爱的。
另外一个企业是要有责任感,不要有侥幸心里,现在很多企业在抄袭方面有一个侥幸心理,如果我要做成了呢?但是现在是事实上对消费者负责任也好,因为你做出来的东西是与别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
作为自主品牌,尤其作为国家队像一汽、上汽他们是应该进入到中高档领域的,因为中高档的领域赚钱。
俞清木:搜狐汽车频道主编
合资企业是有搞自主品牌的动力的,这完全是市场的需求。它要满足中国日益膨胀的市场的需求,只能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来做一个自主研发。
作为政府这边来讲,宏观上的去把握怎么给自主品牌开辟一个比较好的环境,鼓励消费者去购买自主品牌,那么我觉得这个是最主要的,最起码政府采购这块要买自主品牌的,
曾祥雪: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副秘书长
我们是要用一个理性,用一个进取、科学、创新看这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是觉得政府应该是有所作为的。
一个从技术引进方面,我们应该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我认为是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这个里面其实从政府角度摸索,我们从政策上应该要提高技术引进的门槛,不要像以前有一些低层次的或者是重复引进的恶性循环。
因为技术引进的目的,是鼓励真正的国际先进技术引进到我们国家来。而作为厂商来说,因为它对技术引进之后是需要很好的消化、吸收才能提高,在操作中也要把自己的位置摆好。我们或外资合作也好,我们应该把合作作为一个技术创新的资源而不是一个主体。也就是说我们有这么一个机会,当然也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使我们有这样的机会。
当然我们一定要以自己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真正的参与全程的联合开发,我们在自主研发这个过程当中靠热情、靠动力,实际上是不能缩短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要有一种科学发展的规律,就是真正的在别人现有的成果上面去发展。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在这个环节之中要真正的符合,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去赶超。
第二涉及到政府政策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拉一个是推,拉就是让参与的合作方他们有一种政策,能不能通过政策的调整、引导跨国公司的技术输出,大家都认识到汽车产业来说在中国有一个很大的市场,至少是一个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也认识到这些跨国公司都想在这方面有一些竞争,他们之间有矛盾。这时候我们在引进的时候,因为他们之间有竞争,在本土市场上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果,他们应该有一种动力,要把他们比较先进的或者与国际同步的产品拿出来。政策如果去引导靠市场的吸引,跨国厂商之间的竞争,我觉得自主品牌还是有机会突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应该是有机会的,也就是说我们讨论这些的时候,也确实要有一定的信心,我们提这个建议的前提是政府应该有所作为,不论是从厂商也好还是从政府来说,应该有一个很好的配合。
陈学文:宾臣国际广告公司董事长、品牌中国总评榜副秘书长
第一点我要谈的就是寄希望于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在汽车产业品牌矛盾以及产量相对膨胀的一种态势下,能尽行某种政策的调整。在WTO原则允许之下,对于产品做的相对较差,供明显大于求的这种产品应该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加以控制和限制,要体现政府或者行业主管部门区别对待和分类直达的功能。
第二、强调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政府或者行业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对节能环保或者安全性能等技术法规的严格实施,来不断提高自主汽车品牌准入的门槛,也就是削足适履,为了发展或者支持我们的民族品牌就把标准降低,但是反过来,为了让我们在未来有更多的竞争力,我们应该明确并且严格的提高我们某些技术参数,以让企业通过改良自己来适应这种标准,最终在铁定的法则之下,让自己的自主产品真正的成为自主品牌。
第三、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对于汽车行业,能否建立一个相关信息的分析采集和检测系统这样一个长效机制。希望政府、社会或者行业主管部门甚至民间能够建立这么一个机制,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这个行业当中建立这么一个数据采集检测分析的系统,定期的向社会发布,包括产能利用率等一系列的相关信息,从而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一些相关支持,为我们的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决策上的一些支持,同时也为我们的消费者提供一些消费上的引导。
凌然:搜狐汽车评论员 汽车设计师
政府应该首先负责,才能够带动一些人来承担该承担的责任。自主研发这个模式政府应该各方面都考虑的全,少一点权威性,多一点服务意识和保障性,这是政府需要当务之急解决的问题。第二是法律上的保障,因为法律上的保障可以定位,自主研发的程度、形式是不一样的,有合资的、有原创的,还有一些自主模仿等等。
还有是应该怎么样来保护企业的自主研发行为,因为企业自主研发从1994年已经开始了,到现在也没有产业研发的奖励细则和鼓励细则,这些细则对底下人是很重要的。其实政府在投资上并不比任何投资少,就是由于这些细则没有落实到位,往往被一些容易混淆视听的一个企业现象所迷惑。
自主研发是完全有追赶的可能性,只是政府需要带头把它理顺,然后企业再自强,因为自主研发品牌在业内看来是具有生命力的,自主研发是可以繁衍的。 就像宝马到现在只是把时尚结合了,把美学结合了一下,把自己的文化结合一下,又落实到现在,就繁衍到现在,仍然可以繁衍下去。
杨子云: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品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企业形象设计委员会秘书长、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副主席
这次会议是在我们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战略重组的一个关键时期召开的,是由民间的品牌组织和民间的汽车研究机构来组织的一次活动,它不是由政府来主导的,而是由民间发起,民间的品牌组织在做这件事情,它的意义就在于,在我们面对全球化的关键时期,由民间组织和民间的研究机构对我们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做一个历史性的总结。而且这个时机正好是和国家发改委从新调整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战略同步的。
我觉得在国外民间的组织、民间研究机构发挥的作用非常大,所以将来随着我们政府在很多领域的退出,民间组织、民间的思想库、研究机构的作用会发挥的越来越充分,我有理由相信,我们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只要我们全民族上下一条心,真正来做一件事情,我觉得这种发展速度可能会比我们所预料的要快。
我们开了三天会,谈了一件什么事情,就是国家营销。因为我们看世界上的发达经济强国,它们都是品牌大国,它们都是把自己的品牌和国家的品牌连在一起的,这件事情美国、日本做得尤为突出,他们每个企业家都有强烈的国家品牌意识。可是翻过来讲,作为国家的政府来讲,也有强烈的企业品牌意识,你别看它是自由市场竞争,它们的那种系统性、连续性、计划性比我们做的强得多得多。我们不要看一些表面现象,看什么WTO规则这个那个,这都是保护这些世界经济强国的,它们制定的规则。但是美国也好、德国也好、日本也好、英国也好、法国也好,他们都是经济大国,背后有强大的营销,他们的总统出访一个核心的目的就是商业目的。甚至于他们退休的总统每次出访都有明确的商业利益,是为了它们的军火集团也好,为他们的汽车集团也好,为他们的钢铁集团做国家营销,所以我认为我们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也离不开这种强大的国家营销的力量。
第二,我想就是制度的层面。这方面我觉得国家在产业政策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比较粗糙,历次的产业政策出台都比较粗糙,可操作性比较差,这一点不符合我们当今的形势。我觉得今后中国的汽车发展一是产业政策要细致、要精致、要可操作,所以你看我们这次贝瀚斯汽车公关研究院做得比较翔实的一些数据是比较好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整个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现在面临着一个关键的战略重组期,包括企业的战略重组,包括我们政府对整个产业政策的战略重组,到我们整个汽车研究的专家、消费者对这件事情一个全新的定位和组织。
[上一页][1][2][3][4] |
(责任编辑:唐玲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