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福美来近日遭遇一场汽车质量官司,一审海马败诉。二审胜诉,其原因很简单,为原告一审提供检测证明的单位,不是国家规定的检测机构,因此不具备法律效力。但是海马和马自达的关系,也因为马自达在中国的离奇命运,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曲折的造车路
“海马不是海南马自达的简称,是海南海马汽车的正式名称。”海马汽车汤斯部长告诉《财经时报》,也是想廓清外界一些模糊认识。
“曾参与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海马)创业元老之一的孙忠春,已经是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他告诉《财经时报》,今后所有海马的自主新车型,都将使用”海马“标记。”我们明年的新车彻底摆脱马自达的影响。“
谈及与马自达的分手,孙忠春谨慎地说,根据协议双方合作的合同2006年年底到期。历经多年“联姻曲折”的海马,终于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月均销量突破上万台,对自主品牌而言,福美来2代成为海马自主产品的首款代表作。
改革开放初期,海南曾经掀起一股倒卖汽车狂潮,海南省委负责人梁湘因此获罪。其实老梁是打算利用中央给开发海南的钱买一批汽车,转手可以卖更高的价钱,用这笔钱开发海南会更宽余。谁知道钱赚到了人却倒霉了。不过这也提醒了海南人,为什么不自己干汽车?
孙忠春向《财经时报》道出海马难忘的历史。
始建于1986年的海南汽车厂,开创之初仅有一条冲压线。“花了900多万美元,买来福特汽车的冲压线。” 当时菲律宾政局动荡,福特汽车卖掉了在菲律宾巴丹的冲压厂,海南汽车厂因此而成立,当初主要为上海大众加工覆盖件。
由于没有生产许可证,产品销售只能当地出售,海南汽车厂还得另寻出路。
1994年,国务院希望对湛江和海南的汽车厂进行整合,引进国外新产品,共同发展。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吕福源负责协调工作,他预见除轿车外MPV是个发展方向,他提出两个厂联合引进国外的MPV的方案。
国务院批准由海南汽车厂和广东湛江三星,联合成立南方汽车公司,投资72亿元建设6万辆MPV项目。
当时,美国三大汽车之一的克莱斯勒被选作合作伙伴,吕福源副部长出任董事长。孙忠春说,由中央政府派出高级官员担任地方企业的董事长,这是绝无仅有的。
由于两个省的领导各有打算,心不在一起。南方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在既无资金的情况下,海马再次找到马自达。双方约定以技术合作方式联合生产新车型——普力马,而资金主要靠企业内部集资。“市场上销售挂有‘海南马自达’标识的汽车,一度被误以为是合资产品。”孙占春解释说,实际上马自达并没有资本投入。
由于最初引进的是马自达的车型,因此海南汽车把自己的产品叫海马普利马,意思是海南马自达的普利马,但要说明的是,马自达没有资金的投入,只是技术转让,严格说不能使用马自达的标识。
直到1992年,海马与马自达合作开始品牌合作,当时被许可少量组装生产汽车。1994年运作南方项目时,马自达无奈退出。
据孙忠春回忆,当初由于合法产品匮乏,加之管理不善,海马的经营日益艰难。到1996年末,海南汽车厂(海马的前身)账面资金仅有800万元,债务却高达6亿元,陷入倒闭境地。
1997年,作为创业者之一的景柱,临危受命出任海马总经理,针对种种弊端,上台后主抓产品和与一汽合作这两件大事,从此改变海马的命运。
在对海马原有产品6470旅行车进行大力改造的同时, 景柱与一汽老厂长耿昭杰通过推心置腹的交流,提出海马加盟一汽,两家一拍即合。
从基层做到海马市场部部长的汤斯告诉《财经时报》记者,当时海汽加盟一汽目的就是解决三个难题:拥有生产目录、获得一汽的产品和资金支持。1998年1月18日,海马以资产整体划拨方式进入一汽,除获得生产目录外,另外两个目的落空了。
起死回生
此时海马从马自达引进的普力马成功上市,开始迅速在全国蹿红。普力马作为MPV毕竟是一个小众车型,此时海马又从马自达引进福美来。2000年以前,海马依靠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的老产品维持生计。
继马自达6拿到一汽生产之后,马自达3也获准在长安福特马自达生产,马自达与海马合作就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孙忠春告诉《财经时报》,情况并非完全像外界传说的那样。“海马不想成为一个简单的生产车间,希望能在与马自达的合作中创建自主品牌。”
2004年11月,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成立。就马自达而言,这自然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马自达期望能通过它掌管在中国所有品牌的销售。
普力马投放市场以后,海马汽车不仅扭亏为盈,而且实现了快速发展。2001年到2005年,海马的销售收入从3亿元增长到近100亿元,销量从1万辆上升到7.5万辆。
在合作中,第一汽车集团占49%,南汽车占49%,海南省政府占2%,竺延风任董事长,景柱任副董事长。目前,一汽依然占49%的股权,海马汽车从省政府购回1%增加到50%,在海南两家单位的股份占到51%。
独立自主
海马在合作中开始启动自主研发和生产新车,2003年确定“两条腿走路”方针:加强与马自达技术合作的同时,加大开发自主产品的力度。
海马计划明年推出一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发动机排量是1.8L.除了开发新车之外,海马还斥资12亿元建造发动机厂,投资14亿元的变速箱厂等配套设施落户在海马工业园内,其自主布局全面铺开。
此外,海马在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硬件投入了3亿到4亿元,每年的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
海马希望和马自达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但这不代表海马不要自主开发。在和马自达为期15年的合作过程中,海马汽车始终没有放弃过这个目标。
与马自达合作开始,海马实际上就为自主开发留下了伏笔。对于产品的国产化,商品性改进,品牌的使用等,海马都有权决定。销售权被牢牢掌握在海马手中,如网络建设、产品定价等,都由海马汽车自己做主。
选择自主发展不是一条平坦的路。与其他自主品牌相比,海马具有技术、品牌、资金、团队、平台和体制的优势。孙忠春告诉《财经时报》说:“这种积累是其他企业所没有经历过的。”
到2010年产销30万辆,实现自主品牌和经济规模两大追求,对于海马汽车而言,显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