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由于气候特点,温度低、易结冰结霜,雪后路滑等会对行车带来一系列的烦恼。随着科技的发展,针对严寒而发明的汽车装备也层出不穷,如电热除霜、真皮坐椅加热、电加热后视镜等,被不少网友称之为“冬季Killer”。
暖空调
装备车型:多数乘用车
使用技巧:由于天气寒冷,一些车主习惯一着车后立即将暖空调打开,这种作法易加重发动机的负担,最好能让汽车预热1~2分钟,水温提升后再将暖空调打开;其次,暖空调的温度不易过高,一般不要超过23度,暖空调的吹风位置最好直吹腿部、脚部,暖空气呈上升动态,更利于车厢气温平衡;另外,应保持车内适当通风,暖空调更易引起车内空气混浊,应适时打开车窗换气。不要开着暖空调在车内睡觉。因为在汽车停驶但发动机工作的状态下,尾气容易通过排风口进入车厢,由于尾气中含一氧化碳,长时间吸入会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危及到生命。
坐椅加热
装备车型:多是装备在有真皮坐椅的中高级以上的车上,如锐志、君越、速腾、领驭(领驭新闻,领驭说吧)等,但是也并不是基本配置,雅阁就专门出了一款加热版本。目前,不少中级车的豪华款也有这个装备,如福克斯、骐达。目前,在后加装市场,也有一些加热坐垫和腰枕,无需安装,直接插入点烟器即可通电使用。
装备亮点:汽车坐椅加热装置是可通过坐椅内部的加热装置释放热量改善和提高车内坐椅的温度,一般开启装置两三分钟后,热量即可通过坐椅传至腰部、腿部,没有空调的燥热。加热坐椅的温度一般保持在25℃至70℃之间,达到70℃时会自动断电。
使用技巧:使用加热装置时间不易较长,温度也不宜设置过高,车主觉得温度适中即可关掉。另外,空坐椅被开启加热装置时,上面不要放置易于导热的物品,如衣物、纸张等,以免加速坐椅升温,引发事故。
电热除霜
装备车型:不分车型与档次,像新上市售价8.88万元的吉利远景(远景新闻,远景说吧)标配中,装备的LED电动后视镜就包括电动调节+ 电热除霜+LED侧转向灯三个功能。另外,中兴、圣达菲(圣达菲新闻,圣达菲说吧)等SUV的高配版本也有这项装备。
装备亮点:电热除霜功能多是与汽车后风挡玻璃或汽车后视镜相结合,尤其在天冷玻璃结霜的情况下,通过加热使风挡玻璃或后视镜的视野清晰,保障行车安全。
使用技巧:外面温度过低时操作加热除霜功能应当心。虽然具备电热功能的玻璃多是考虑到了冷热伸缩。但是温度过低时,最好先让汽车预热,否则在骤冷和骤热的情况下,玻璃有可能产生炸裂,尤其是一些使用年限较长,玻璃老化的车型更应注意。此外还应注意,如玻璃上有冰雪等覆盖物,应先除去后再开启电加热,否则会影响加热效果。
雪地模式
装备车型:自动款车不少都具有雪地模式,包括早期的富康和新款的C2等,技术更为成熟的是在目前中高档以上自动款版本车型上,如锐志、马6、君威、奥迪等车型。
装备亮点:雪地模式顾名思义专为雪天行车而准备,可以增加雪天行车的稳定性。早期一些自动挡车的雪地模式多是采用简单的自动变速器高挡起步的模式来减少动力输出,如今不少高档轿车上则通过装备的电子节气门、ESP、TCS等电子系统与自动变速器共同发挥作用。
使用技巧:早期自动挡轿车没有电子节气门的配备,如果遇到路面积雪启动雪地模式时,车辆会以2挡甚至3挡起步,车主应轻踩油门,缓慢行车,避免急打方向。
目前新出的不少中高档以上车型均装备了电子节气门、ESP、TCS等系统,通过电子节气门实现的牵引力控制系统本身就可以实现普通雪地模式的所有功能,所以有些车没有雪地模式的按钮。应注意的是,由于雪地模式是通过使用二挡起步来降低车辆的输出扭力,因此不要长期使用。另外,一些车子在雪地模式下,油门反应有些“迟钝”,车主也应小心行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