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尹明善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的提案:
1、调整经济结构,反思积谷防饥
2、鼓励公、私所有制的“混血”——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3、建言似江河滔滔 献策如流水潺潺
4、顺应全球化 毋忘我民族
5、关于保护非组织化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建议
6、为打造我国的第四经济增长极,请国家建设部组织编制《渝蓉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的建议
调整经济结构,反思积谷防饥
“积谷防饥,养儿防老”,这是中国人几千年的生存方式或生存之道。
改革开放29年以来,经济高速发展,蛋糕真的做大了,有统计材料说,人民的收入也提高了10倍。由于种种原因,国家仍未给群众提供健全的灾害和养老的社会保障体系。谁不想吃好、穿好、过好?怕的是灾病无情,年老无靠,所以不得不省下花销,预防性存款,“积谷防饥”。当有这种心态的自然人成了总经理或董事长之后,担心企业的生存缺乏保障,企业法人也多多预防性存款,“积谷防饥”。所以,2006年底本外币存款高达34.8万亿,其中居民储蓄就高达16万亿元。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由12.38万亿元增加到33.54万亿元,年均增幅18%,储蓄率和增幅都居世界前列。
过高的储蓄率逼着金融机构把太多的存款“消化”,大量信贷便涌到投资,而我国投资增长又非常必要,因为需要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以维护社会稳定。既可能又必要,于是投资快速增长。尽管连续三年宏观调控,2006年投资总额仍高达109870亿元,仍然有24%的增长,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占GDP50%的纪录(发达国家不超过20%)。2006年前三季度,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已达49.9%。而同期最终消费对经济发展的的拉动仅为35.7%。我国的最终消费只占GDP的51.1%,而在20世纪80年代,最终消费却占了GDP的62%(发达国家高达70~80%)。由于百姓存钱多消费少,投资的产出在国内就没有强劲的私人消费市场,商品严重地供大于求,从而引发了两种特别投资:一是由政府投资又依靠政府、团体买单的基础设施、楼堂馆所;二是由特殊需要特殊利益驱动的房地产。众多的热腾腾的新桥新路、新城新房,相当部分成了冷清清的空桥空路、空城空房,投资效率低下。过度投资形成的巨大产能,面对被抑制的国内消费,只得大量寻求出口市场。出口增速加快。2006年,出口高达9691亿美元,增长27%,占了GDP的37%,这个占比超过了日本的17%,加拿大的27%和墨西哥的24%,仍为世界纪录,而且顺差高达1775亿美元。出口额五年长了3.64倍,顺差额两年长了五倍。稀缺珍贵的资源低价出口,可惜。大量的出口引发出口企业的恶性竞争,惹起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可恼。顺差过大,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招致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高额预期,热钱滚滚流入国内,流动性高得惊人,对经济造成冲击,对千万家出口企业形成了减产裁员的威胁,可忧。拉动经济发展的投资、出口、消费的“三驾马车”结构严重失衡。
这种不平衡的经济结构,让我们的领导人、经济学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心中不安,讨论不绝。有识之士一致认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已刻不容缓。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1世纪论坛”演讲所说:“中国的发展应当而且有可能实行以国内需求为主的方针。”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
首先,要构建好惠及全民,包括农民的社会保障体制。需要建立一套包括国家支持、个人帐户和商业保险在内的完整体系。抓住当前国企利润丰厚,收交一部分利润来补上社会保障体系的巨额欠帐;要求私营企业依法提高职工参保的比例。当前最紧迫的是建立两亿农民工的保障系统,逐步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要让我国的百姓都深信灾有所济,贫有所扶,残有所安,老有所养。
其次,要改变我国的分配格局。消费不旺既是因为老百姓有钱不敢花,更是因为手中钱不多。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收入分配上坚持“提低、扩中、调高”的方针,坚决扭转工资占GDP的比例从1991年的15.9%到2005年10.8%的下滑趋势。因为消费市场要依靠占人口80%以上的中低收入者,要让他们有“收入会增加,有钱就敢花”的胆量。
再次,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买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要让房改、教改、医改都不会引起掏空、逼疯、送终的消费恐惧。
最后,要通过提高消费贷款,改善消费环境,更新消费文化来改变消费习惯。病老皆有靠,存钱做什么?儿孙胜于我,存钱做什么?存钱遗子孙,子孙未必守。今生有钱今生花,莫为儿孙作马牛。
调整经济结构,扩大了消费,才能使经济可持续发展,且更有利于改善党群关系使社会更和谐,中国人才会转变“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的生存方式,说不定还会有意外之喜:忧虑多年的中国人口增长率会自动下降,五十年后,中国会出现人口负增长。你信吗?我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