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MG Rover的资源看似在两个中国车企手中分散了,但是倘若通过两个企业的努力,能成功地为中国汽车工业塑造出两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也未尝不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
3月27日,南汽在自己60周岁生日之际高调宣布MG名爵正式下线,被业界人士称为“中国首个国际汽车品牌”的MG名爵也终于向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在颇令南汽引以为豪的MG名爵总装厂房内,MG7系标准版、MG7系加长版和MG TF跑车等3款车型在国内外上千名来宾的注视下闪耀登场。“MG名爵的顺利下线清晰展现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第三条道路’的构想。”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在下线仪式上致辞时如是说。
与此同时,在距南京不到300公里的上海,同样也选择了走“第三条道路”的上汽汽车正密切关注着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两个月前,上汽已经抢先宣布了荣威750的上市价格为23.18万元至27.68万元,但是先发未必就能制人,荣威750与生俱来的竞争对手MG名爵紧随其后也高调举行了新车下线仪式,正式上市的时间指日可待。
上汽荣威与MG名爵之间极富戏剧性的竞争关系究竟会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双方是会陷入互相“死磕”的恶性竞争,还是会在良性竞争的促进下共同闯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当然,最乐观的结果莫过于后者,因为源自同一血脉且发展思路相近的上汽和南汽很有可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名爵与荣威
人们之所以热衷于把上汽荣威和MG名爵放在一起来比较,主要是因为双方都继承了纯正的英伦血统。在一年多以前的那场英国MG Rover公司的破产风波中,上汽花6700万英镑购得了罗孚75、罗孚25两款轿车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却没有得到罗孚商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南汽则花5300万英镑购得了破产MGR公司包括MG、Austin等品牌及生产线设备在内的剩余资产和其余全套知识产权。
拥有技术和产品的上汽经过改进创造了荣威,拥有MG品牌和全套生产设备的南汽则推出了“原汁原味”的MG名爵。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为了避免罗孚品牌知识产权的纠纷,在原型车的基础上做了较大改进,而且在市场推广过程中需要重塑品牌,后者则需要尽可能地保持原MG车型不变样,体现纯正的MG品牌风范。对此,曾有业内人士打趣说,对于荣威是越不像越好,对于名爵则是越像越好。
记者在南京采访时了解到,在南汽成功收购MG之后,南汽的一位设计师曾向MG名爵总经理张欣“献计”,建议在原型车的基础上如何“改”,张欣不仅没有表扬他的创新精神,反而狠狠批评了他,张欣说,MG名爵要造的就是纯正的英国车。从此以后,南京名爵的设计人员都有了这样一个设计框架,即只做局部的适应性调整,尽力保证车型的“原汁原味”。
然而,不论是南汽还是上汽都将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即嫁接车型能否适应中国水土。上汽搬来了罗孚的技术用以发展自己的自主品牌荣威,但是这个源自罗孚技术却不能自称“罗孚”的品牌能否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荣威能否重获曾经的罗孚车迷的信任,都是一个极大的未知数;而南汽刚刚下线的3款新车从外观看都与英国原版MG几乎保持了一致,仅在尾灯和内饰风格上做了局部调整,据张欣介绍,这3款MG名爵轿车在核心技术方面也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英伦风范,各项技术指标也是“只高不低”,能否保持与原车相当的质量和品质,对于MG名爵而言也至关重要。
品质是名爵的生命
尽管上汽和南汽都善于用“太极手法”巧妙地避开记者们的敏感提问,但毫无疑问,两者在暗中都是较着劲儿的。消费者往往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谁先征服了消费者,谁就能抢得市场的先机。虽然新车上市发布是荣威抢在了前面,不过,南汽的领导者们仍头脑清醒地认识到,质量才是品牌的生命,是品牌得以延续的根本,所以在一切准备工作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他们不会贸然跟进,而是选择在恰当的时机不时抛出一些动作,为品牌的下一步推广造势。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张欣非常坦率地说,目前MG名爵还有部分技术测试没有完成,等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尘埃落定”之后,MG名爵会在第一时间抵达消费者面前。
2005年11月4日,MG的第一批设备从英国运抵南京。一年之后,几乎完全按照英国伯明翰长桥工厂的规模建设而成的MG名爵厂房在南京新区拔地而起。
据张欣介绍,南京名爵(MG)动力总成项目是拥有世界上最大单体车间的一流发动机工厂,其生产研发设备和工艺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短短5个月内建成如此规模的生产车间并拥有如此之高的工艺水平,在业内已被公认为是一个奇迹。目前,南京名爵(MG)动力总成项目计划生产3个发动机系列和1个变速箱产品。
在短短的一年内,MG名爵就消化和掌握了MG的各项核心技术,先后实现了第一批配件出口欧洲、第一台NV6发动机点火成功、第一台MG7整车点火成功、第一台MG TF整车点火成功等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
自南汽斥巨资购得MG资产以来,来自各方的质疑层出不穷,资金、人才、消化能力等等,这些当年被媒体称为南汽头上三座大山的难题,如今看起来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在资金方面,南汽获得了地方政府及多个银行的大力支持,目前足以满足MG名爵项目发展的需求;人才方面,南汽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广纳人才,仅一年多的时间,MG名爵项目组已从不足百人发展到了1000多人,除了来自南京菲亚特、南京依维柯的人才外,还网络了相当一部分来自英国、法国、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业内精英,整个团队士气高涨;消化能力方面也勿庸置疑,“如果南汽没有足够的消化能力,那么今天大家就不可能见到这3款车下线”,张欣在下线仪式上的一番话说得底气十足。
发展“第三种模式”
“十一五”期间,中央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进行部署实施,并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出发,做出了“走出去”的重大决策。走国际化战略的南汽和上汽都是这一决策的积极响应者。
众所周知,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汽车消费国,但与国际汽车工业先进水平相比,中国汽车工业所具备的竞争力尚不够全面。南汽通过自身的实践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有业内人士评价说,南汽收购MG、消化MG、发展MG的意义在中国汽车业不可低估,可复制性也较强。
南京名爵(MG)董事长俞建伟透露,MG名爵将通过建设南京和英国长桥两个基地,以英国研发为中心,辅以部分高附加值产品的制造,以中国为全球制造中心,同步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来实现成本的可控性和对海外市场的覆盖。
从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上汽与南汽之间的竞争和较量也有很多积极的意义。虽然MG Rover的资源看似在两个中国车企手中分散了,但是倘若通过两个企业的努力,能成功地为中国汽车工业塑造出两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共同为中国汽车的自主发展闯出一条路来,也未尝不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