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要求在5年之内必须成为跨国集团,是什么原因让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的语气如此坚定?
力帆提出跨国宣言
近日,记者浏览力帆集团官方网站时,注意到这么一条消息:在力帆集团海外事业部召开的2007年工作会议上,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要求,2011年,力帆必须成为跨国集团。
据力帆集团的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力帆销售额达到103.95亿元,增长42%,其中,摩托车销售增长32%,汽车增长更是高达119%,全年产销10100多台,超过预期,现汽车日产销已达150辆。
面对成绩,尹明善提出了新的要求,至2011年,力帆进出口销售要实现年均20%的增长速度。轿车出口全面出击,靠质量、新品、营销来实现增长,以国外建厂为主,实现全新体制;摩托出口主要靠体制创新来稳定发展,在严守老市场的同时,向欧美要增量,大力出口沙滩车、大排量摩托车。
尹明善指出,到2011年,就是力帆创立20年,届时,力帆一定要实现销售250亿元,出口10亿美元,国外建立工厂8家,力帆跨国大集团的愿望一定要实现。
汽车成为重要砝码
“力帆集团进出口工作指明了5年的发展规划,就是要在这几年之内寻求发展,成为跨国集团。”力帆汽车集团总裁王延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在这份计划中,为了协调长期发展问题,轿车出口的重要性将会逐渐地体现出来。”
王延辉介绍了力帆汽车在2006年的出口成绩:在出口计划中,刚刚上市仅一年的力帆汽车就凭借力帆520( 报价; 图片)新车在海外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客户的欢迎。越南海外工厂已经开始生产组装,力帆在埃及和俄罗斯的工厂也将相继投产,这个速度要比力帆摩托车业务在海外建厂的速度快得多。
竞争对手如狼似虎,这是负责力帆摩托车进出口业务的力帆集团副总裁杨波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形容。部分海外市场遭遇保守措施、政治风险、外币贬值的风险,人民币升值问题,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价格呈上升趋势,给摩托车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另一位负责力帆汽车海外销售的力帆集团副总裁牟刚同样感受到了严峻的市场压力。他指出,刚刚起步的轿车从零开始,应以广种为主,大力推动销售网络,用海外建厂来拉动出口数量。
“力帆汽车产能已迅速扩张,轿车质量也在一年内得到明显的提升,这些受到了海外客商的认同。”王延辉说:“今年力帆汽车在推出新产品、应用新技术、扩大营销网点等方面会加大力度,这将是力帆出口的坚实后盾。”
开拓出口市场之忧
2005年,力帆申请乘用车准生证的经历,一度使其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在那个时候,尹明善就已经将目光盯在了出口上,他曾经表示,“如果今年拿到轿车生产许可目录,明年力帆出口就能达到5亿元。”
然而,真正等到力帆拿到准生证之后,迎来的却是几乎一整年的不顺。和年初制订的销售目标有差距,力帆内部人士并不否认最早上市的力帆1.6L520在国内市场表现惨淡。出口需要厚积薄发,新兴产业的不利,让力帆明显要比以前“低调得多”,关于力帆出口的消息也一度销声匿迹。
销售没有达到一定基数,成本没有下降,必然会对出口造成影响。“由于制造、运输成本过高,已经出口到海外的800多辆车基本没有利润”,牟刚说,今年的力帆汽车要以广种为主,厚积薄发,大力推动销售网络。
2006年“十一”黄金周前,力帆1.3L520低调上市,短短半个月订出去1000辆,让力帆的销售业绩出现转机。据王延辉透露,2007年的新车型分别为1.1L、1.3L两种排量的微型轿车和排量1.8L的B级车。力帆今年产销计划是5万台,预计出口也将达到2000台,出口目标并不算高。
海外建厂将成主打
力帆虽是汽车行业的新兵,但在摩托车国际化方面却做得有声有色,这让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引以为豪。他告诉记者,在汽车方面,力帆有两大优势,一是发动机制造,另一个就是完善的国内、国外营销网络。
到目前为止,力帆摩托车在海外已有24个商务处,累计出口达126个国家。2006年,力帆又新增了哥伦比亚、喀麦隆、埃及等国家的海外商务处,另拟建2个海外工厂,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力帆摩托在很多国家都有销售,这为汽车在海外的销售带来很多好处,有利于为汽车出口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便于打开当地汽车市场渠道。”王延辉说,“以越南市场为例,力帆摩托在越南是知名品牌,借助品牌效应,我们打入越南市场很快、价格不会做得太低,打入越南出租车市场,获得越南政府的支持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过去考虑是整车出口,现在看来,这条路走不通。我们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散件出口、组装工厂出车,现在海外市场的整体布局和当初的计划有些差异。”牟刚表示,要以海外建厂来拉动汽车出口数量,在2010年,力帆汽车要争取实现10万辆的出口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