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P“借鸡孵蛋”
汽车厂商结缘高校成风
“福特汽车公司与国内大学合作研发已经结出硕果。”福特(中国)日前向业界宣布如是。据悉,就在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学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陈军教授获邀飞往福特汽车美国总部,为福特汽车公司资助的“大学研究项目”University Research Program,以下简称“URP”作年度报告。
在福特汽车公司日前提供的中国合作院校部分名单中,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发现,这个名单几乎囊括了北京、上海、香港等近20个城市的知名学府和科研机构。据悉,福特汽车公司在1989年就发起URP,为公司和高校研究机构联合研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重点支持对汽车行业技术发展有标志性意义且应用前景广阔的研究项目。自URP创立以来,每年都有百余所来自全球各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向该项目评选委员会提交项目资助申请。
据了解,福特汽车目前在中国的科研合作项目有将近10个,分布于北京、上海、重庆和南京四大城市,并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缔结良缘”。
福特在中国URP项目的付出自然另有深意。据悉,作为中国首个获得URP的项目带头人,陈军的项目方向是研究出冲压高强度钢材的模具,其在车身上的应用目的是降低钢板厚度,减轻车身重量,从而减少能源消耗。第2个URP项目带头人上海交大科研处彭颖红的研究方向则是镁合金和铝合金等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目的同样是为汽车减重。据福特方面的乐观估计,如果进展顺利,这些项目成果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大规模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福特“URP”项目在中国还有个本地化的称谓——“产学研联合”或“校企合作”。在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身上动心思的当然不只有福特。相关资料显示,2005年12月16日,大众汽车集团也和上海同济大学达成共识,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签署了一份关于共同研发和培训人才的合作备忘录,并将在理论和研究领域开展更紧密的合作。据透露,双方将在燃料电池和IP管理技术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此外,通用汽车(中国)也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别签署正式协议,共同建立汽车材料及摩擦学研究联合体,通过发掘、资助和支持材料科学及摩擦学的研究,以提高汽车的性能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不独是跨国公司频频向高校和科研院所抛出“绣球”,在研发领域后起的本土汽车企业也早早打上了“产学研联合”的主意。上汽股份已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开展新能源汽车“校企合作”项目,当前已成功试制了二甲醚城市客车、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燃料电池MPV等概念样车,实现了部分两用燃料轿车等批量投放市场。高举自主创新大旗的长安汽车集团在氢燃料发动机的研制与开发上也选择了与国内高校携手共进,据透露,当前其混合动力车型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几年长安将重点突破氢燃料发动机、直喷汽油机、满足欧IV排放法规发动机的关键技术。2005年华普汽车也和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合作研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低排放混合动力轿车。
本报记者发现,当前汽车厂商与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零部件和新能源领域,但也有少数厂商把合作领域拓展到新车型开发上。
据悉,作为低成本运作的成功典范上汽通用五菱的“产学研联合”开发模式已成为通用全球45家工厂的学习对象。其引以为豪的“五菱之光”就是其与湖南大学联合开发的成果,据称其真正用于该车型开发环节的经费只有3000万元,而国内正常水平则是8000万元左右。在轿车领域,华普则开了与高校合作研发新车型的先河:2005年底,上海交大与华普汽车研发的“海域MB自主车型整车开发”项目被列为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今年元月19日,“国内首款以高校为主体研发的产业化轿车”海域MB全国上市。虽然此前海域系列车型的市场表现乏善可陈,但“整车数字化技术、轻量化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成本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质的突破”,依然成为华普为海域MB宣传的重点内容之一。
人才缺口催生“筑巢+孵蛋”模式
中外汽车厂商为何都不约而同对高校和科研机构大献殷勤,合作研发成本低廉显然是关键因素之一,但汽车厂商自身研发人才的缺口也是不容回避的原因。
关注各类大型招聘启示可以发现,汽车公司的招聘总是占据相当份额。无论是合资企业还是本土公司,无论老将还是新军,无论是整车公司还是零部件厂商,基本上都在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而为汽车厂商“挖角”也成为猎头公司们的丰硕业务之一。在各类招聘中,汽车公司对于研发人才和营销人才似乎更为渴求。
北京外企太和顾问公司调查指出,随着新企业的增多及其它行业的进入,汽车行业原本紧缺的人才更加告急,人才竞争更为突出。不少汽车厂商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基于各个厂商之间的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相互“挖角”的情况不在少数,有些厂商已经把招聘、“挖角”的触手伸到了海外。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更高薪水、更高职位的诱惑下,汽车人才跳槽已在业内司空见惯,而研发技术工程师跳槽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位,有些企业甚至愿意为被“挖”者的 “前东家”支付一笔高额违约金。
除了对成熟型人才“挖角”之外,汽车厂商也开始加紧对“萌芽型”人才的发掘、培育。在此背景下,国内知名高校的汽车院系优秀毕业生成为各家争抢的香饽饽,整体就业形势虽较为紧张,但汽车专业毕业生近年来却一直供不应求,甚至不少优秀学生未到毕业就被提前“预订”。
当前,“挖角”和“育苗”已成各汽车厂商人力资源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但这两种方式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成本高、周期长、流动性大,流失风险依然存在。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大幅扩容,厂商们的竞争日益白热,不断推出针对当前市场的新车型和关注未来趋势的概念车,已成为厂商们必备的竞争武器。而相对低成本的“本土化研发”基本已成为中外汽车公司的共识,研发设计人才的缺口近年来越开越大。在此背景下,一边“挖角”、“育苗”,一边加大“产学研联合”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已成为汽车厂商研发“圈人”的共性作战手段。
据URP项目的受益者彭颖红表示,高校等研究机构在基础研究方面见长,而汽车公司则以洞察市场需要和行业动向见长,产学研联合让大学研究项目与市场顺利对接,让两者互补而发生化学效用,更有助于推动行业的科技革新。
本报记者注意到,一些承担了国家相关科研课题的汽车院校/系更受欢迎,如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高校的汽车院系已成为各厂商纷抢的“金鸡”。基于这些研发实力雄厚的机构本身已拥有部分国家资金支持,合作厂商只需投入相对低廉的资金立项“筑巢”,便可依据企业需要委托高校科研机构代为“孵蛋”。资料显示,福特汽车为URP项目出动了由科研副总裁领军的重量级专家作评委,从众多申请者中选出最佳的10到15个项目,而每个项目只不过是每年最高4万美元、连续3年的资金支持,不仅成本低廉,且分担后的风险相对更小,而一旦研发成功带来的效益却极大而深远。
当然,“筑巢借鸡孵蛋”并不是汽车厂商联姻高校的惟一目的——谋求一举多得向来是企业行为的不二法则。
福特方面并不讳言,公司与中国高校的合作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联合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生罗应兵经过层层筛选,已在2005年7月成为了福特-交大学生联合培养项目的第一人。他笑称自己是福特汽车公司和交大联合打造的一款“概念车”。罗应兵具有研究镁合金和模具成型设计的相关经验,这恰恰与美国福特研究院当时正在谋求实现“超塑性成型”的专利想法吻合。于是罗应兵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位于美国的福特汽车研究院工作并同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他所参与的研究项目已经申请专利,并将很快应用于福特汽车的实际生产过程。
据悉,福特汽车公司有意与交大开展人才方面的长期合作,今年将再选送两三个专业型人才到美国总部工作。而这些经过层层遴选的精英学员,必为福特扩充研发人才梯队提供近水楼台的便利。
汽车厂商们“筑巢借鸡孵蛋”的心思基本相同。据悉,上汽通用五菱与湖南大学的合作领域不仅包括汽车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也包括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上海同济大学校长万纲也表示,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或者高校合作办学,共同培养现代制造业急需的技术人才,是一种为企业发展培养和储备技术人才的可行方式。
虽然在“筑巢借鸡孵蛋”模式也不乏急功近利和失败案例,但在自主研发、本地化研发高涨的浪潮之中,一方“筑巢”一方“孵蛋”,校企共赢、一举多得,对于汽车企业、行业发展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