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C-NCAP第一批车型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乘用车新产品目前在碰撞安全性能方面的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国外NCAP起步阶段。
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在今年3月至4月间已对2007年第一批4个车型进行了试验,并公布了评价结果。
2007年的评价车型选自2005年以来上市且销量较大的车型,不仅包括小型乘用车、A类乘用车、B类乘用车(含高级乘用车),还有2006年度未安排的SUV和MPV。根据《C-NCAP管理规则》,试验车辆全部由CATARC在各品牌专卖店直接购买,而且今年每个车型的3台试验车辆不在同一处购买,购车区域也不仅在天津,还包括北京、河北等周边城市。
按照C-NCAP规则,这4个车型分别先后进行了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50km/h碰撞试验、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56km/h碰撞试验以及可变形移动壁障50km/h侧面碰撞试验等三项实车碰撞试验。每项碰撞试验最多可得到16分,如果安全带提醒装置、侧气囊及气帘是标准配置,还可根据其技术状况得到总共不多于3分的加分,因此最高得分为51分。根据得分,车辆的安全性能分为1到5+共六个星级。此外,每一试验车辆在碰撞试验前还都要按照国家标准试验循环进行排放和油耗的测试。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安全带是汽车乘员碰撞保护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部件,一方面,安全带自身性能的优劣会对乘员保护的效果影响很大;另一方面,正确使用安全带也是在碰撞事故中安全气囊等辅助约束系统发挥有效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C-NCAP对安全带等约束系统(包括后排乘员)性能的评价非常严格和全面,还对能够明显提高驾乘人员安全带使用率的安全带提醒装置,根据其提示的形式和效果以及是否具有乘员识别功能给予一定的加分,对气帘、儿童座椅安装装置等对乘员保护很有价值的技术也特别重视。
从2006年度全年和2007年度第一批车型的评价结果看,我国乘用车新产品目前在碰撞安全性能方面的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国外NCAP起步阶段,在车身结构、乘员保护等方面普遍采用了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先进的技术。自主品牌产品在碰撞安全性能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已明显缩小,虽然在安全带、座椅、气囊等约束系统的技术和质量水平、性能匹配以及产品一致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完全有能力在技术细节和系统研究方面更进一步。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还对2006年度12个车型36台车所进行的排放和油耗试验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说明。总体上,这些车型的新车在排放和燃料经济性方面的表现是比较良好与稳定的,近90%的车辆各项污染物排放数值可以满足国Ⅲ标准,约60%可达到国Ⅳ水平,但由于只进行新车试验,不能反映排放耐久性能。各车型的油耗基本都可以满足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19578-2004)的第二阶段限值要求。
车辆碰撞安全性能的评价体系,为促进汽车产品安全技术水平的提升,减少汽车交通事故的伤害,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提供一种市场机制和有效途径。
目前,C-NCAP已经为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高度重视,成为产品开发的重要技术规范。相关企业不仅根据2006年度的评价结果对相关产品在进行技术改进和提升,更多的则对应C-NCAP规则对所有新开发以及在生产的产品提高和规范了安全性能的设计要求,这些都将使消费者和社会受益。
据悉,根据计划,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2007年度将进行不少于15种车型的评价,力争能够有所增加,以尽早对所有企业的产品都进行测试。由于评价车型增多、试验持续时间长,结果发布也计划增加为四次,每次间隔3个月左右。
2007年C-NCAP的宣传也将突出和加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将会举办一系列的公益活动,以向公众普及汽车安全知识,提高中国汽车安全水平,促进汽车产业发展。C-NCAP及交通安全公益巡展活动,将在2007年5月首先从北京开始,并陆续在其他城市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