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搜狐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低成本优势难再 中国汽车要跳出低端怪圈

  低成本是中国汽车业的优势,但无论是从自身发展来看,还是从来自成本更低国家的竞争来看,低成本都不应成为长久优势。

  从俄罗斯到古巴,从卡塔尔到德国,短短几年时间,由中国本土企业制造的汽车,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国内有评论乐观估计,也许再用不了几年,中国汽车就会像纺织、机电产品一样,在国际上又掀起一股中国旋风。

  繁荣的出口背后,中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从目前各企业情况来看,无一例外打的是价格牌。由于曾经以价格为竞争力的日韩企业已经站稳脚跟,纷纷走向中高端路线,而全球对于低端产品的需求却始终存在,这就为中国低成本汽车出口提供了敲门砖。

  低成本是中国汽车最重要的竞争力,但这种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竞争力,能够保持多久?仅靠低成本优势,中国汽车是否就能够成为最终赢家?此类问题引发人们诸多思考。

  低成本优势难再

  发生在周围的实例也许更有说服力。即使是与5年前相比,大多数人都会感觉自己比以前要“富裕一些”了,这种感觉是由社会整体薪酬水平提高而带来的。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每个月只有1500块钱,钱基本都不够花。”在一家合资汽车企业工作的赵先生回忆自己工作5年以来的工资情况,“现在算上各种补贴,基本上能达到5000元,在我们那儿,这算是低工资了。”以赵先生为例,不到5年,工资上涨了3倍多。

  赵先生的个案具有相当代表性。据统计,近些年来,随着中国GDP一直保持在近两位数的增长,中国劳动力成本在不断增加。

  薪酬上涨,无疑意味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这种影响已有所体现。由于越南的劳动力成本比我国更低,包括耐克等跨国公司已经将部分产品转到越南生产。

  根据中国社科院研究,随着中国新增劳动力从今年开始大幅下降,中国劳动力供需基本平衡的拐点已经到来,未来中国劳动力将逐步向短缺过渡。因此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只是暂时的,不能持久。

  “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将在5至8年之后消失”,早前已有专家发出警告。从目前趋势来看,未来三五年内,中国劳动力成本可能上升30%~50%,而人民币升值也将超过10%,如此一来,如果中国企业仍然指望靠成本优势获得竞争力,将越来越不可能。

  谁是“亚洲底特律”

  无论是广州还是上海,都已经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建设“亚洲底特律”——新的全球汽车制造中心的目标。实际上,国内抢夺这一头衔的竞争者还很多。然而,许多人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对于成为新版底特律的渴望不仅来自国内,更来自国外。包括印度、泰国等在内的国外同行也在拼命塑造自己成为汽车制造中心。

  印度的雄心来自于与中国相似的市场容量和后发优势,还有着比中国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贸易优势。

  这些优势已经逐步开始在吸引外资方面得到体现。除了最早进入印度的铃木现代以外,从去年年中开始,包括通用、福特日产本田宝马、戴-克等在内的跨国巨头纷纷加大在印度投资。

  最让国人触动的是,一直悬而未决的雷诺在华投资事件基本有了最终结果。今年年初,雷诺宣布在印度投资数十亿美元建造整车厂和发动机厂,产能为30万辆。由于自身实力以及中印市场的排他性等原因,雷诺选择印度,则多少意味着放弃中国。

  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研究认为,在新兴低成本乘用车市场中,与中国相比,印度乘用车质量提升更快,乘用车出口也在增长。印度媒体认为,由于掌握了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所以印度汽车业比中国更自信。

  虽然印度媒体的断言多少有自夸的嫌疑,但不得不承认,在本土厂商塔塔等的带动下,印度培养了大批本土汽车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开发能力强,开发成本仅为欧美国家的一半左右。此外,印度汽车拥有长期出口经验,出口已超过70多个国家。

  与印度一起对亚洲汽车制造中心地位虎视眈眈的还有泰国。

  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经营,泰国汽车产业已形成相当规模。目前泰国拥有东盟国家中最大的汽车组装能力,并成为东南亚的制造中心之一。

  与中国类似,泰国汽车业起步同样得益于两大因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以及对外国技术和资金的引进。

  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泰国总理素拉育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此举不仅能够促进两国汽贸往来,还将更进一步刺激泰国汽车业。

  跨国汽车厂商之所以对泰国表示青睐,除了拥有与中国基本相当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外,在泰国的汽车制造商还享有东盟自由贸易协议,并同时享有与澳大利亚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所产生的关税优惠,借助这些关税优惠可以大幅促进出口。

  低价之路不通

  没有人会否认,低价策略是中国产品杀进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三四十年前日本企业也是这么做的。但如果单纯依靠成本,一味追求价格优势,不仅会透支中国的低成本资源,更会招致反倾销诉讼。

  据了解,东南汽车出口伊朗的得力卡单价甚至比国内还低,长城赛弗SUV在俄罗斯的售价比同类产品要低35%左右;而此前奇瑞曾宣称,其将要进入美国市场的产品会比同类产品的价格低30%。

  之所以能够提供如此低价格的产品,除了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外,很大程度上也是此前国内企业过度开发、不计成本破坏资源发展的结果。在新的“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面前,这条路显然已经走不通了。

  此外,中国汽车如果毫无节制地利用低价冲击国外市场,而不给自己留回旋余地,则最终也将遭遇倾销诉讼。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已抬高中国汽车进入门槛;而被日韩企业压迫已成惊弓之鸟的美国人更是发出中国汽车威胁论,提高了对中国汽车的戒备。

  低成本不可能是永远的优势,仅仅依靠低价策略更不是长久之计。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暂时利用成本优势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利用这种优势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进而打造自己的品牌,这是新的课题。

(责任编辑:王伟杰)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