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自主品牌全面崛起,新车频出。但说实话,这些自主新车无论是“显形”还是“隐性”指标,都还有很大缺陷,特别是“隐性”指标,差距更大。
每款新车都有它的优点。通常所说的配置、做工、用料、动力、操控、油耗等这些指标,眼睛看得到,手摸得到,或者可以通过配置参数表、销售员的介绍、亲身试驾等方式了解,直接而又感性,也是消费者最为关注,我们称之为“显性”指标。
新车的“显性”和“隐性”指标犹如“鱼”与“熊掌”,两者如果都能兼得,当然最为完美,但在严格的成本控制下,要实现这一目标,很难。所以,目前各个厂商只能根据自己的定位和风格有所侧重,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对于选辆合适自己的车很有帮助。
日系车会把“显性”指标做得十分优秀,只要看得到,摸得到的地方做得精致细腻,一些不常用的地方则进行巧妙处理,用其他材料代替,节省成本;车内的各部件实用并且稳定,仔细呵护,小毛病很少。而对于“隐性”指标,日系厂商十分聪明,处理恰如其分,不多不少,刚好及格,各项碰撞测试都能顺利过关,日常使用挑不出毛病,不过在平常的搁搁碰碰中,受伤的总会是它们。
德系车不同,他们把“隐性”指标放到第一位,达到的水准比你想象中的还要高。去上海大众参观,厂商会不厌其烦地介绍激光焊接、底盘防锈、空腔注蜡、油漆等制造工艺,的确,这些方面国内就他们做得最好,车身的刚性、安全性都是最优秀,如果及格是60分,它们都用90分的标准来要求自己,POLO( 报价; 图片)、速腾是其中的佼佼者。德系车的“显性”指标也不差,虽然造型朴实,但是用料一点都不省,所以德系车的造价通常要昂贵一些。
近两年,自主品牌全面崛起,新车频出。但说实话,这些自主新车无论是“显形”还是“隐性”指标,都还有很大缺陷,特别是“隐性”指标,差距更大。通常,一辆新车上市前,要经过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坚固性、持久力等全方位实验,整套流程需要两年,这里面还不包含设计和生产线准备,一年能有一款到两款的新车已经相当厉害了,但自主品牌几乎是以“批量”的速度在推出新车,一年投产四五款甚至十几款新车并非鲜见,中国自主品牌真的那么强势了吗?显然不是。为了削减成本,厂家把能省的都省了,能跳的步骤,都跳了过去,整车的可靠性、安全性值得担忧。某些汽车狂人曾说过:“汽车其实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汽车可以论斤卖”。造车真有那么简单吗?显然不是。汽车是移动的交通工具,而不是移动的棺材。
车展上有一有趣现象,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德系解剖车是从头剖到尾,从车顶,到车门,到方向盘,到底盘,再到发动机和变速器,都是完全剖开,各个部位的工艺和用料都是很先进的,突出它的“隐性”优点。日系解剖车则很聪明,仅仅把车顶切开,其他不动,让消费者更方便地看到它精美的内饰。自主品牌呢,好像一辆解剖车都没有。
中国汽车这一幕和几年前的手机产业何其相似,曾经几何,国产手机风光无限,一度盖过合资品牌,但大浪淘沙过后,存活下来并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又有几个?产品不仅要好看,还要好用,消费者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他们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是很难给你第二次,汽车自主品牌要引以为鉴,不该省的还是不能省,“显性”指标是基础,“隐性”指标更不可或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