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及搜狐网站共同发起的奥运“关爱大使”招募活动已经在各大城市的高校中火热进行。该活动旨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选送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以外,还在UNICEF的指导下,将奥运精神传递到边远山区,让大学生朋友及更多网友真正感受奥运、传递关爱。
然而,出生在80年代后的大学生,从小就是温室中的花朵。虽然有不少学生表示参与这样的活动是给自己一次磨练的机会,并且在人生的履历上肯定会添上精彩的一笔。但是仍旧有不少学生甚至是家长对于参加这样的活动存在些许顾及,比如以下两则案例:
小李同学:女生 上海复旦大学二年级学生
在得知上海大众举办这样一个活动后,李同学就表示出了十分的积极性。作为一名新闻系的大二学生,课业的压力也不算太重,希望能借此机会让自己得到一些锻炼。然而,当小李同学将想法告诉妈妈的时候,作为母亲的张女士则明确表示不支持女儿参加这样的活动。理由是会耽误自己女儿的学业,并且活动内容中有一项是到边远山区进行支教。考虑到女儿从小都在自己的管教下成长,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中自然不会体验过山区里的艰苦生活,张女士担心自己的女儿无法适应山区的生活,并且对其人生安全表示担忧。最终,母女两人各持己见,无法达成一致。
小张同学: 男生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大四毕业班学生
作为一个男孩子,小张在面对这样的活动的时候自然少了来自家庭的阻力,可是他自己也在不断的犹豫中。原因是出于考虑到自己毕业在即,不论是找工作或者是考研,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如果参加了“关爱大使”的招募活动势必会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分散出去,并且最后也不一定能取得活动的胜利。这使小张同学不得不考虑参加活动是否对自己有利。毕竟在眼下的社会中,竞争尤为激烈,纵然是想为奥运付出一点什么,但如果有牵涉到个人利益的时候,还是会考虑再三,当记者对小张同学的采访临近尾声的时候,小张同学无奈地表示“活动的意义和出发点是十分积极的,我也很想参加,但是面对沉重的就业和生学压力,我不得不慎重考虑”
从以上的两则典型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大学生面对如此的公益活动时会过多的考虑一下自己的利益得失,也许不是出于自我的考虑,比如来自长辈的影响或者社会的因素。多多少少束缚了大学生想飞的翅膀。活动的初衷和执行被人为地增加上了一层阻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素质教育提倡了多年之后,是否该更大胆地取迎接挑战,超越自我呢?而作为舆论导向的长辈和社会传媒们,是否该多将积极因素呈现在他们面前呢?比如参加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自理能力,在意识自我的同时,学会关心他人,培养一种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对于自己的人格塑造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年轻的大学生,其实无所畏惧,年轻就是无极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