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时,长安曾经一度超过东风进入前三甲行列,到2006年,长安汽车销量为708737辆,排名第四,与排名第三的东风尚有22万辆的差距,而排名第五的北汽销量与长安的差距仅有2.4万辆。2007年,保住“老四”地位,成为长安集团首当其冲的大事。
在今年上海国际车展的媒体日上,长安集团董事长尹家绪和总裁徐留平成为最忙着“赶场”的人。在两个小时内,他们先后出席了分布在不同展馆和展台的铃木、长安、福特、马自达、沃尔沃的新闻发布会。
这些都是长安集团的合作伙伴,显得长安汽车很是“人丁兴旺”。不过,尹、刘二人心里都很清楚,长安系各个汽车公司表面繁荣的背后,依然各有各的“不幸”。
2006年,长安福特马自达生产的福特品牌车型销量达13万辆,增幅达112.7%,其中仅福克斯就销了7万多辆。然而对于长安来说,福克斯的一枝独秀似乎并不能扮演单骑救主的角色:被上汽通用五菱扳下微车老大的位置;长期销售惨淡的嘉年华的退市;马自达3的销售风波;雨燕、天语销量的平淡,这些都令长安汽车这头“大象”颇受困扰。
微车颓势
长安汽车可以说是以微车起家,曾经长期盘踞国内微车第一的位置。而随着长安与铃木、福特和马自达的合作开始或者加深及其自主品牌轿车的上马,长安向轿车发展倾斜的意图逐渐明显。
不过这也引发了外界的担忧,最普遍的疑问就是,长安汽车向微车之外发展是否会削弱自己在微车领域的地位?事实证明这一担忧并非多余。
实际上,就在长安汽车将主要精力由微车转到轿车身上的时候,被长安汽车压制多年的上汽通用五菱则在微车方面动作不断,先是在柳州投资建立发动机基地,而后收购青岛颐中汽车使其成为北方微车生产基地。而且不只是上汽通用五菱,国内汽车企业普遍意识到了微车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东风汽车也插足微车,甚至把微车总部设到了长安的腹地重庆。
2005年上半年,长安的微车同比增长率为19.50%,市场份额为39.14%,比上年增长2%,虽然依然保持了老大地位,但是上汽通用五菱微车的销量同比增长率达到了41.69%,市场份额上升到28.92%,比上年增长4%。面对长安的节节败退,上汽股份总裁陈虹放言:“我们有信心在未来成为国内的微车老大。”
这一看似口号式的预言在2006年迅速成为现实。2006年,在国内微车整体销量增长25%左右的情况下,长安微车销量增幅仅为10%,长安终于把多年把持的微车老大地位拱手让给了老对手上汽通用五菱。
据平安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姚宏光分析,长安微车业务的下滑主要原因是其产品老化,长安汽车也没有及时意识到国内对微车的需求已经从客用向客货两用甚至是纯货运转变。而上汽通用五菱正是因为看准了长安的产品漏洞才获得了爆发式增长。“五菱之光”车体宽大、悬挂较硬,皮实耐用,适合于客货两用,而“长安之星”面世已经七八年,产品设计、功能严重老化。
今年以来,双方在微车领域继续展开巷战:上汽通用五菱推出了旗舰产品“五菱之光”的升级车型——“五菱鸿途”,长安汽车也推出了主打车型“长安之星”的换代车型——“长安之星二代”,同时大力变革其直销、经销两条线的销售渠道。
不过,长安集团近期对外公布了“T35事业领先计划”,长安集团总裁徐留平对外表示,今后长安将更注重自主轿车领域的投入,集团所有研发资金的78%将投入到轿车领域。这是否意味着长安将让微车顺其自然、自生自灭呢?
铃木疲软
提到长安铃木,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奥拓、羚羊两款微型车。奥拓曾经一度红透大江南北,但由于缺乏后续产品支持,铃木产品也就一直给人以小型、低档的印象。当通用、丰田等这些后来者重兵压境时,铃木更是失去了竞争优势。
在长安汽车前总裁尹家绪的努力下,铃木开始给长安铃木注入新鲜血液。2005年5月,被长安寄予厚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雨燕上市。之所以说“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因为在日本,铃木雨燕上市后不久,月均销量就达到近4000辆左右,在同级车中的销量位居前五位。
而令长安铃木想不到的是,在上市时曾经定下当年销量任务3万辆的雨燕,直到现在,这一目标仍未突破。
实际上,雨燕上市和营销的操作一向为媒体所诟病,尽管无论是从外形还是配置上,雨燕的定位都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城市时尚车型。此外,雨燕的竞争对手广州本田飞度和东风日产颐达,其销量主要也集中在上海和北京等一线城市。而对雨燕的主战场、对一线城市的把握,长安铃木显然缺乏经验。已经多年没有新车上市的长安铃木,本应大张旗鼓地为雨燕做一番广告宣传,而在上海和广州,雨燕的推广广告却在这些一线城市很难看到。相比之下,其对手飞度和颐达却在这些城市拥有极高的媒体曝光率。
此外,雨燕当初的上市时间一推再推也“耽误”了雨燕。长安铃木无非是希望借此吊足媒体和消费者的胃口,提高市场对雨燕的期望值,没想到在新产品如家常便饭的今天,此招带来的却是谣言四起:国产雨燕因质量原因延迟销售,“雨燕拷贝羚羊发动机”事件,这些传闻无疑也有损其品牌形象。
此外,在定价上,寄希望于饥饿营销造成市场饥渴的长安铃木,将雨燕上市之初的售价定在7.98万~9.28万元。但这一价格并无明显的性价比优势,也与竞争车型两厢飞度相比更处于下风。
对此,长安铃木的领导也承认,长期以来由于产品原因,长安铃木对于上海以及深圳等市场都不太重视,长安铃木的产品思路还停留在奥拓和羚羊时代。
去年年底,长安铃木推出了天语,但销售情况仍不理想,之前甚至有消息说天语的销量甚至有的月份卖出不到8辆。对此,长安铃木副总经理王惟并不避讳,他坦言截至今年4月底,天语销量在2000辆左右。
今年,长安铃木又有新作。其刚刚推出的两厢天语SX4是铃木的全球战略车型,被长安铃木寄予厚望,长安铃木也希望借此实现品牌提升。从现阶段表现看来,SX4的确拥有成为长安铃木王牌产品的潜质,5月份SX4已经卖出1797辆,看来两厢天语明显要比三厢好卖。SX4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长安铃木的产品预期,当然,如果想从根本上颠覆人们此前对它低端品牌的印象,不是仅仅一款SX4能够做到的。
福克斯孤掌难鸣
在长安系汽车公司中,长安福特马自达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有五虎上将的风范。
2006年的数据表明,与在美国本土的惨淡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福特汽车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2006年轿车销量比上年增长了108.3%,成为中国主流轿车企业中惟一增长翻番的企业,其中福克斯首次突破月零售1万辆大关。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长安福特去年的市场业绩,并不能掩盖长安福特存在的问题,如嘉年华的退市、蒙迪欧高台跳水降价不止等。销售增幅高是因为之前市场基数低,去年新产品上市又多,增长率自然高于其他企业。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长安福特全年的销量依然被排除在十强之外,只是12月勉强位列第十名。今年一季度,无论是福克斯的车型销量排名,还是长安福特的企业销量排名,都没进入前10。
与福克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6年嘉年华销量是负增长,为-75.66%。实际上,早在2006年初业内就传言嘉年华已经停产。可以说,嘉年华既是福特在中国大陆生产上市的第一款车,也是其永远挥之不去的痛。
尽管长安福特之后及时做了调整,但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缺少了嘉年华,对于长安福特来说,产品链并不完善。嘉年华的退市,意味着长安福特几乎放弃了10万元以下的汽车市场。
同时,长安福特旗下的另一款主力产品蒙迪欧在经历了最初的热销之后也开始显露疲态,去年6月份蒙迪欧销售较上年同期已经下滑了41.8%。在经历了几次降价和改款推新后,2006年末蒙迪欧的销量增幅为20.3%,还算不错,但2.5L排量的蒙迪欧下滑幅度明显,为-25.5%。
今年5月份的销量数据表明,蒙迪欧销量达3610辆,比上个月的3013辆有所增长,比2月份的1754辆相比更是有了很大的增幅,不过,与自己的老对手雅阁相比,蒙迪欧依然逊色不少,今年以来,雅阁除了2月份和3月份销量在8000~10000万辆之间徘徊外,其他月份均突破了一万辆。有业内分析人士甚至认为,老蒙迪欧的惨淡可能要影响新蒙迪欧的销量。
对于长安福特马自达来说,2006年最为痛心的事莫过于马自达3的上市便遭停产。有很多消费者不理解,马自达本来跟一汽合作得挺好,福特非要把马3拽到长安福特来生产。这实际上由于马自达在中国的销售一直不错,长安福特希望将马自达拿来扭转颓势。
然而马自达3复杂的背景直接导致其命运多舛。生产归长安福特马自达,销售却由一汽马自达负责,而两边对垒的是一汽和长安,都是一路诸侯,互不让步,结果马3成为牺牲品。虽然时隔七个月后马3复产,销售问题已解决,但已时过境迁,竞争对手早就占领了大半江山,马3若想东山再起,只能降价。此外,年初福特曾透露:马3今年的产量是两万辆,言语间流露几许渴望。可按目前长安福特的排产计划,自马3复产到年底,产量不会超过3000辆,今年的实际产量达不到原计划的1/5。
此外,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山西新宝鼎事件也暴露出长安福特在销售渠道经营和整合方面存在不足。由此,福克斯的一枝独秀远不能达到一好百好的效果,一旦市场对福克斯的新鲜度降低,长安福特的后续产品不能再成就一个热销产品,其面临的考验依然是现实问题。
大象能否起舞
也许,自主品牌是医治合资方面种种问题的良药,长安奔奔上市后的优良表现增加了长安的自信。在上市不到半年后,长安“奔奔”在微车市场的排名成功跻身前三甲,紧随夏利、QQ之后。不过,在今年4月份奔奔却出现了下滑趋势,月销辆跌破6000辆。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奔奔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其油耗太高了,这么一款小车1.3升的动力或许是浪费,应该尽快推出1.1升的新车型抢占有利形势。
今年5月份,长安汽车集团发布了《长安科技宣言》。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徐留平表示,未来三年长安将推出30款自主品牌汽车和13款发动机。在市场占有率上,长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汽车产销量占公司汽车产销量的比例将达到60%以上。根据这个计划,到2010年,长安的目标产销量直指200万辆,其中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汽车占120万辆以上,轿车产品约为60万辆。仅仅在一年前,长安集团公布的《自主品牌轿车发展战略》提出的目标是:自主品牌轿车年产销量25万辆,推出10款以上自主品牌轿车。
“为了实现这么一个目标,我们要有方方面面的支撑。具体表现在产品领域当中,就是集中力量打造12个平台。其中7个轿车平台、5个微车平台,另外再加3个全新发动机平台。”徐留平表示。
目前,已经确定在明年上市的有CV8和V101两款中级轿车。“此外,还有经济型轿车、轿跑车和SUV”。长安集团副总裁朱华荣介绍说,7个平台整个推出的款型是31个,长度大概是从3.3米~5米,排量从0.8~2.2L。
也许在徐留平眼中,长安这只大象是起舞的时候了。
但据业内的分析,像长安这样的企业,三年之内要推出30款自主品牌汽车和13款发动机,打造12个产品平台,实现150%的增长,简直就是奇迹。
当然,中国汽车不乏奇迹,只是长安走上奇迹之路的第一步,是尽快摆脱这些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