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搜狐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创意十足却生硬别扭 设计师要多学文化

  由于设计师与汽车文化沟通不足,导致国内汽车设计创意“十足”却生硬别扭


  汽车设计是一个艺术工种还是一个技术工种?你不要觉得我的问题过于简单,实际上,如果你经常接触国内的汽车企业的从业人员,你很可能会倾向于第二个答案。国内业界通常会把设计师所需要的汽车专业知识狭隘于汽车开发、设计、生产等领域,而诸如汽车发展史、品牌文化、汽车运动、世界汽车市场差异等等文化层面的汽车知识却很容易被忽略。

  对设计师而言,文化层面的汽车知识比技术层面的更为重要。原因是,设计师更多关注的是汽车产品与最终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汽车产品与汽车制造者之间的关系。

汽车文化则是汽车产品与最终使用者之间发生关系时所必然产生、延续的东西,这种关联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汽车文化知识对设计师的重要性。我们常说汽车有百年历史,实际上是指这种紧密的、极为丰富的关系,这些沉淀下来的汽车文化有着难以想象的深度和广度,对设计师探索新设计有非常强大的支持和参考作用。

  在发达国家,汽车文化深深的融入了普通人生活当中,那里的设计师因此而能够随时随地地领悟汽车文化的相关知识。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每年都有规模宏大的SEMA改装车展,这是疯狂的汽车DIY们和车迷们的盛大节日,展场中到处都是23寸的镀铬车轮和动辄超过一千马力的狂牛。

  在如此氛围中,与汽车不相干的普通人都会因为汽车的伟大魅力而热血沸腾,更不用说有着多年积累的设计师会在灵感方面得到怎样的补充和激发了。美国汽车改装文化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拉近了强调共性的汽车生产与强调个性的使用者之间的距离,也为设计师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

  成熟汽车公司设计师的日常生活也充满与汽车文化的紧密联系。我曾接触过一家日本设计公司,午休时间总会有某位设计师弄来一部最新款或者很老款的车子,大家围坐一圈,评头论足甚至试驾一番,很有经典车小型品鉴会的味道。更有几位童心未泯者,每人一部遥控模型车,在空闲时间寻片空地,随便放上几个塑料桩,来个遥控车技比拼。

  这些设计师大多都曾经是、或者现在仍然是狂热的摩托车爱好者、改装车迷甚至专业赛车手,和他们在一起,感受到是浓浓的汽车情趣,设计则变成了大家喜欢对于汽车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方式。这种无处不在的汽车氛围对他们的设计工作的支持和促进也许是难以量化的,但却非常有力。在这样环境下,流畅和谐的设计成果也就成为必然。

  相比之下,中国设计师所处的汽车文化环境要逊色很多,一方面,汽车真正接近大众才几年时间,相关文化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远没有形成大众文化的气候;另一方面,众多原因导致的中国汽车市场畸形也使得汽车文化发展不全面,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古老的汽车管理制度对老爷车保存带来的致命性打击。这使得国内设计师必须花费更多精力去主动搜寻和接触汽车广义文化。

  比较而言,汽车结构、模具、材料、工艺等专业知识虽然也都是务必掌握的知识,但只能归入设计师职业技能的范畴,如果仅仅注重这一方面,就等于置设计于工程开发的附庸地位,设计师的创新意识会受到极大的损害,将会沦为屈从被动的匠人,而非主动的发明者。

  忽略设计师的汽车文化知识培养、侧重狭义专业开发知识学习,其根本原因是国内院校的设计专业培养机制强调“重技能,轻素养”。这是一种涸泽而渔的人才使用方式,设计师的工作成果不是强制性工作程序督导出来的,而应引导其激情和积累在合适时间和空间的流淌地迸发。

  因此,注重设计师文化层面的积累和补充才是企业真正有长远眼光的做法,虽然这需要更长的时间和短期内不会产生回报的投入。如果一味按照目前的模式培养和使用下去,国内汽车设计还会呈现那种由于设计师与汽车文化沟通不足而导致的创意“十足”却生硬别扭的样子,而缺乏大师级汽车设计师的状况也还会长期持续。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