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企业如何发展自主是汽车业内长久以来热议的话题。当年被寄予厚望的“市场换技术”,却在近年来被普遍认为是失败的策略。然而,就在此时,峰回路转,广本悄然提供了一种“换技术”的自主新模式。
7月19日,
广州本田正式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汽车研究有限公司成立,这个研究中心承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以
广州本田自主品牌进行整车研发,这款启用全新品牌的车型将于2010年推出并量产。
多年以来,关于“市场换技术”讨论甚多,但人们总看到换出去了市场——国外品牌越来越多,但却没看到换回来技术。尽管这两年不时传出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消息,但总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也因此,人们普遍对这个当年被奉为产业政策核心的论断持悲观态度。人们质疑,合资企业是否能做自主品牌?
广州
本田不声不响,9年合资之后,用实际行动解决了这个业界难题。
是不是自主
能不能在合资企业中做自主以及在合资企业的品牌算不算自主?这两个问题在业内一直争论不休,早就喊出来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方式,事实证明市场打开了,技术却停留在广本执行副总经理付守杰所说的“代工厂”阶段。广本曾经第一个全球同步引进新车型、第一个建设4S店、第一个实施
召回、第一个公开宣布国产化率,能够在合资企业中拥有真正具有整车开发能力的研发中心,表明广本在由本地生产迈向本地研发的过程中无疑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据付守杰透露:广州本田将以自己全新的品牌推出自主车型,研发中心由广州本田全额出资,也就意味着这家研发中心也是50:50的方式。但是,广州本田在中国生产,本地采购,本地销售,带动了当地就业,其
雅阁国产化率高达85%以上,
飞度和
思迪更达到90%以上,而其他合资企业的国产率不过60%左右,即使是自主企业国产化率也不高,因为很多零部件仍然需要进口。以广州本田而不是本田品牌销售,表明广本对于这些车型拥有完整知识产权。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州本田所生产的产品是不是自主品牌不辩自明。
付守杰认为,广本很少提“中方、日方”的概念,而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国际企业,这就需要打破国别限制,他说:“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那就应该放宽胸怀,增强双方的信任而不是互相猜测。如果把投资主体放在过高的地位,那么可能会影响这个决策。”对于广本来说并没有过多考虑这个是不是自主品牌,而是发展到了这个阶段,需要这样做就做了。
什么才算是自主品牌?在中国汽车业走过20年合资之路后变得越来越难以回答。在人们以前的心目中,只有像
奇瑞、
吉利这样的企业才算是自主品牌,而它们生产的低端产品就代表了自主产品的形象。在自主品牌往高端延伸的时候,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正在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一些合资企业所做的尝试也在逐渐改变人们对于自主品牌的认识。
业内早就有的自主品牌第二条路、第三条路等说法,随着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广本自主新模式”从此将颠覆人们对于自主品牌的概念,或者说关于是不是“自主品牌”的争论将变得越来越没有必要。
为什么自主
“我是抱着‘造’轿车的梦想来到广本的。”付守杰强调,“这个“造”是创造而不是制造。显然,这个研发中心的成立早就包括在他上任时提出的“运筹帷幄、未雨绸缪、立足长远”的规划之中。
付守杰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广本以前确实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前面,比如全球同步导入新车型、建设4S店销售模式、不断提高国产化率等,但这些不过是比较优势,现在许多企业也都在做,慢慢地竞争已经变得同质化,那么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自主研发。”
从市场角度来说,广本走上自主研发道路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一位业内分析师对于广本自主第一句话就是:“很正常啊!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足够吸引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
本田的态度也至关重要,今年4月份刚刚上任的广本总经理大河原荣次表示:本田非常重视市场,本田在研发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全球的需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特殊要求有时候不能全部满足,现在要走在前面需要做的就是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当地研发。
因此本田方面的态度也很积极,在美国以及欧洲市场,本田所走的也是“本地生产——本地销售——提高国产化率——本地研发”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广州本田国产化率达到需要建设研发中心的时候,双方一拍即合。
关于外界传闻是受到广州
丰田压力以及产品线短缺的说法,大河原荣次与付守杰都予以否认。大河原荣次强调:“从本田在世界各地的发展过程都可以看出,这是本田一贯的做法,与丰田无关。”产品方面,付守杰表示,广本目前的四款产品在各自的领域都是佼佼者,并不存在产品短缺的问题。
广本选择这样的方式另有原因:那就是尽可能高效率地占领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本田在建设研发中心的投资方面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比如像美国本田那样由本田100%独资,或者找另外一个出资伙伴。对最后做出选择的原因,大河原荣次反问:“在日本本土研发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和在中国研发适合市场的车型,哪个更高效呢?”
大河原荣次认为,当发现一种可能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但是如果需要经过向日本本部报告申请,日本派专家过来调查了解,然后再进行研发设计,这样可能会影响占领市场的先机。
为什么是付守杰
从去年10月份谈判启动,到去年12月份达成协议草案,经过细节讨论,今年4月份签署正式协议,研发公司注册成立。经过半年时间的谈判,中日双方就达成了这项中国开创先河的协议,这样的速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付守杰的推动。大河原荣次对付守杰的评价是:“逻辑思维非常强,在谈判过程中非常积极主动。”
尽管付守杰并不愿意过多透露谈判过程的细节,据了解,双方在研发中心的投资方式以及技术转移的目的、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多次的讨论。付守杰积极主动的态度促成了这一协议的尽快达成。
在现在中国很多合资企业中,中方所处地位相对弱势,除在生产技术方面以外方为主导之外,甚至在营销方面都要听命于外方,所谓的合资企业完全沦为“代工厂”。尽管如付守杰所说从需要占领中国市场这个结果倒推,中国市场目前是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但是迟早会超过美国,面对这么巨大的市场,作为企业要占领市场需要做什么?依靠谁?从本田来说,广本基础好一些,现在跟其他竞争对手比只有比较优势,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只是看谁做得好,只有在别人没做自己做了的情况下,才能领先于别人。因此自然就选择本地研发,这样反应速度才够快,降低成本方面比提高国产化率更为明显。
道理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可是对于合资企业来说,困难在于怎么在最短的时间达成共识。这就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得到的了。关于中方在合资企业中的话语权问题,付守杰说:“当你具备能力的时候,还会担心话语权的问题吗?”
拥有自立化的人才队伍是付守杰的底气。据了解,广本的做法是把每一项工作列出来与本田比较,看每一项的差距在哪里,如何进行提高。尽管初期需要本田专家的支援,但是员工能够迅速掌握这种能力并将缺口补齐,目前本田方面已经逐渐减少日本专家的数量。现在这个优秀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生产方面的学习,研发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广本开始朝着一个真正的拥有平台以及整车研发能力的国际企业的方向前进。
付守杰希望能够在行业起到示范作用,也希望合资企业都能够进行尝试,毕竟,作为中国汽车销量排行前几位的合资企业,不发展自主,对于企业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可以想见,这场“广本合资自主”的地震余波还将长时间震撼中国汽车业,现在广本先行了一步,其他合资企业又该如何呢?
(责任编辑:wood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