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北汽控股自身没有轿车平台,使得它将自主品牌轿车的希望放在了北京现代,而背负着第一步研发重任的北京汽车技术中心,却还面临着诸多阻碍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作为一个成立仅4年的合资企业,北京现代在研发能力上一直为人所诟病。
作为合资的中方,北汽控股并不是对自主研发,甚至自主品牌没有想法。无论是出于国家产业政策的现实考虑,还是国有企业的责任感,通过合资追求自身的研发能力的建设,一直是大多数国有汽车企业的想法。
但面对现代汽车这个合作伙伴,北京现代对于研发能力的追求似乎并不乐观。一位北京现代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向记者表示,“也许因为当年的技术得来不易,相对于欧美企业,甚至日系企业,韩国汽车公司对于技术的把持还要更甚。”
这里且不去讨论国民性的区别,事实是,作为国际汽车企业的后起之秀,如现代汽车等韩国企业本就不是财大气粗的做派,无论在资金还是技术上,韩国汽车企业在国际范围内也仍然是追赶者。
加之同样走的是廉价经济性轿车为主的发展道路,这就决定了如北京现代这样的合资企业,必然在研发上不会得到外方太多的支持。
尤其是在几年前,2001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井喷,让北京现代在诞生之始就创造了“现代速度”,3年多的时间累计销售汽车50万辆,销售收入620亿元。
对一个刚诞生的企业而言,这样的数字让人欣喜,也不免让人头脑发热。高速增长的市场环境,让现代汽车更加忽视合资企业研发能力的作用。
尽管如此,北京汽车集团仍旧没有放弃努力。早在2005年“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就曾讲过,“北京现代计划在2008年正式推出合资企业第一款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我品牌、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轿车产品。”
也许是因为北汽控股自身没有轿车平台,使得它将自主品牌轿车的希望放在了北京现代,而背负着第一步研发重任的北京汽车技术中心,却还面临着诸多阻碍。
建设中的技术中心
2006年11月18日,在北京车展现场,北京现代公司副总经理苑文学宣布北京现代研发中心建设工程全面启动。
“我们希望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北京现代具备全新整车的开发能力,并使北京现代技术研发中心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汽车设计开发中心之一。”苑文学在启动仪式上说出了对未来的设想。
可以说在成立4年之后,北京现代的自主研发终于开始上路;而在稍早的2006年11月2日,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李洪炉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向外界透露,请来美籍海归汽车专家苑文学,全面执掌北京现代研发中心。
今年52岁的苑文学,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力学工程系,1990年12月获得美国伯克莱加利富尼亚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
1991年1月至1996年6月,苑文学在通用汽车中型豪华型轿车集团先后担任质量与可靠性工程师、设计优化工程师及白车身技术主管,分析解决了设计制造中的技术问题,并研究开发了降低白车身制造误差的策略与控制方法。
1997年12月至2000年10月,在通用卡车集团担任中国卡车项目整车集成主任工程师,参与了中国卡车项目可行性研究,并编写了《整车技术规范 VTS》。
2000年11月至2004年4月,在金杯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担任总工程师及产品工程部部长,全面负责金杯通用有关产品工程的所有活动。此后,担任通用汽车中国的SUV整车项目经理及美国通用汽车技术中心的整车性能集成部门经理。
可以说,正是因为具备了丰富汽车研发经验以及管理才能,才让苑文学在北京现代历时半年的调研、物色、招聘、选拔、面试答辩等多重考验中胜出。不是出自北汽控股嫡系,又具有国际背景,让合资双方都对苑文学非常满意。
在启动仪式上,徐和谊再次强调了北京现代自主品牌首款轿车产品的上市日期——2008年,并称这将是北京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轿车。
李洪炉也表示,研发中心的最大任务是2008年开发出一款具有自主产权的概念车,而且在未来,研发中心将在车型改款、配置更新和自主产权车型研发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
早在2006年4月18日就随北京现代第二工厂同时奠基的研发中心, 2007年2月4日开始正式运转。
但这个总投资高达5.1亿元的项目,目前仍未完成建设。按照计划,北京现代汽车研究中心的建设工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期投资是2.4亿元,第一阶段工程将于2008年4月建成,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而整个研发中心将于2010年底建成。
基建工程开始的同时,北京现代汽车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和研发团队建设也随之分步进行。根据计划,到2008年年底,包括韩国现代汽车派驻专家在内,将达到100人的规模,而随着研发任务的增加和技术中心的全部竣工交付使用,人员规模将逐步扩大到 600人左右。
北京现代汽车研发中心包括了市场研究、创意造型、工程开发、分析仿真、试验试制、项目管理、形式认证等功能,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北京现代汽车研发的整合能力。
北京现代将它视作从“本地化改造”向“自主设计”转型的标志。同时还表示,该技术研发中心将被纳入现代汽车全球研发体系,从而直接推动现代集团全球化战略的实现。
但截至今年7月,记者得到的消息是,原本与北京现代二工厂同时开工,并计划同时投入使用的北京现代汽车研发中心大楼可能将会落后于二工厂建成。
一位研发中心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除了研发中心落成的进度滞后,目前北京现代研发中心的人数也只有40人左右。”
此前北京现代曾有一个十几人规模的产品工程科,担负着类似的产品本土化改进工作,随着研发中心的成立,产品工程科的人员全部划入新的研发中心,而目前仅有40人的研发中心,在人员上并没有扩大多少。
2006年年中,徐和谊就曾经表示,“研发中心已经开始招人,我们是求贤若渴。2008年就要推出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时间特别紧迫。”但直到如今2007年已经走过半年,研发中心以目前40人的规模,恐怕难以撑起2008年新车面世的工作。
对此李洪炉表示乐观,“研发中心大楼将紧随二工厂落成,最近我们就宣布了几个研发中心重要职位的人选,将来规划达到500人左右的研发规模,能够实现新品研发、更新换代以及开发自主品牌的能力。”但他也承认,“目前研发人员还没有完全到位,这将是我们未来一两年的工作重点。”
据一位技术人员介绍,北京现代汽车技术中心是公司直属的本部,下面分设5个部,分别为车身与电装工程部、动力总成与底盘部、规划管理部、试验认证部和造型设计部。到了2007年,这几个部的负责人才全部到位,而其中中方与韩方的人大约各占一半。
他向记者说,“你也知道,就是搞均衡嘛,本部长是中国人,两个副本部长就由韩国人担任,下面的各个部也差不多。”
事实上,北京现代汽车研发中心目前只是具备了一些硬件条件,而设备、人员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解决。而目前距离其2008年自主品牌面世的时间表仅有一年,留给北京现代的时间已经不多。
北汽自主品牌布局
如果说在研发投入、人员到位上的迟滞还是小事,那么对于北京现代的研发之路而言,更大的问题还来自北汽控股对旗下自主品牌的布局。
一般来讲,培育发展自主品牌都经历了两条路线:一条是以民族品牌为主;一条则是通过合资企业建立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合资产品,从而逐步实现合资研发向自主研发的转化。
徐和谊认为,“在中国市场这两条路线都走得通,只不过是速度快慢的问题。”而北京现代也确实如其他国内汽车合资企业一样,希望依靠在多元化研发体系下积累的经验与能力,逐渐实现具备全新整车的开发能力,为发展国内自主品牌积累经验。
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为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提供了有利条件,用徐和谊的话来说,“中国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将带动汽车企业的本地化研发投入,中韩双方对此已经达成共识,决定正式推出基于中国市场需求的合资企业自主研发的车型。”
韩国现代高层也表示,北京现代将成为现代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为现代2010年跻身全球汽车业五强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在郑梦九的规划中,现代将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实现2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现代汽车以目前并不丰富的产品序列,要完成超出丰田的10%一倍的目标,车型不足使其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时自主研发的车型自然能够担任补上空缺的任务。
同时,要达到20%的市场占有率,也必须针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进行本地化研发,依靠研发中心来开发适应中国本地市场需要的产品十分必要。
可见,中韩双方之所以能对自主研发达成共识,恐怕也是因为这个严峻的目标让现代感受到了时间上的紧迫性,毕竟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并非北汽一家,与其在产品分配上伤脑筋,不如建立研发中心,自主生产符合企业需求的车型。
现代汽车表示,北京现代可以从韩国现代的产品系列中选择任何车型;而在选到车型后,第二生产厂区中的研发中心,将在本土化改进、研发,甚至开发自主品牌方面逐渐担当起更加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由于北汽控股旗下企业历史上从来没有自主生产过轿车,也没有轿车基地和技术储备。正是借着这样的市场环境,随着现代汽车方面态度的松动,北汽控股曾一度把自主品牌希望寄托在了北京现代身上。
建立研发中心,可以看作北汽控股希望借助北京现代建立自主品牌轿车平台的第一步。按照设想,北汽的自主品牌基地放在北京现代,北京现代的自主品牌即为北汽的自主品牌。
2007年7月19日,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在深圳披露了北汽控股规模宏大的自主品牌计划:2008到2010年间,将推出5款轿车和一款SUV。
徐和谊表示,“我们预计会在2008年的北京车展上拿出第一款车,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亮出第二款车;2009年中国建国60周年大庆时亮出第三款车;2010年至少还有两款车亮相。以上为5款轿车加上SVU共有6款车型。”
徐和谊上任以来对北汽系整合后,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的地位日渐突出,不仅由民营控股转为国有控股,在2007年年初的北汽集团内部会议上更是确定了重点依托北汽有限来打造自主品牌的战略。
这样一来,依托北京现代打造自主品牌的想法就落空了,而一向专注于越野车的北汽有限,成为北汽系自主品牌的先头兵。
据徐和谊透露,北汽集团未来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大概分为两大系列,主要分为越野车、SUV和名为“北京”牌的轿车两大系列。在未来的3年内,这几款由北汽制造的车型将会陆续亮相。
这其中的越野车、SUV车型,无疑将会放在北汽有限生产;而按照徐和谊的说法,多达5款的轿车产品,却与北京现代、甚至现代汽车都不会有任何关系。
2007年以来,曾一度传出北汽控股与现代汽车商谈购买第五代索纳塔车型及平台技术数据和知识产权,并将其放在北汽有限生产,打造成首个自主品牌轿车。
当时甚至还有过现代汽车担心核心技术泄漏而要出1亿美元天价的传闻,一时间让人真假难辨。
但此次徐和谊在深圳披露自主品牌计划时,明确表示,“北汽首款自主品牌轿车是北汽制造的,跟韩系车没有任何关系,也不是在北京现代内部开发的,当然说不上是在索纳塔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这也许是因为北京现代汽车技术中心的进展缓慢,也许是2007年以来北京现代销量的持续下滑使得依托北京现代打造北汽自主品牌的计划无法继续,甚至更有可能是因为现代汽车方面不愿为他人做嫁衣。但结果就是,当初明显有为了自主品牌目的的北京现代研发中心,此时失去了自主品牌这个对北汽方面而言最大的建设动力。
此次徐和谊披露的自主品牌计划中,虽然没有具体说明轿车产品将在旗下哪家企业生产,但3年内多达5款的轿车产品的数量,加之北汽有限传统的优势都在越野车领域,可见北汽福田一直在努力的经济型轿车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如此一来,同样在北汽控股旗下,为了发展自主品牌而刚刚起步的北京现代研发中心,似乎面临着北汽控股如何布局自主品牌的考验。
这一切都与当初研发中心成立时人们的猜测相左,如果徐和谊所讲属实,那么北汽集团的自主品牌非但没有放到北京现代,甚至都没有与现代汽车的技术、车型发生间接的联系。
但如果回到合资企业本身,问题似乎并没有那么复杂。不论北汽集团自主品牌的布局如何,作为一个汽车合资企业本身,面对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环境,研发能力的建设仍旧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即使不考虑打造自主品牌的因素,真正能通过合资掌握整车开发能力,也应当是北京现代甚至北汽集团的重任。由此看来,仍在建设中的北京现代汽车技术中心,仍旧需要继续前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