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集团在实现研发权、营销权的向上集中后,又将“中央集权”的下一目标放在零部件采购上。昨日,上海证券报获悉:吉利已成立“集团采购体系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零部件采购事宜。未来吉利旗下各生产基地的零部件采购职能将弱化,零部件供应商也将在年内减少一半以上。
日前,吉利汽车(0175.HK)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桂生悦在香港表示:吉利集团正拟通过集团统一采购方式,整合供应商,2007年内将零部件供应商缩为300至500家。
目前,吉利集团正紧锣密鼓布署,以收回旗下4大整车生产基地的零部件采购权。“今年7月,吉利集团采购体系整合工作小组成立,下设整合推进办公室。集团常务副总裁杨健担任组长,工作小组的成员来自技术、财务、各生产基地的总经理。”昨天,吉利集团副总裁王自亮告诉上海证券报。
在负责零部件统一采购的相关人员到位后,吉利集团将展开零部件采购“集权”的第一步,即从过程更透明化、质量更标准化等方面着手建立一系列的内部采购流程控制系统。“8月份,吉利集团将推出采购体系管理办法。在该管理办法中,将重新设定零部件考核标准。”王自亮进一步指出,“此外,9月份,吉利集团将正式启动零部件采购体系管理信息化系统。”一旦吉利集团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建成,则集团各大经营环节将全面采取信息化管理,如零部件采购、库存、物流。
吉利集团零部件采购“集权”的第二步,则是整合零部件供应商。目前,吉利集团共有1000余家零部件供应商。“未来零部件供应商是否缩减为300至500家。谁将出局,取决于零部件供应商的技术、价格。”王自亮强调,“调整的初衷在于提高质量,其附加目标才是降低采购成本。”这种质量控制第一、成本控制第二的观念,折射出新形势下吉利集团的巨大变化。2006年底,吉利轿车销量达20.4万辆,占第七位后,其思路也由初期的迅速做大转变为稳定做强,而做强的基石在于质量。“不能因为做经济型轿车,就不对质量严格要求。”王自亮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