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手上买二手车,方便但麻烦不少
在国内开了4年车,我和先生一来到美国———这个“轮子”上的国家,就忍不住又萌生了买车的念头。在国内,早就听说美国的二手车当得起“价廉物美”这四个字。
这辆车原来的主人也是个华人,因为要回国,想把它卖了。那天,我一看它块头不小,正配先生的体型,又是名牌“福特”,立刻就拍了板,在付出了3000美元的“收养费”后,“大福”(我们给这辆车起的绰号)就正式“过继”给我们了。可没想到,车来了,麻烦也跟着来了。
买了车,就要办过户,过户前先要验车。验车时我们才发现,“大福”大病没有,小毛病却不少,连检带修一下子花了700多美元后,心想终于可以过户了。我们高高兴兴来到一个叫MVA的地方(相当于中国的车管所),却被告知,所有二手车必须换车牌。于是手续费、工本费又是200多美元。来回一算,“大福”已经身价4000多了。后来跟朋友聊起这事,才发现在买二手车方面我们顶多算是个“雏”,没经验。其实美国二手车市场的学问大着呢。
通过代理商买二手车,价贵但风险小
在美国,买二手车有两种方式:从个人手里买和通过代理商买。
从个人手里买二手车比较便宜,但风险比较大。美国的每辆汽车都有个VIN号(类似中国的身份证号),号码从不重复。在相关汽车信息的网站上,输入这个号,汽车的历史是否清白就一目了然了,比如是否换过车主,是否出过事故,是否进行过大修等等,一切都瞒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但如果从个人那里买二手车,虽然买主也可以通过VIN号查询车子的情况,但如果车主故意隐瞒一些小毛病的话,那可就没谱儿了。再加上又得自己验车、换牌子,麻烦还真不少。所以,别看网上、报纸上个人卖二手车的信息铺天盖地,但真想找个靠得住的还挺难。
从代理商那里买车,相对而言要贵一些,但风险小,更省事。我住的城市叫巴尔的摩,城市不大,代理商开的车行却有上百家。几天前,我专门去巴尔的摩的一家中型车行逛了一圈,发现在那里买车不仅方便,而且正规。这家车行有篮球场大小,新车、旧车都有。新车的待遇高,都放在展示厅里;旧车只有一两辆非常新的能登堂入室,其他都放在外面。在美国,二手车都明码标价,车的前挡风玻璃上,都用大字写着价格,包括首付款和月付款。车价以几千美元的居多,极个别非常高档又非常新的二手车能标上万美元。据说,一辆仅使用了两三年的租赁公司淘汰下来的二手车,价格只是新车的一半,很是诱人。
二手车市场容不得弄虚作假,还要有售后服务
在美国,二手车市场管理非常严格,每辆二手车的侧玻璃上都贴着说明。一是说明车况,告诉你这辆车的年龄、里程等情况。对于车况,代理商们不敢作假,因为消费者一旦发现情况不属实,马上可以将代理商告上法庭,不仅会罚得他倾家荡产,还会吊销执照,让他从此退出江湖。二是说明保修情况。像新车一样,代理商卖二手车也有售后服务,这恐怕是它最诱人的地方了。就说巴尔的摩那家车行吧,可以30天内退换,还可以提供39个月或者3.9万英里的保修服务。而且,这里的二手车车检、换牌照都已做好,只要交了钱,就能直接把车开上路了。
这家车行的老板告诉我,他们在接到一辆二手车时,会尽量把旧车收拾好,但在整修时,却不能把二手车变得跟新车一样,只能整修到二手车的成色水平。比如新油漆的部位如果太新了,就与车体其他部分不协调了,必须将整修如新的部分再打磨,使其与整体色调相匹配。在这些方面,国内的二手车市场明显有弄虚作假的成分。国内的二手车商恨不得把车能改的地方全改了,弄成跟没开多久的新车一样,以迷惑消费者。
当然,在车行买车也不是绝对没有风险,如果对整个市场的行情不甚了解,又遇到比较贪心的代理商的话,可能会多花不少的钱。
二手车交易在美国是很赚钱的买卖。据美国政府统计,去年美国共销售汽车4300万辆,其中旧车和新车的销售量之比为7∶3。如此庞大的二手车市场,不仅使汽车摘掉了“奢侈品”的头衔,成了几乎每个美国人生活中的普通消费品,更使得美国的汽车产业保持了蒸蒸日上的活力,就连我们这些来美国短期工作、生活的外国人,也跟着沾了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