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自主企业新闻

艰难转身 吉利提前遭遇“高原反应”

  转型的躁动尚未退却,销量下滑,新车匮乏,品牌提升缓慢的症结却让吉利汽车提前品尝到了“严冬”的凛冽。“企业在向上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缺氧和高原反应”。这是海尔老总张瑞敏的深切体会。相同的是,转型中的吉利也感受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境遇。

  这一天还是来了,只不过比人们预料的早了一些。

  日前,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从9月1日起,原执行董事徐刚将调任为非执行董事,同时不再担任上海华普董事长和吉利集团副总裁的职务,至此,这位替李书福打下半壁江山的股肱之臣,只剩下了可怜的吉利汽车集团专业顾问的身份。尽管徐刚的卸任早在今年年初就留下了伏笔,但李书福还是选择了在徐刚承包上海华普协议到期之前,匆匆收回了其在上海华普以及吉利集团的实际管理权。

  再次祭起了集权的手术刀,也许这并不是李书福的初衷,但对急需成长的吉利汽车来说,一塌糊涂的销售业绩和每况愈下的利润已经让这位汽车狂人别无选择。徐刚的离任在宣告吉利汽车一个旧时代结束的同时,也预示着吉利汽车已经迈入了艰难的转型期。

  “天”缺一角

  “天时、地利、人和”。 李书福相信这就是企业生存的最基本原则。

  他甚至认为一个企业连选择进入行业的时机也“早一步不行,晚一步也不行”。然而,信奉成事在天的李书福没有想到,吉利汽车刚刚宣布2007年进入向中高档车型的战略转型期,就遭到了市场的当头一棒。

  据日前吉利汽车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前7个月共累计销售汽车95623台,同比下跌4.7%,仅为全年销售目标24万台的40%。上半年,在中国销量最大的前十大汽车集团中,仅有两家汽车企业出现销量下滑,而吉利就是其中之一。再看利润,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完成的利润总额同比首次出现下降,降幅为5.05%,吉利汽车破天荒地出现了销量和利润双线告急的窘境。

  更为关键的是,与吉利汽车的一路下滑的业绩相比,同为自主品牌的奇瑞和比亚迪却迎来了他们发展的高速膨胀期,他们不仅以两位数乃至三位数的增长率把吉利远远甩在了身后,今年上半年他们的利润增幅也令吉利汽车望尘莫及。

  偏偏在自己的竞争对手市场表现一路狂飙的时候,吉利汽车选择了转型,天时尽失,看来这样的转型注定从一开始便充满了悲壮的成分。

  低价经济型轿车销量明显下降是吉利整体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一点吉利汽车心知肚明,然而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蜕变就要付出代价,这一点也是李书福早就想到的,然而令李书福想不到的是,吉利汽车十几年辛苦积淀起来的市场人脉竟然如此不堪一击,面对逐渐丧失的经济型轿车市场李书福似乎表现得十分冷静,毕竟他已把赌注全部押在了中高级车型的博弈上,抛弃了经济型轿车这片蓝海,吉利汽车就是决心要在中高级车市场上杀出一条崭新的血路。

  然而,一厢情愿的李书福非但没有看到红海的美景,反倒被一条条鲨鱼撕咬得遍体鳞伤。

  事实上,即便是在吉利汽车接连推出自由舰金刚远景之后,除了自由舰的销量差强人意之外,金刚和远景的销量也一直是不温不火,与吉利的市场预期相去甚远。而与此同时,奇瑞A3比亚迪F1和F6,以及华晨骏捷FRV和中华coupe等新车却步步逼近,对吉利汽车大有围剿之势。

  “应该说在全国汽车高增长的背景下,吉利汽车的销量增速却出现了放缓甚至一度下降的现象,这绝对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新华信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陈育松分析说。

  丢了西瓜,又没捡着芝麻。吉利汽车的冒险旅程开始变得沉重起来。

    “高原反应”

  “企业在向上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缺氧和高原反应”。这是海尔老总张瑞敏的深切体会。相同的是,转型中的吉利也感受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境遇。

  2007年5月17日,吉利汽车在吉利远景上市前夕,正式向外界宣布:吉利汽车已进入战略转型期。

  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吉利汽车便有了谋求向中高端车型转型的冲动,并不断加快研发中高端新产品的速度。根据吉利汽车的前期规划,仅每年的财政预算就在6亿元左右,吉利的心思就是希望通过加大投入开发出档次更高的产品,以便在转型初期便可以赢得市场的主动。

  于是,为了赢得开门红的吉利汽车不惜重金为吉利转型的开山之作——远景,大造舆论声势,CVVT发动机更是成为其炒作的噱头,吉利甚至把远景车型的市场定位瞄准了丰田的“当家花旦”卡罗拉……一时间,吉利汽车仿佛已经进入了国际一线品牌的行列。

  然而,吉利毕竟不是丰田,远景也不是凯美瑞。品牌的弱势只能逼得吉利“借远水来解近渴”,提升自己的人气。为了迅速蜕变为中高档轿车生产商,吉利开始了一系列的资本重组。7月下旬,吉利汽车收购了股东吉利汽车集团5大整车资产,实现了整体上市。有了资本支撑的吉利随即宣布,将委任吉利汽车执行董事桂生悦及洪少伦为英国锰铜非执行董事,并于今年9月25日生效。

  一直以来,人们心目中凭借低价车打出一片天地的吉利汽车公司,开始改头换面,试图凭借在发动机、自动变速箱和EPS等一系列创新技术上的突破,步入由“价格优势”向“技术领先”的战略转型,构建一个完全“升级版”的吉利汽车。

   根据此前吉利汽车与英国锰铜达成的协议,自2008年下半年起,由吉利汽车持有51%股份、与英国锰铜联营的公司,将在上海生产基地投产英伦帝华出租车及两款小型轿车,据悉,吉利将持有英国锰铜22.83%的股份。

   “和吉利结成合作伙伴,对锰铜来说是一个转嫁成本危机的良好机遇,而吉利也可以借助对方的品牌优势实现国际化的发展目标,然而,如果不在产品质量上下足功夫,就选择仓促走向海外市场,这种战略本身就是一种风险。”陈育松提醒说。

  也许是好事多磨,转型的躁动尚未退却,销量下滑,新车匮乏,品牌提升缓慢的症结却让吉利汽车提前品尝到了“严冬”的凛冽。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书福 | 徐刚 | 海尔 | 张瑞敏 | 陈育松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