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不用多长时间,福州车主可以开上低噪音、提速快、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打开车盖查看核心部件——引擎,居然是福州制造。
在当今世界能源紧缺的情况下,各国都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和最尖端科研人才研发电动汽车。而在福州,一家叫福州金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州金丰)的民营企业,不仅把手“伸”进原本由科研单位研发的电动汽车引擎技术项目,而且率先攻克技术难关,获得永磁电机四项专利。
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福州金丰董事长兼总经理林祥钟只是中学毕业,一开始对电机可以说是一窍不通。那么,他是怎么“瞄”上这块项目又如何走上这条路,凭什么胆量敢花8年时间、耗资千万搞研发,现在状况如何,未来前景又怎么样呢?在福州金山工业区一间不到1000平方米的简陋厂房里,记者对林祥钟进行了专访。
第一印象 一谈电动汽车引擎就来精神
“千万不要写我。”林祥钟表情严肃,性格内敛,不怎么爱说话。
但当我们的谈话切入主题,谈到“电动汽车引擎”的时候,他马上来了精神,话匣子好像一下子被打开了。“我的永磁电机的所有指标不仅超过了国家标准,甚至超过了军队的标准,我的永磁电机如果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引擎,将达到高效、节能、环保的指标。”
据林祥钟介绍,福州金丰研发的永磁电动机作为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其功能和目前使用汽油的汽车的内燃机相近。通过检测,这种电动机应用在电动汽车上比同等功力电机能多走1/3的路程,另外还有让汽车的提速更快、低噪音、换向精确度高、节能环保等优点。
“电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但我们研制新型电机的目标是应用在电动汽车上,正是看准了电动汽车这个大市场。”林祥钟告诉记者。
寻觅多年研发电动汽车引擎
林祥钟是个地道的福州人,1973年毕业于福州洪塘中学,后随父学当牙医。林祥钟后来在铁路系统工作了8年,辞职到周宁和人合办茶厂,之后又跑到了西安装修阿里山饭店,直至1992年回到福州承包了一建筑工程公司。在此期间,林祥钟走南闯北赚取了第一桶金,之后在福州金山分别创办了金丰大酒楼、金丰实业公司、福建绿野生态开发公司等企业。
在常人看来,林祥钟从打工到白手起家自己创办多家企业已经很成功了。但林祥钟经营企业这么多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开发出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那么企业的生存就很短暂。
1998年9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林祥钟接触到了电机技术,当时他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林祥钟想,世界能源紧缺的矛盾只会越来越突出,如果能研发出一种高效、节能的电动机,将会节约大量能源。在与电机项目提供者洽谈2天后,林祥钟预测,这种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引擎一定符合国际对节能环保需求的趋势。就这样,他下决心出资研发这种新型电机,并把它定位于自己企业的拳头产品。
坎坷之路 八个合伙人只剩他坚守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研发高效、节能的电动汽车引擎,对于林祥钟这样一个对电机一窍不通的人来说,面前就像隔着一座山。
对一家势单力薄的民营企业来说,这样的技术研发还要面临着不可预知的未来,成功了可能带来高回报,但一旦失败了,则意味着前面所有的艰辛和金钱都将付诸东流。
由于自己对电机行业不内行,首先必须依靠别人来研制。当时合伙人有8个,从1998年筹备,2000年正式着手研发永磁电机,2002年终于盼来了研制出来的电机,可是研制的电机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而林祥钟已经陆陆续续花费了将近300万元。面对技术瓶颈,合伙人内部出现了不同意见,导致合作停止,到最后只剩下林祥钟1个人在坚持。
“扔出去的300万看来拿不回来了”,就当林祥钟也感到走投无路准备放弃这个项目时,出现了一个人,他就是后来成功研制并获得专利的赵桂标工程师。
林和赵坐下来一谈,发现两人对电动汽车引擎的市场很有共同语言。两人一拍即合,2003年,林祥钟继续投入资金重新启动该项目,赵桂标则静下心来搞研发。
获得专利 “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小作坊工厂,能研制出国际标准的电机来?”不解和怀疑不仅来自于朋友、同行,还有家人。就这样,从2000年正式着手研发永磁电机项目到2007年进入正轨,历时近8年,花费了1000万元,林祥钟、赵桂标和其他金丰员工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前后获得四项国家专利。
“我想给国家机电部长写信,告诉他我们的电机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林祥钟自豪地说,“当我们研制出第一台永磁电机,拿到福建省里的技术部门进行检测时,测出来的指标都比较高,检测员不相信这款电机的指标有这么高,连续检测了3次。后来把研制的电机送到了上海的‘国家中小电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不久,最权威的检测报告出来了,证实了我们超高标准的数据。”
林祥钟深信,电动汽车引擎一定符合市场的需求。“目前公司已经跟某一部队洽谈合作生产军用的电机,一旦工厂投入生产后,年产值几亿元不是问题。”对公司的前景,林祥钟非常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