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名爵、荣威一体化运作方案确定之时,上汽临港基地也已经重新启动,包括荣威等自主品牌都将整合到临港基地。
来自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上汽临港基地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冲压、涂装等各车间均已经进入房屋建筑施工和设备安装阶段。
另据来自上汽集团的消息,位于宝山的荣威发动机工厂目前已经陆续往临港基地搬迁,并将在10月底前投入生产。
发动机工厂搬迁
荣威发动机工厂搬迁临港,主要原因是宝山基地的发动机产量只能满足荣威750的需求,随着荣威另一款新车W261今年下半年的投产,宝山工厂的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产品需求。
8月10日,上汽宣布其第一款中高级轿车荣威750销量突破10000辆。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最新公布的7月国内轿车销售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截至7月31日,荣威750累计销售9697台,其中7月单月销售2065台,连续4个月单月销售稳定在2000台以上。
"目前月销量稳定在2000-3000辆之间,并略有上升势头。"上汽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出自上汽全新平台的荣威W261也将在今年年底正式上市。据悉,W261在去年底就开始在欧洲路试,将有1.8T、1.8L和1.6L三个排量,定位于紧凑型轿车。1.8T、1.8L和1.6L三个排量的发动机即将在荣威发动机厂投入生产。
另外,第三款代号S161的产品也已经进入研发关键阶段。上汽预计,到2010年,公司海外销量将超过4.5万辆,同时根据海外市场的情况,计划在欧洲或南美等地设立制造工厂。
荣威750的销售和W261的投产对于荣威的发动机生产产能构成挑战。"目前双班日产量达到150台。"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以此计算,目前荣威的发动机单月产能极限在4500辆左右。
根据上海汽车(600104.SH)2006年初的公告,上汽规划在上海宝山和临港新城建立动力总成生产基地,整车生产规模初期为2009年达到12万辆/年,发动机生产规模为2010年达到17万台/年;上汽汽车制造公司计划2007年底生产的自主品牌轿车开始向欧洲市场批量出口,2010年,自主品牌轿车将产销20万辆,海外销售目标达到5万辆;中期规划追加投资100多亿元人民币,实现年产整车30万辆、发动机40万台的生产规模。
如此的规模,目前的宝山发动机厂完全不能满足上汽的"宏图大志"。荣威宝山发动机基地前身为上海幸福摩托车总厂(下称幸福厂)。这个中国最早批量生产两轮摩托车的基地,成立于1964年,是上汽下属全资摩托车制造企业。2006年,上汽将其改造为上汽汽车发动机厂,生产荣威发动机。
搬迁到临港基地,大大增加上汽荣威发动机的产量。接近上汽的人士表示,上汽荣威发动机今年的生产目标是3万辆,明年将增加到5万辆。而在上南合作之后,V6发动机也将在荣威生产。
上述人士还向记者表示,随着临港发动机厂的投入使用,发动机供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影响荣威的生产。
临港基地重启
据悉,荣威发动机工厂的搬迁仅仅是上汽临港基地发展大局的一部分。上汽临港基地的前身是上海大众临港工厂项目,当时计划扩大上海大众的生产车型,一期阶段是15万辆车,第二阶段增加到30万辆。
该基地2004年开始建设,由于销量迅速下滑和产能严重过剩,2005年中处于困境之中的上海大众放弃了临港基地的建设,而选择将国产斯柯达的生产线放在改造后的嘉定工厂内。
2006年4月,上汽集团公司与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协议,接手该基地,并将其改造为上汽集团30万辆自主品牌整车及动力总成项目。
根据协议,上汽集团与上汽股份规划在临港新城建设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发动机制造基地。其中发动机制造项目计划于2009年形成30万台年生产能力,整车项目计划形成一期年产15万辆,二期年产30万辆自主品牌整车的生产规模。两个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一期总投资约为25亿元。
接近上汽的人士表示,临港基地将成为上汽自主品牌整车和动力总成的主产地,"除了荣威的发动机工厂外,位于仪征的整车基地也将合并到临港基地,仪征将成为上汽非主流品牌的生产基地。"
目前上汽荣威的布局是:在江苏仪征生产整车,发动机生产则放在宝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