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企业参展法兰克福车展受到了外国同行的质疑:自主品牌的模仿秀还要做多久?于是乎,花费360万元征集换标的吉利汽车一下子得到凸显,甚至盛赞“换标让吉利褪去最后一丝模仿”。为长远计而采取换标行为,表明企业高层高瞻远瞩,这不为过。
但如果将其与是否模仿联系起来,逻辑就似乎有些不通。
仅就换标一事而言,吉利要褪去模仿,需要自身提高研发能力,掌握核心零部件的自主水平。从这一点上说,吉利在发动机和变速箱方面确实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若是说实现了李书福“从成本优势向技术领先转型”的期望,就为时过早。吉利想摆脱低端形象的愿望是好的,但汽车工业并非说技术领先就能领先的。比如说,领先谁,双环还是奔驰?哪方面领先,品质还是研发?如果真的做到了哪怕是某一方面的领先,我们就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在此方面“褪尽模仿”。这时候在车标方面是否模仿了丰田或是其他巨头,根本无碍。
近一两年来,自主品牌企业为了应对被人诟病的模仿缺陷,纷纷打出自主研发的旗号,但多数企业其实仅仅是旗号而已,并没有触及实质运作。一家给自己定位为自主品牌脊梁的汽车企业在大力宣传了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后,只在很少量车型上装配了一段时间就因为性能不稳定而告失败,但至今仍在以此作为自主研发的功绩在宣传,将国家大力倡导的自主研发视为自我标榜的工具。
由法兰克福车展上外国同行的看法与吉利换标两件事来看,自主品牌现在最需要做的是踏踏实实提高汽车研发的能力,而不在急于澄清模仿的成分有多少。
换言之,如果能在别人的基础上大加改良,成为自主研发能力提高的基石,就算模仿的成分多一些,仍不失为自主品牌企业发展的路径。
(责任编辑:刘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