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绿色财富’的提法让人眼前一亮”,中汽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近日表示,开展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是汽车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
张伯顺说的“再制造绿色财富”概念,最早见于9月1日-3日在武汉举行的“07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第二届中国汽车高峰论坛”。
在稍后天津举行的200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再次表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汽车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
据中汽协会统计,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2010年预期的保守目标5500万辆(不含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年均增长14.81%。假定每年有5%-7%的车进入报废行列,就能为再制造提供非常充足的“毛坯”。
政府高层关注“再制造”
“再制造是废旧产品高技术修复、改造的产业化。它既是一种节约资源的先进制造,又是一种保护环境的绿色制造。”张伯顺解释说:“再制造与传统制造的区别,就加工对象而言,再制造用的是废旧零部件,而传统制造用的是原材料;加工技术上,传统制造采用传统的制造技术,再制造用的是特殊的高技术;质量标准,再制造与传统制造完全一样;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再制造是最好的。”
再制造已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4月和2007年6月,曾培炎副总理先后两次在有关报告上批示:“同意以汽车零部件为再制造产业试点,探索经验,研发技术”,“同时要考虑适时修订法律法规”。
交通部于2006年发布7号令,明确汽车维修企业可以使用修护件(再制造产品)。国家发改委贯彻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委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汽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列为课题,进行研究。
谁是第一个“吃螃蟹者”
据张伯顺介绍,已有企业开始将目光瞄准再制造产业和再制造市场。第一家试水的企业是柏科(常熟)电机有限公司,于1986年在深圳蛇口设厂,再制造汽车发电机,并于2006年在北京开办了第一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超市,并设立第一个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网站。
济南重汽集团复强动力经原机械部批准,于1994年组建的第1家中外合资再制造企业。已经开展再制造业务的企业,还有上海大众瑞贝德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和广州花都全球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正在积极筹办的,有一汽、东风、玉柴、潍柴和苏州爱特异机电公司等。
据中汽协会的资料显示,2005年全球再制造产业产值估算超过千亿美元,美国再制造产业规模最大,超过750亿美元。汽车再制造业已覆盖发动机、传动装置、离合器、起动机、空调压缩机等。
大众汽车公司自1947年以来再制造原装回收发动机748万台,节约钢337366吨、铝4687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2220吨。上海大众瑞贝德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再制造发动机的价格是新机的55%。
发展面临多重障碍
我国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还面临不少问题。
张伯顺认为首先是观念障碍,“相关方面认为既然报废了怎么还用来再制造;有的消费者认为再制造产品不如新品,不愿意使用再制造产品”。
其次是法规约束。根据国务院2001年6月第307号令《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规定,拆解的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和车架等“五大总成”应当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回炉。鉴于法规约束,再制造企业难于从回收拆解企业获得再制造旧件。
“如果换上再制造发动机,到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变更发动机号,十分麻烦。”张伯顺说:“修订有关法规,才能启动再制造产业的逐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