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消费者来说,汽车的款式当然是越多越好,选择越多、越个性化越好。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个性化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产品个性鲜明、摸准消费者的喜好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个性化的产品往往意味着较小的产量,销售只能局限在较小的细分市场中,分摊成本的难度随之加大,而大批量的标准化生产则能直接带来成本的降低。
所谓汽车平台,是指在开发过程中用相似的底盘和车身结构,承载不同车型的开发及生产制造,生产出外形、功能不尽相同的产品。形象地说,平台就像地基,地基决定着房子的大小和高低,不牢固的地基上建成的房子自然也不牢固,因此,平台特性决定着汽车的基础性能,不同的平台决定着所生产汽车的不同性能偏好,来自同一平台的产品通常具有某些相似的性格。由于平台设计理念不同,不同的汽车平台性能显示出明显的差别,不同品牌的汽车也因此显示出不同的技术特色和品牌特征。比如,大众汽车表现出高速度高性能的特色,丰田汽车以舒适性为人称道,奥迪突出其科技的先进性,宝马则追求强劲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选车就是选平台。
平台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在地基的承载能力之内,同样的地基上可以建造不同形状的房子,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外观、功能不同的产品也可以来自同一个平台。
世界上第一个轿车平台诞生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此后20多年间,平台战略在全球汽车行业迅速推广开来,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普遍采用的产品战略。平台的出现,被认为是汽车制造领域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革命”,因为平台战略的实施,使同一平台的不同产品的零部件和总成的通用化程度大大提高,从而大幅度地降低制造、采购等成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之提高;在研发方面,一个平台上实现了技术突破,等于这个平台上搭载的所有产品都实现了技术突破,也大大降低了开发费用。同时,运用平台战略还可以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加快新产品推出的速度,世界汽车工业的研发、供应链管理也因为平台战略的运用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外,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的销售和生产逐渐实现全球化,共享平台成为企业资源发掘和效益整合的主要途径。平台战略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研发效率,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施多品牌战略的跨国公司从中受益匪浅。比如,雷诺与日产结盟之后,将原先的25个平台75种车型压缩为10个平台35个车型,节约开发费用约50%。
由于车身结构、底盘等技术是汽车产品的最核心技术,先进的平台无疑可能带来优秀的产品。平台的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的共同选择。一般说来,更少的汽车平台,意味着优势技术的更佳整合。据悉,德国大众汽车的平台数量已经从原先的32个减少到5个,以5个底盘规格统一了全部产品系列,并在集团内部共同使用这五大平台。比如,消费者熟悉的速腾、途安和斯柯达明锐等来自大众的PQ35平台,今年9月首次亮相的Tiguan也来自于这一平台,迈腾则来自大众的最新一代平台————PQ46平台。丰田公司将原先的15个平台压缩到5个平台,每个平台生产规模都在百万辆以上,消费者平时可以看到的天津一汽生产的威姿、威乐,以及一汽丰田生产的威驰,都是来自这一平台的“兄弟”。标致雪铁龙集团的很多车系也是共用平台,标致307和雪铁龙凯旋都来自标致雪铁龙的2号平台。通用汽车在全球建立了7家设计中心,每一家设计中心开发的车型,都可以充分利用通用全球的研发技术资源,面对的都是全球市场。新蒙迪欧与新款沃尔沃共享福特的欧洲EUCD平台,
VOLVO S40与福特福克斯则都来自福特的C1平台。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国际先进平台技术均已在我国安家落户,新车型国产化的速度也因此大大加快。
当前,我国汽车企业已经认识到平台研发的重要性,不少企业都提出了清晰的平台战略。比如,一汽集团透露,未来8年,一汽集团将打造全系列轿车平台,将在4个平台上发展涉及到各个级别的自主品牌轿车。奇瑞汽车建厂10年来,已经开发出5个系列轿车平台和1个越野车平台,迅速地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系列,使奇瑞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迅速提升。
当然,我们也看到,平台战略并非完美无缺。在一些企业的平台战略实施中,也出现了过分强调资源共享而导致品牌混淆、车型缺乏变化的问题。但是,平台战略的目标和初衷———追求“高效”和“经济”的原则,却是汽车行业需要探讨和实践的永恒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