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业内人士对国内汽车改装行业前景一致看好,但他们普遍认为,国内汽车改装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善和解决。
起步阶段 市场较乱
在国外,汽车改装大都是由专业改装厂商来完成。作为整车厂家的合作伙伴,他们必须得到整车企业的认证和许可。
另一方面,很多非专业的俱乐部提供的改装服务在安全性能上没有保证,所配备的改装零部件也几乎没有相关认证,质量很难保障。
“商家自然是以利益驱动为中心,他们更看重能从中赚到多少利润。”一位汽修专家这样说。他表示,不少改装后的汽车因为改装店技术不过关或是随意改变车身结构,存在安全隐患。
消费者对车的安全性能重视不够
“民间”汽车改装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主要是受到赛车运动广泛开展的影响。因此,最初在大部分人的心中都存在一个误区,汽车改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拉风”,为了飙车。
现在,虽然上述观点已经随着汽车工业发展和汽车的普及有所改变,但很多车主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只是单独追求汽车功率,很少考虑整车的协调性、操控性,忽略了车本身的性能和安全性。
“其实我们也知道车的结构不能擅自改动或随意破坏,但是究竟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同时又能满足我的个性需求,我无从知晓。一般就是咨询改装店里的‘工程师’,但他们是否真正为我们的安全着想,技术是否过硬,也没什么标准可循。”有车主这样说,“听说现在一些4S店也把新车‘装饰’后销售,但总觉得不符合我个人的口味儿。而且,他们也仅仅是在内饰和外观颜色、车灯上进行一些小改动或增加点小配置,让人感觉不过瘾。”
标准法规不健全
“关键是缺乏科学的标准和法规,对汽车改装行业进行合理规范的约束。” 汽车品牌科技研究中心理事长秦国表示。
而针对汽车改装真的没有任何法规约束吗?事实并非如此。但这条禁令,让私自改装汽车成为违法行为。
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拼装机动车或者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车辆结构包括车身颜色、长、宽、高四个硬性标准以及发动机和相关技术参数。因此,车辆改装是否合法,关键是看车辆是否与行驶证上的照片相符;与车辆出厂技术参数是否相符。不符合就不能通过年检。
“虽然大家都知道不允许,但还是这么做,因为在某些环节上,还是有漏洞可钻。”一位改装店负责人对记者说。
这位负责人所说的“漏洞”,就是法规中对哪些可改、哪些不可改并未有详细规定,诸如换空气滤清器、节气门、加尾翼等项目,可以算作没有改变车辆结构;另一方面,按照常规,已上牌照的汽车进行改装时要先向车管所登记申报,经审查同意后方可进行改装,改装完毕后还要到车管所办理改装变更手续。但很多车主都觉得手续繁琐而选择“先斩后奏”,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以通过年检。
“现在代办验车的很多,给点钱就可搞定。”这位负责人说。
改装行业健康发展 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要想让国内汽车改装行业健康发展,还需要商家、消费者、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秦国表示。现实的情况是,“民间”改装店数量多,水平差距大,而且缺乏管理,也很难管理。此外,还有相关标准制定、纠纷鉴定、品牌授权等许多复杂问题需要解决。对此,秦国认为,整车厂家参与是一个好的方式,“因为他们的技术更专业,也更容易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厂家还可以定期举办针对所产车型的改装设计大赛来聚拢人气。”此外,相关法规也应该尽快出台,从而正确、有序地规范整个行业,让更多的普通驾车人士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拥有自己的个性化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