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搜狐汽车评论 > 车界人文

美国--生活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度

  美国有23%的家庭拥有3辆汽车,其余大部分家庭为两辆汽车,基本上是成年人每人1辆车。可以说,美国人的生活时刻也离不开汽车

  美国是世界汽车大国。提到美国,便会自然地与排除不掉的汽车联系起来。任何人对美国的印象里,都少不了汽车的存在。

在这个意义上,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王国。

  无论从社会学、文学,还是美国200多年的历史来看,它都具有一种永不改变的内涵:不断追求美好生活并为之奋斗,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而汽车,则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这个文明的承载者。因此,一个美国社会学家斩钉截铁地税:“没有汽车的出现,就不会有现代的美国。”

  没有汽车之前,西部牛仔骑着骏马奔驰在中西部草原的英雄气概征服了世界;有了汽车之后,一个人和一辆车,成就了“轮子上的国家”,进而傲视全球。

  据有关统计,美国有23%的家庭拥有3辆汽车,其余大部分家庭为两辆汽车,基本上是成年人每人1辆车。可以说,美国人的生活时刻也离不开汽车,因此就形成了美国社会独特的汽车文化。同时,以巨大的社会汽车保有量为基础,产生了规模可观的汽车经济,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势与汽车文化息息相关

  美国国情特色之“特”,居然能“特”到总统头上。美国第三十八任总统福特,是美国唯一非民选总统,他身为副总统时,总统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他补任总统。在位期间,因能力有限而政绩平平,有负众望。一次在面对新闻界的发难时,他苦笑着耸肩摊手言道:“我只是福特,而不是林肯。”这也许是福特任总统期间最为闪光的机智表现,他以美国式的幽默,一语双关地为自己找到了最巧妙的下台阶之词,他自嘲无以与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总统之一的林肯相比,就像普通型的福特牌汽车,无以跟豪华型的林肯轿车相比。

  《美国的民主》一书的法国作者托克维尔对美国人作了以下的描写:“美国人常会建筑房子以备安度晚年,可是往往在房顶尚未盖好就已经脱手卖给别人。美国人整辟花园,栽花种草,未等开花结果便转手他人。美国人垦荒拓地,而由外人收获秋实。美国谋求到一份差事,不久便离职他就。岁末,经过整年辛勤工作,倘若有一丁点儿空闲余暇,永不歇息的好奇心将支使他们遨游广袤的美国疆域。不消几天,行踪数百里,引以为乐。最后,在死神脚步悄然驻足之际,美国人依然未尝厌倦于这般没有结果地追寻一个永远未圆的梦。”

  美国人认为,美国历史就是一部民主迁徙史,美国历史的重要力量泉源来自迁徙与流动。永不止息的变化造就美国的特质,成为美国

  文化艺术的基调,持续影响着美国本质。令美国人引以为特的是,在一个变化成为常态的国度,迁徙酝酿出快节奏的美国形象与历史。汽车的作用在塑造美国总体特色方面,举足轻重。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意义上,美国被称为“轮子上的国家”,汽车文化也理所当然地演变成美国文明特色的醒目色彩。所以,几乎是人们共同的认为:“现今的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没有汽车,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形成了像美国那样的汽车文化。”

  生活方式与汽车紧密联系正因为私人拥有汽车多,所以除个别大城市外,美国的公共交通系统并不发达,出行大多要靠自己。在美国你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美国人对汽车的依赖,如果你到一个地方办事,你只要数一数门口有多少辆汽车,就知道有多少人在里面办公,或是通过观察停车场的汽车就知道你找的人是否在办公室。可以说,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汽车紧密联系在一起。

  成年生活从驾车开始。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民年满16岁就可以考驾照。因此,当子女年满16岁,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他们去考取驾照,从此父母获得“解放”,孩子也开始了伴随终生的生活方式———驾车。在美国常见七八十岁的老人,走路都很艰难,还要自己开车出门,因为他们要独立生活就没有其他选择。因为美国人肯定会随身携带驾照,它就成了实际意义上的身份证,被广泛用于证明身份。

  驾车去购物和消费。美国的商业设施和服务场所一般会集中远离市中心的几条交通要道交汇处,形成规模不等的园区,集中了购物中心、超市、各种餐厅以及其他服务设施,居民会从四面八方开车到这

  里来消费。对于工作繁忙的群体,他们一般会在周末开车到这些商业区,一次备齐一周需要的物品。甚至有些商业设施会孤零零地建在高速公路的出口旁边,看起来很冷清,但你不必担心它们的生意,因为购物者肯定会开车来的。

  驾车是人们远行的首选方式。美国人出门公务或旅游,一般选择乘坐飞机或自己开车。

  安全出行的前提是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和健全的服务设施。一般说来,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最多隔上几十公里就会有一个商业服务区,其中会有多家不同品牌、不同消费层次的汽车旅馆———连锁经济型酒店,还会有各色餐厅、加油站、小商店等商业设施。

  汽车成为很多人谋生的工具

  因为有了数量庞大的汽车,围绕汽车的各种消费随之产生,为驾车者提供便捷服务就成为商家的必然考虑。例如,美国的快餐厅、银行等商业设施,多设有“D r ive-Th ru”服务,有独立的户外窗口,驾驶员不需要下车就可以完成购买食品、存取款这样的业务,方便了驾驶员。

  汽车销售。美国社会汽车购买力很强大,成为全世界汽车制造业巨头们的必争之地,当今世界最新、最好款式的汽车都能够在美国找到,相同款式新车售价也会比世界其他地区便宜一些。二手车交易也非常规范、活跃,总之是富人开新车,开厌烦后,这些价格低廉、性价比很好的二手车就到了穷人手中。

  加油站。美国加油站行业没有垄断,且因市场需求巨大,加油站随处可见,连锁经营品牌也很多。每家加油站油价都会有所差异,并根据国际市场的油价变化每天浮动。

  汽车修理和汽车商品。美国的汽车养护、修理店很多,有品牌修理店、连锁修理店,也有独门独户的小修理店,可以提供消费者多种选择。与汽车相关的商品更是琳琅满目,小到汽车专用充电器、加热杯、婴儿座椅,大到高档汽车音响、公路电子导航系统,可以满足驾驶员在开车时的各种需求。

  汽车租赁。美国汽车租赁业发达,他们拥有的车都很新,租车价格也不算高。如果你做飞机到外地公务,在机场就可以租到汽车,可以给旅程带来极大的方便。另外,如果你计划全家驾车出游,而自己的汽车有些破旧,你仅需花上两三

  百美元租一辆较新的车,就可以完全避免旅途中抛锚的危险。

  汽车酒店。以驾车出行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经济型酒店(汽车酒店)在美国非常发达,据统计,占全部酒店数量的90%。这些酒店多为连锁经营,连锁品牌很多,大的连锁品牌在全美有数千家店。根据提供服务不同,各品牌价格从三四十美元到一百多美元(接近普通四星级酒店标准)不等,给驾驶员提供了多种选择。

  汽车文化中的美国味

  美国人的汽车文化,还展现了美国人的热情、善良和幽默品行。比如,你的汽车如果遇到了问题,抛锚在路边,只要你伸手招呼,总会有汽车停下来,帮你解决问题。如果你一个人在公路边行走,只要你想搭车,也总会有热情的美国人愿意载你一程。一般情况下,发生了车祸,也不会有冷血司机见死不救,许多美国人都会主动停下车报警,并参与紧急救护。

  美国人的车牌则彰显了美国人的个性和幽默感。比如,一些美国人会在车尾贴上一些五花八门的言辞,告诫其他行车人不要追尾,言

  辞上佳者有:“千万别吻我,那很可怕”、“不要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撞上来吧,我正需要钱”等等。

  这种幽默感也包括制作车牌的政府部门,比如美国每个州在车牌上都会有一句描写自己州的词语,美国经济中心所在地的纽约州就在车牌上自封为“帝国之州”;莱特兄弟当年试飞的北卡罗来纳州则强调“第一次飞行”;首都华盛顿的车牌则更绝:有缴税权,没代表权(Tax ta tionw ith ou tR ep re sen ta tion),记者猜测意思大概是讽刺作为首都华盛顿的独特政治地位———它不算50个州之一,因此在国会参

  众两院都没有代表,但市民税还不能欠缴。

  尽管美国车很多,但在许多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并不严重。一则是因为科学的道路规划和路标设计。

  另一个原因是美国人相对严谨的交通意识。在国内北京上海等不少城市,一些司机似乎都有抵制安全带的情结,实在要对付警察的,就将安全带象征性地从胸前拉下来,但不系好。

  这在美国显然是违法且愚蠢的举动,水平再高的驾驶员也会系好安全带,因为这是在保护自身的安全。

  面对行人,即使是闯红灯的行人,美国司机都会主动停下来,让行人先通过。因为虽然道路是汽车的道路,但在美国,行人拥有第一行路权,在人跟汽车争路的时候,永远是行人第一。如果有汽车不顾行人而继续前行,则会遭到周边司机和行人的共同鄙视。

  美国人的汽车文化是发散型的,博大精深,兼容并蓄。对美国人来说,汽车就是一个无法离开的朋友、伙伴、家人,或者就是自己最钟爱的一个情人。

(责任编辑:靳明)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福特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