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记者1月14日从政协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大会提案组获悉,今年的民生问题是成都市政协委员们十分关注的热点。很多提案都围绕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成都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又快又好发展而展开。
委员建议在复杂路口设音乐警示
来自成都致工党的王建委员在提案中说,成都近年来交通硬件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交通路口的红绿灯提示也为成都市民的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现在各交叉路口仅有红绿灯提示,这对那些色弱、盲人或视力障碍市民却不能起到任何警示作用,因此在安全警示方面显然应做进一步完善。
为此王建委员在提案中建议说,“在成都市人群集中和路口复杂地段的交叉路口除保留红绿灯提示外,有关部门还应配备电子音乐警示音提示色弱和盲人或是视力障碍者过马路。这样才能更好地方便弱势群体,做到交通设置人性化!”
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应考虑居民方便
“目前成都道路设计更多是为机动车考虑,汽车占领人们的空间太多。像主路行车和辅路停车,还有人行便道也多被占用停车。”来自成都九三学社的唐玲丽委员在提案中指出,成都市绿化带隔离栏为行人预留的穿越设施比例很低。而随着大量按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的道路竣工,道路两侧原有的联系被人为割裂,居民就像是生活在高速公路网间的孤岛上一样。“现在成都市很多路口的红绿灯是分方向放行的,行人等待时间过长。此外,大量被汽车占用的盲道如同虚设。”
为此唐玲丽建议,“城市道路设计一定要与周围规划相适应,要考虑周围居住人群的出行习惯、生活规律、活动路线和周围道路的正常营运。”唐玲丽强调,成都市的公共设施建设还应合理预留道路绿化带隔离栏的行人穿越地带,并明确辅路作用,强调辅路内的路权,并延长大的道路口绿灯时间,以此保障行人的安全。
改进社区医疗解决看病难题
成都市政协委员杨果在关于进一步改进成都社区医疗的提案中指出,近年来,成都市社区医疗机构建设对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人民群众还没有完全形成有病首先是考虑到去社区医疗机构去看病的观念,仍有许多患者生病选择去大医院看病。其重要原因是社区医疗中心的硬件建设不足,缺乏技术力量,医疗的水平不高。”
杨果为此建议说,政府应该通过开展公立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高效地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性作用。“社区医疗机构最需要的就是全科医生,所以应加大对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对新毕业的医学学生,如果有志向去社区医疗卫生的应该由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建立全科医生的人才库让优秀的人才去充实社区医疗机构。但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入制度要严格,包括硬件和人力资源的配备都应该是准入考核范围,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去保障社区医疗机构总体质量。此外,社区医疗机构更应该把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建立社区家庭病房,把医药送进居民家中。”
杨果同时表示,“在保证社区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的前提下,应该通过经济手段调控,让社区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公立大医院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