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卡行业稳居第一,重卡市场锐意进取,客车行业研发实力强劲,乘用车战略稳步推进,轿车规划即将出炉──福田正展示出迅猛势头。
在汽车厂商纷纷总结2007年、展望2008年目标之际,中国商用车最全系列企业北汽福田则在临近农历年关时,呈现了更多亮点。
1月11日,福田和美国伊顿公司联合打造的30辆混合动力欧V公交客车,交由广州一汽巴士运营,混合动力车批量投入运营,这在国内属首次;而1月12日在杭州召开的商务大会上,福田第二款乘用车即内部代号为C2的多功能车蒙派克·Midi也正式揭开面纱;同时2008年将与与康明斯合资生产的发动机首次亮相。
2007的中国汽车市场,可以说属于商用车企业的天下。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投资建设火热,物流运输长足发展,使得商用车尤其是重卡企业赶上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作为中国商用车系列最全的福田汽车,2007年整车销售突破40万辆。重卡牢牢地抓住了接连两年调整后的市场机遇,取得全年6万辆的业绩;在混合动力客车和国家863计划电池客车的研制上,福田成就不小;轻型卡车福田多年来稳居第一;在做大商用车的基础上,福田已经稳稳地把触角伸向乘用车领域。
“大一统”福田势猛
本次商务大会上,福田继第一款乘用车蒙派克后,代号为C2的第二款乘用车揭开了面纱,这款多功能车蒙派克·Midi造型源自欧洲的MINI VAN车型。
福田汽车副总经理、工程研究院院长邬学斌告诉本报记者,这款多功能车福田研发历时3年,投资3.4亿元,主要定位于城市小客流、城市小物流用车,还可以改装成各种车,是一个城市客、货兼具的多功能车,更倾向于讲究实际用途的消费者。这款车是继MPV蒙派克后,福田向乘用车领域进军的又一过渡产品。
据了解,福田乘用车产品未来还是向家用型轿车转移,邬学斌虽没有透露轿车的研发进展,但是在福田营销公司总经理王向银的网络规划中,未来轿车、SUV网络布局已赫然在列,而其中SUV产品上,邬学斌也暗示了将有全新平台,但对其并没有做较多的透露。
另外值得称道的是,福田在客车产业上锐意进取,相对主流客车企业,欧V客车虽然入市时间较短,但已经显示出强劲的实力。短短几年,尤其是在混合动力客车和电池车方面的成就,也体现了福田灵敏、快速的反应和行动能力。
1月11日,福田和美国伊顿公司联合打造的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在中国首发,共30辆交付广州一汽巴士运营,而据邬学斌介绍,福田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电池客车项目已经研制成功,样车试制业已完成。
2008年,福田与美国康明斯合资生产的发动机,在本次商务大会上首次亮相,双方将生产康明斯新一代2.8升与3.8升轻型柴油发动机,用于欧马可、蒙派克、奥铃、欧曼奇兵、欧V中型客车上,进一步增强福田产品竞争力。
至此,轻卡行业稳居第一,重卡市场锐意进取,客车行业研发实力强劲,乘用车战略也稳步推进,“大一统”福田展示出迅猛势头。
“战略、能力”双轮驱动
事实上,从福田汽车的飞速发展来看,用“福田现象”形容也一点不为过。一个农用车厂用短短的11年走到今天,福田的成功转型令业界啧啧称叹,而福田整个“面貌”的转变,更为其扩充地盘、进军乘用车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此次商务大会上,福田汽车总经理王金玉为福田今后的发展把脉:“从战略增长向能力增长转变。”福田未来的发展基调就是战略和能力双轮驱动,打造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从当初“逼出来”进入汽车行业,到占领轻卡第一宝座,再到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商用车企业,进而朝综合性汽车企业进军,福田仅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而这个过程别的企业要用几十年才能完成。实现福田速度的每一步,是福田成功的战略决策。
但是,王金玉认为,未来5到10年,是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的又一次大转移,只有战略没有超强能力的企业,会被卷入他人重组大潮。尽管国家出台政策为自主品牌创造政策环境,但从经济的波动中、从制造业区域转移中洞察机会实现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更多地要靠自身能力提高,从以战略为主导的单轮驱动,向以战略和能力双轮驱动转变。
对于这样的发展思路,福田认为,主要是从产品、企业管理方面着手。福田将更加注重与日本、欧洲的联合研发,在企业管理方面,确保组织、制度设计方面的领先,深化“产业集团+SBU”管理模式。当然,实现能力增长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福田对产业链进行集成而创新。产业链资源整合方面福田已经颇有心得。
“福田现象”的背后
“当年的娃娃军已经长成壮汉了。”面对短短11年发展到如今的成就,一位见证了福田发展的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专家这样慨叹道。
“福田之所以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对细分产业扌契入时机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在网络布局等方面后来居上。”
这位专家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事实上,福田在各个细分市场的成功,正是对细分市场透彻研究和准确把握,使其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快速反应能力。首先,福田对于一线市场的高度重视,这是福田从成立到今天,推出产品即获得市场认可,行业地位不断提升的原因。
市场是产品技术创新的根本,脱离了市场,技术创新就失去了方向。除了众多一线的调研、市场分析人员外,福田还采取一切手段进行一线资料采集和竞争对手研究:遍布全国各地的近千家福田汽车专卖店,每天收集大量的客户反映,这些意见通过销售和技术渠道汇总到福田总部,这些数据经过技术人员分析整理之后储存起来,成为整车开发的依据。
其次,网络和市场运作方面的长年不懈地投入,是福田成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当年起家时,并没有技术、产品优势的福田,除了主力市场外,把网络建设伸向了边远的农村市场,密集的网络,弥补了福田起家时产品的不足,也成就了福田此后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
再者,随着产业扩张,福田管理水平提高,人才队伍升级,整个企业面貌的巨大变化,为其整合资源,进行链合创新,走向国际,提升竞争力和行业地位做足了准备。
当然,福田还需要在商用车上继续夯实基础,至于乘用车能否成功切入轿车产业,完成平稳转型,还需要看福田的造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