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晓喆 本报驻美国特约撰稿人 张 耀 综合报道
2007年,福特汽车在美国市场的表现正如人预料,销量大幅下降,“第二”头衔丢掉。在其他市场,福特的表现不乏亮点,如在中国,福特麾下多款车型实现较高增长。
美国第三 欧洲销量小幅增长
据著名汽车数据公司Autodata的最新统计,2007年福特在美国的销量降至第三位,被“入侵者”丰田超过。2007年,丰田在美销售新车262万辆, 同比增长2.7%,福特销量为255.8万辆,同比下降12%。数据公布后,美国《纽约时报》等重量级媒体纷纷予以报道。有一家报纸的标题就是“福特果然并非美国销量第二”。
福特在自家门前颜面扫地,将保持70多年的“二哥”位置拱手让与他人。尽管业界人士对此早有预料,数据公布后,美国各界人士仍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一位在底特律生活多年的人无奈地对本报驻外记者说,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在美销量排名下降、市场份额不保,并非福特惟一的问题。它在北美还有诸多麻烦,产品挤压、产能闲置、劳资纠纷等。外部环境也很恶劣,受次贷危机、汽油涨价等因素影响,美国汽车消费市场前景不乐观。有预测称,今年美国汽车销量将降到1998年来最低。同时,福特的竞争对手有发力之势。根据著名顾问公司CSW World Wide统计,今年一季度,福特北美产量同比计划减少7%,而丰田计划增加6.5%。照此形势,福特可能被甩得更远。
尽管在北美有些失意,但是在欧洲的表现似乎能让福特略感欣慰。
2007年在欧洲,福特市场份额为8.9%,销量小幅增长,对中低档车型依赖依然十分明显。据福特的消息,2007年,其在欧洲销量为183.36万辆,同比增长5.4%。轿车销量为146.36万辆,福克斯和嘉年华销量分别为49.66万辆和37.82万辆,两款车型占福特欧洲轿车总销售比例高达59.8%,是当之无愧的主力车型。
近年来,随着中东欧国家兴起,欧洲小型车市场形势很好,福特抓住了市场增长的机会。
中国销量高增长 福克斯功劳第一
今年1月9日,福特(中国)迫不及待地公布了2007年在华销售业绩。福特(中国)方面称,其直属品牌(福特、林肯、沃尔沃、捷豹和路虎,不含马自达)零售总量达21.6324万辆,同比增幅为30%。
值得注意的是,福克斯“批售数量”达12.49万辆,约占福特全部直属品牌零售总量的57.8%(忽略零售和批售差异)。
一个有远见有风险意识的企业一定很清楚打“产品组合牌”的意义。福特(中国)能改变福克斯“一车独大”的销售结构吗?福特蒙迪欧-致胜、翼虎、林肯领航员等车型都有强劲竞争对手。以福特蒙迪欧为例,这个档次的竞争车型上有凯美瑞、雅阁,中有领驭、天籁,下有索纳塔。一位经销商向本报记者说,蒙迪欧车型不错,但卖得不太好。他还透露,去年曾以新款蒙迪欧上市为由“低价倾销老款”以完成销量。
本报记者问福特方面怎么看自身产品的竞争力,福特公关部有关负责人说,“福特不评价竞争对手。福特有很好的售后服务和性价比,对未来很有信心。”
靠中低档车型打天下
有业内资深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福特在全球市场有“吉利化”趋势。言下之意,福特在全球重要市场过分依赖中低档车型,其产品价格区间和品牌定位特点,有趋向中国吉利汽车的标准之势。
据记者掌握的最新情况,福特对生产中低档小车兴趣高涨。1月8日,福特宣布投资5亿美元(约合36亿人民币)实施“激进式”印度战略。这是其“将印度视为亚太和非洲小型车生产基地的战略部署”。2007年,福特曾宣布在泰国投资5亿美元建小型车生产基地。
1月13日来自福特的消息称,曾在广州车展亮相的福特Verve小型概念车近日在北美车展隆重登场,量产车将在今年底前登陆欧洲和亚洲市场,并很快进军北美。
纵观全球市场,福特不经意间搭上满眼福克斯,中低档小车云集,高档和豪华车靓影难寻的特快专列。在新兴市场发展迅速的全球背景下,中低档车的确“解渴”。但长远而言,蕴藏系统性经营风险,也会造成对高档品牌资源的浪费。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著名低成本车雷诺罗甘在中东欧等新兴市场大获成功后,很多跨国公司和新兴国家汽车公司也受到启发,削尖了脑袋要造小车。其中最惹眼的是印度塔塔公司的2500美元超低价小车Nano。据说,这款车的目标市场并不局限于印度。
(本报驻英国特约撰稿人董河闵对本文也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