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9点,随着“无车日”活动展开,四川北路(天潼路-东宝兴路)也正式实施交通管制。记者在昨天的采访中发现,上海交通基本正常,并未遇到长时间的拥堵。
机动车听劝告调头
9点,“无车日,提醒车辆绕行”的蓝色指示标志树立在了四川北路(天潼路-东宝兴路)的多个路口,而民警和协管员也开始指挥社会车辆改道行驶。
与机动车遵纪守法不同,记者在昨天的采访中发现,不少助动车和自行车却有不按规定行驶的现象。9点15分,两辆助动车准备骑行通过四川北路天潼路时,被交通协管员拦下要求推行,协管员告诉记者:“四川北路没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在这里只能推行。”
但记者发现,这些推行过路口的助动车,通常离开路口七八十米,等路口执勤民警看不见以后,就会迅速跳上人行道骑行而去。
天潼路吴淞路车辆积压
昨天上午8点30分,记者乘坐出租车行驶在河南路,虽然是早高峰,但河南路并不显拥堵,各个附近的路口基本都只排了四五辆,一个红绿灯都能通过。8点40分,车辆南向北行驶至天潼路口右转,此时天潼路上车流量也并不是很大。8点44分,车辆顺利地开到了吴淞路,随后进入海宁路、四川路都一路畅通。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四川北路顺利实施“无车”封闭,虹口交警支队在沿路安排了20多个岗位,共出动34位民警、近100名交通协管员,在每个交叉路口值岗。
不过,随着四川北路的封闭,周边的天潼路、东宝兴路和吴淞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天潼路上西向东车辆只能选择直行至吴淞路转弯,记者发现从9点15分开始,天潼路和吴淞路上累积的车辆也有所增加。至9点43分,天潼路(江西北路-吴淞路)段、吴淞路(天潼路-海宁路)段,以及东宝兴路等路段车辆有所积压。不过经过民警的疏导,上午10点,上述路段的交通基本恢复正常。
二次过街改造逐步展开
市建设交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选择不同区域作为禁行区域,目的是让更多的市民认识到公共交通的重要性,提升环保意识。今后每年的“无车日”都将选择不同的区域。
早报记者获悉,目前,虹口、黄浦、徐汇等区已经率先启动了部分“二次过街”设施改造项目。虹口区在曲阳路、大连西路口进行了行人“二次过街”设置的试点工作,通过在道路中间设置“路中安全岛”,有效增加了行人过街的实际可用时间。
相关新闻
不少白领主动放弃开车
根据本市运管部门的要求,凡涉及无小汽车示范区四川北路(天潼路-东宝兴路)的公交线路,都进行了10%的增能。
早报记者 栾晓娜
昨天早上,在四川北路海宁路附近上班的张云(化名)把爱车留在家里,提前一小时就出了家门,走路10分钟到达轨道交通3号线,然后再换乘公交车去上班。她说,早就和不少朋友、同事都商量好了,“无车日”这天不开车上班。
昨天是今年无车日,像张云这样有车不开的市民并不在少数。“虽然挤地铁挤出了一身汗,但我仍然觉得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应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倡导绿色出行的理念。”在淮海中路上班的袁小姐说,今年淮海路并没有被列入小汽车禁行区,但不少同事还是主动选择了不开车,改乘一天公共交通。
昨天9时至15时,四川北路(天潼路-东宝兴路,全长约2公里)设置无小汽车示范区,除公交、出租和特种车辆之外的其他车辆均不得驶入。9时许,早报记者乘坐21路公交车进入禁行区域后,便觉一路畅通,除了公交车和出租车,并未见其他车辆。公交车一辆接一辆,与平日的这一时段相比,运能明显有所增加。记者随后了解到,根据本市运管部门的要求,凡涉及无小汽车示范区四川北路(天潼路-东宝兴路)的公交线路,都进行了10%的增能。
“客流量与平时这个时段相比差不多,并没有明显增长。”巴士电车相关人士介绍说,他们共有5条公交线路进行了增能,分别为13路、14路、19路、21路和939路。
杨浦机关干部给公车“放假”
早报记者 储静伟 实习生 虞智勇
昨天早晨约7点30分,杨浦区环保局局长陈红光从家中出发,他没乘公务车而是骑自行车上班,8点钟到达水丰路的办公室,比正常上班时间早到半小时。
昨天下午5点50分,记者在江浦路549号杨浦区区委、区政府办公楼前的停车场看到,这里仍有十几辆公务车。也就是说,至少十几个干部没有乘公务车而是乘公交车或选择其他方式回家了。杨浦区建交委交通科长介绍,区里并没有统一的“无车日”行动方案,这都是干部们的自觉行动。
杨浦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介绍,区里一些处室的干部们的“无车日”其实远不只象征性的每年一天,多乘公交车、少用公务车、拼公务车或者步行出行,早就在各部门流行起来。
除了9月22日的“无车日”,环保局局长陈红光每周都有两天“无车日”——每周二、四,这两天他都风雨无误地骑车或乘公交上下班。这样的“无车日”,陈红光已经坚持近6年。
今年3月,杨浦就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与各个机关部门签订《杨浦区机关节能减排公约》,其中在公务车使用方面,《公约》规定公务员减少公务车使用量,提倡公务员使用公务车尽量“同行”。“这其实不是我们的强行规定,”杨浦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邱天行笑着告诉记者,“因为许多机关部门已经这样做了。”
“无小车区域”空气质量为良
早报记者 余梦 实习生 史长武
虹口区空气质量API指数81、首要污染因子为可吸入颗粒物。9月22日,“无车日”当天,虹口区的空气质量为良。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有关人士说,在“无车日”前一天,环境监测车就开进了四川北路,监测空气质量的情况,但由于示范点少、面积有限,因此“无车日”对全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很有限。
据悉,在9月22日全国“无车日”活动当天,上海在全长约2公里的虹口区四川北路设置“无小车区域”,在此期间,只能通行公交车、出租车和特种车辆。上海环保部门有关专家指出,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车流量的大小、气象条件、道路扩散条件等,在车辆方面,不仅与车辆的数量有关,也与车辆大小有关,一般大型车辆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在气象条件方面,要看当天的风向等是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道路扩散的条件相对复杂,如果两边都是高楼,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有关人士说,虽然“无车日”小车少了,但公交车多了,污染物总量不一定减少,但“无车日”更重要的是示范效应,如果这个示范点不断扩大,形成大的“氛围”,就会对整个大环境有明显改善。
据了解,目前,机动车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以及微粒污染物(或称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已成为左右不少城市空气污染指数的首要污染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