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主持人徐强:老谢、你好!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中国汽车风云榜”特约评论员谢卫列:你好、徐强。
主持人:今天侃车给我们带来什么话题?
老谢:今天侃车的话题听上去有点专业,叫做“企业参与减灾应当基金化”。
主持人:应该说到减灾的话题,今年无论是从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还是到后来的“512”汶川大地震,减灾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了。那么这个“基金化”又是从何谈起呢?
老谢: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今年冰雪灾害,还有汶川大地震之后我们注意到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那就是来自社会各界,包括世界各地的捐助活动非常踊跃,涌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但是其中也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捐助一阵风,当时捐助非常的热烈,但是过后往往受关注程度在逐渐降低!那么、面对自然灾害过后的减灾或者赈灾过程就亟待把这种一阵风变成可持续的常态救助。
主持人:没错,其实不光是今年,往年的各种各样的赈灾活动也好,慈善活动也好都存在这个问题,就是说在灾害发生过后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也好,很少有人关注灾害发生一段时间甚至说较长时间以后这些仍然需要帮助的人,应该怎么来给他们提供更多爱心这样一个问题。
老谢:对。其实我个人认为,在当前减灾和赈灾过程中存在着多元化和基金化的大趋势。所谓的多元化就是使公开、透明的信息传达给社会公众,动员全社会的各种力量用于赈灾减灾。而基金化则有国外案例可以提供参考:我们知道美国是很成熟的慈善公益发展的国家,它在慈善公益方面已经形成一种产业链;其实它90%以上都是靠个人基金,像我们熟悉的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等企业家,他们捐助了所谓的全部身家大概300亿-900亿的公益基金。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基金会实际上起到龙头作用,但在中国国内,现在慈善公益刚刚起步,类似的基金还是比较少的。
主持人:没错,我个人理解通过这种基金化可以使慈善或者减灾工作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避免跟风或者刮风式的减灾活动。
老谢:应该说有很多先见之明或者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已经率先在这方面做了垂范。很有意思的是汶川大地震之后,我注意了国内汽车产业三大形态当中,分别有一家建立了这种基金,比如说自主品牌的民营企业华泰汽车公司,合资企业的东风日产公司,以及跨国企业宝马都在灾后建立了重建基金,而且主要用于灾后的教育或者设施的恢复,应该说这是企业站在战略的制高点将企业文化与中国社会需求的一种接轨,这是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
主持人:这些来自汽车产业的减灾基金,目前主要是投入一些什么方面的活动呢?
老谢:我想举个例子吧,像我刚刚结束对中华慈善总汇宝马爱心基金教育项目的一个采访,爱心基金所涉及的教育项目当中首批获得奖励的来自四川、陕西、甘肃,也就是在汶川大地震中涉及到这些地区的老师,到2012年大概有1000位教师可以获得每人3000元人民币的奖励。像这样的爱心基金的奖助活动、实际上主要就是对这些贫困地区包括灾后重建地区的老师树立起信心,这样会带动更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树立信心!——因此我认为爱心基金代表社会对这些老师表示嘉奖的努力,肯定对全社会的公众起到人心稳固的促进作用。
主持人:应该说这是很可喜的现象,中国目前有很多企业,特别是汽车企业已经投入到这种基金化的减灾工作当中。老谢你认为,下一步为了使防灾减灾和慈善事业进一步的实现良好的运转和可持续发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我们企业和社会做进一步的努力呢?
老谢:我想灾后重建非一日之功,社会责任非一事而足,大爱无界非一人能为,应该从三点上特别注意,首先应该是国家形成一种制度化,也就是国家应该出台慈善公益相关的法规使这种基金能够成为一种社会生活的常态。第二点应当建立民间基金化——发动所有不同类型的企业,多元化的社会形态建立各种各样的救助基金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第三是实现个人参与常态化——在国家制度化和民间基金化的同时,我们仍然鼓励个人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投身到民间经营化或者国家制度化的体系当中去,能够尽到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
主持人:非常感谢老谢今天给我们带来的侃车,谢谢,再见。
老谢:再见。
*本文音频版见中国广播网经济之声“经济联播”午间版,可在线循环收听。本文文字版见各合作主流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