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背后,永远是政治,但油价的背后,并不只是政治。这是一个大变局的时代,金融风暴又把油价打回了60美元,但147美元的梦魇依旧在所有人心头挥之不去。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在后金融风暴时代,油价只是一碟小菜。
我和香港同事在油价的走势上产生严重的分歧。我是坚定的看空者,而同事是坚定的看多者。他的理由是中国和印度的高速成长拉升了全球的能源需求,而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很快就会枯竭。好吧,姑且算这个逻辑是通顺的,那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论调了。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时,早就有各种专家跳到台前,以推测的、实证的数据指出,世界石油将只能再开采50年,如此推算,到2020年世界石油就枯竭了,现在世界各国早就要开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我父亲在中国石油行业干了三十年,有时候听听老人讲历史就能帮助破译一些历史密码。1990年,现在行将离任的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的父亲老布什下令发动了海湾战争,发动海湾战争的理由台面上是正义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但是背后的真正理由是在石油价格博弈上,伊拉克不但加大了石油从波斯湾运到美国的难度,也推升了油价,里根政府的经济遗产怎样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呢?老布什的智库早就把伊拉克列入打击对象。
1990年的中国在世界上还算不得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体,对外部石油的需求也不是非常强烈,但是有远见的石油工业部还是打算学习炒一炒石油期货,于是花巨资请来美国的期货专家。专家赌海湾战争开打,油价必然上涨,最起码涨到19美元一桶。专家说在11美元一桶时你们就可以大举买入。结果呢?沙漠风暴行动开始,油价被风暴掀翻在地。上世纪90年代后期,著名的严肃经济类杂志《经济学人》居然宣称“油价将迈入5美元时代,并将长期维持低价……”对中国石油行业来说,好在只是涉水,缴的学费不多。
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让一个高产的北海油田浮出水面,这一度让产油国组织欧佩克十分恼火,但又无可奈何。连强大的苏维埃帝国在上世纪90年代都没有办法通过出售石油产生溢价来支付社会转型的成本,欧佩克又能怎样呢?
这个世界上不只有欧佩克国家在卖石油,但是当产油国产生利益共谋的时候,国际石油高价引擎发动了。现在回过头去看2003年,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年份。“布什二世”发动伊拉克战争,“新彼得大帝”普京总统斗倒霍多尔科夫斯基,分享石油“苏联遗产”的尤科斯被渐渐国有化了。熟读毛泽东思想的南美政治明星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在挫败了2002年的军事政变后,又在这一年完胜石油行业大罢工,进而让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的管理层真正成为政府的附庸。在这之前,优雅的职业经理人阶层,在查韦斯同志眼里,就是美国操纵的傀儡。这个美国第四大石油进口来源国将随着伊拉克战事扩张,而日益在美国能源上赢得更重要的地位,哪怕查韦斯高调向古巴以平价输送巨量的石油,美国也只能表达一下愤怒罢了。注意,委内瑞拉也是欧佩克成员国。
是的,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工厂消耗了太多的能源,向世界出口了足够多的廉价商品。但是中国能源消耗增长是包含在剩下的不足70美元一桶的油价里呢,还是包含在已经蒸发掉的油价里呢?如果是后者,又该怎样解释今年到现在中国仍有大量的外贸顺差呢?
查韦斯把热情友谊的手伸向中国,表达善意且迫不及待。他表示来中国比去联合国还要重要。这无疑是一个历史行将变革的信号!
查韦斯的亲密战友阿里•罗德里格斯在2001年就任欧佩克秘书长期间,其长袖善舞让欧佩克重新焕发生机,这位新政策的设计师成功地将油价下限从22美元提高到28美元,并且赢得了安哥拉、墨西哥、挪威和俄罗斯这些非欧佩克国家的支持。
现在美国经济发展已经减速了,奥巴马领导的民主党政府不久之后就要上台了,这也许意味着伊拉克的战事行将结束,亲美的伊拉克政府已经运行了有些时日,披着民主外衣的石油利益已经分割完毕了,大规模的生产可以恢复了。国际石油的“买方市场”使委内瑞拉的位置悄悄发生着变化。
可能,让查韦斯们担忧的还不完全是中东产能的恢复,黑非洲发现了巨量的石油储量肯定要压低油价。中国的确需要大量的能源,但是中国的选择不仅仅是跨过漫漫太平洋向委内瑞拉买高硫油,还可以经过印度洋向非洲买油,这和中东油运输路线上没什么大差别。
自2000年以来,全球石油新发现的储量中有三分之一在非洲。2001年新发现的80亿桶石油储藏中有70亿桶出自非洲。据预计,2005年到2010年间,全球新增长的产油量将有20%来自非洲。石油行业甚至有一个让越来越多从业者相信的笑话:大家都不知道非洲有多少石油,因为多到没有必要计算具体的藏量。
非洲石油最吸引人的是质量高,用行话说是“又轻又甜”,意思是不太粘稠,含硫量低,比中东、南美的油要好多了。第二个好处是交通,非洲几乎四面环水,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大大削减了运输成本和风险。从几内亚湾到北美和欧洲,多么便利!比起苏伊士运河来,少了多少争端和麻烦!非洲也不用花大价钱在好几个动荡的国家铺设输油管线,看看中亚你就知道这个优点不是可有可无。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从阿塞拜疆出发,穿越格鲁吉亚进入土耳其,就是为了把里海原油输入地中海,这得先经过中东政治的地雷阵,忍受反全球化的抗议,然后再耐着性子办好各种各样繁复的手续。而非洲只要把石油装到油轮上,就可以高枕无忧开往公海了。
从石油公司角度看,非洲石油还有另一个直接优点,那就是有利的开发合同。不像在沙特阿拉伯,国有石油公司Aramco垄断了原油的勘探、生产和销售协议,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石油开采基本上按照“生产分享协议”进行。根据这种协议,只要外国公司愿意承担石油开发的前期成本,就可以拿到当地石油勘探的许可证。如果在该采区真的找到石油,那么在赚回前期成本之后,石油公司才开始和所在国分享石油收入。非洲的穷国数量多,一无资金二无技术,自然只能通过这样的利益分配来增加收入。亿万利润滚滚流向石油公司。现在你明白为什么2006年,中国召开盛大的中非论坛;为什么美国和欧洲对中国援助非洲极为光火:因为中国人也要来非洲了!而且从毛泽东领导这个国家开始,中国就一直慷慨援助非洲,传统友谊和新投入各种造桥铺路的资金,是中国公司投中非洲标的的重要保证。
除了尼日利亚,没有一个非洲国家是欧佩克的成员国。非洲就是未来制衡石油价格的重要力量。变革的大幕已经打开了,就看你对油价下限有多大的想象力?
如果各个产油国驻华大使的经济参赞都认真履行经济调查职能的话,他们一定会汇报2008年10月23日的北京大堵车。亚欧论坛即将开幕,30多个国家元首陆续抵达北京,实时交通管制,让几乎所有的车都趴在路上——而这一天,北京限行尾号为4、9的车辆。下午两点,我从我们北京办公室外出办事,4公里的路,出租车开了50分钟。出租车司机说:“今天少了70万辆车上路……”
这就是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即便路堵,也要开车;即便油价高,也得开车。6月,发改委突然宣布调高成品油的价格,以解决国际国内油价倒挂的问题;今天,又出现了逆倒挂。上路的车并未因为油价上涨而减少。启动城市化后愚蠢的摊大饼城市布局,矛盾的心态,让汽车很快成为一种感觉上的必需品。
我的大学同学是南京较早开上私家车的人,步行上班一个小时到办公室,而开车最多快5分钟。如果你到中国各个城市,你会发现油价并没有影响人们的行为,不但富人继续热烈地开着高耗油的SUV,而且开经济车型的人也继续开车上路。
翻开现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几年前写的文章,里边有这样的断言:汽车、房地产是中国的支柱产业是早就定下来的。没有这两个产业的繁荣,中国经济又怎能走下去呢,人们都愿意踩下刹车吗?
油价只是小菜,更何况这道菜还越来越便宜。所以,继续开车,也继续堵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