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确实正在发生巨变。它的变化从何而来,又将到哪里去?2009年,又将给我们什么样的期待?它的掌门人尹同跃又在经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
2008年,尹同耀将名字改为尹同跃,从“耀”到“跃”的变换,其间渗透的是一种更为谦卑但是也是更为务实的姿态。或许,这就是这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改名的内在意义。
对于奇瑞汽车来说,过去一年的成绩单依然不错,它连续十年成为中国自主品牌销量的冠军,也连续六年执国内汽车出口的牛耳。
但是在这一年,最为难得的是,奇瑞A3的问世让“自主品牌”的传统印象被颠覆。通过A3,奇瑞向外界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奇瑞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奇瑞确实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它的变化从何而来,又将到哪里去?2009年,又将给我们什么样的期待?它的掌门人尹同跃又在经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
2009年1月20日,芜湖,时隔两年半之久,《汽车商业评论》记者再次对尹同跃进行专访。以下是访谈节录。
从谋势到树牌
贾可:自从看见A3之后,我感觉奇瑞现在似乎不再追求短平快了,因为按照以往的路子下去,似乎斗不过国外的产品。
尹同跃:汽车工业发展有几个阶段,企业也有自己发展的几个阶段,也有自己发展的节奏,奇瑞公司早期如同下围棋一样,先占据了一个角,最初的A11,就是后来的风云,是个A级车,这个产品实际上还不错,使奇瑞公司完成了一个原始积累,锻炼了队伍,从开发到生产到销售,整个走了一遍,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这个水有多深,哪个地方是我们的短板,哪个地方是我们的长板,我们的短板由谁来补充。但当时对市场的认识,对品牌和对技术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
接着马上我们做了一个QQ,往下走。我们当时有了朦胧的品牌意识,再往下走你必须往上面补一条,就做了东方之子。这两个车是平行走的。这两个产品都还是轿车类,后来我们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做了一个瑞虎,这样就如同下棋一样,我们的四个角就站住了。 我们同时还想摆脱对别人技术的依赖。我本身也是做技术出身的,对这一块兴趣也比较高。我们干的第一个车间是发动机车间,和外面合作的第一个项目是发动机项目,因为汽车核心部分是发动机,包括自动变速箱。我们2002年就做自动变速箱,没人知道,因为那时候中国没有一个人会搞自动变速箱,可以这么讲。
我们最早和三菱接触,和英国里卡多合作。当时对自动变速箱做了一个发展的全方位规划,因为我们知道自动变速箱是制约企业发展方向的一个短板。这些东西外面都不是很清楚的。这样我们发展了早期的一些产品,后来又发展了一些产品,又丰富了一些产品,一直到07年。这一段时间是奇瑞追求数量,追求销量,追求规模的阶段,这是一个谋势的阶段。没有势的话,政府不是对你很重视,上下游不是对你很关注,自己员工的信心也树立不起来。
但是到了07年,100万台下线后,奇瑞该往何处去,方向就很清晰了。
如果你用同样的材料,或者非常相似的材料,比别人价格低很多,那你这个企业就没有后劲,人家可以往下走,你就上不去了,你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再一个,中国企业,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加入WTO,这种市场的自由化,必然带来投资的自由化。如果国外在中国投资做,利用我们的低成本,政策、劳动力价格等和别人一样,我们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应该做一个有品牌的企业。这样,从07年之后我们就做了调整,有些产品规划得比较早,但我们后面延迟了,把门槛抬高了。为什么07年、08年我们没有什么新产品上来?按道理我们每年都有7个产品上市,由于我们自己调整了,产品上市的门槛抬高了,自己不满意的产品不出去。过去从技术角度上讲,产品开发我们会做了,但是我们会做一个产品,会不会做一个好产品呢?A3上市延后至今一年半了,接近两年的时间,我们自己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做,反复去做,反复去review我们的开发流程,看是不是每个标准都控制住了,每个环节都控制住了。
以前我们谋求的是一个势,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做到30万,做到40万的时候,你再做100万也是一样的。因为30万台、40万台在中国已经是前几名了,哪一家供应商都吃不下来你了,都对你趋之若鹜,你已经很有号召力了,包括经销商也一样。但是再往下走就困难了,市场容量在哪个地方,你的生存空间就在哪个地方。所以我们要提高门槛做品牌,品牌的基础是质量,是技术。 这个是不是跟我们07年销售不是很好有关系?或者说跟整个外部自主品牌的整体走势不好有关系?
07年我们38万辆。外部对我们的影响不是很大,我们不要跟人家比这个简单的位置,你是第三名、第四名还是第五名,这个毫无意义。你卖30万台也好,你卖40万台也好,你卖50万台也好,对一个企业来说没有意义。现在就是要做一个直接参与到与合资企业竞争的企业,创建新的品牌。
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需要有自己的节奏的,我什么时候快跑,什么时候慢跑,心中有数。我们早期倒是一个短跑运动员,比人家快,但不能总像长跑运动员那样按照短跑的速度跑下去,那会累死的,这时就要变成马拉松了,需要比耐力,比韧劲。
这时候,你需要造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品牌,怎么适销对路,用户要什么产品,中国的消费口味是什么,消费主群是什么,这都需要去研究了。A3是个A级车,又是年轻人作为消费主体,中国整个社会现在还是非常active的,这些人喜欢动感、时尚,所以A3的造型就定了。这个产品我们不能去跟人家打价格战,我们要比内在的东西,所以要用A3去碰,所以我们用多连杆底盘,用ESP,高强度钢板啊、安全五星啊、新的发动机啊、新的变速箱啊,很多新的技术,国际上有什么,我们也有,BENCHMAKR,一项项跟它对。
所以表面上看一个产品,在我们眼里,可能我们现在是狂妄了一点,做汽车就像念书一样,先是厚-薄-厚-薄,这个书开始很厚的,念念就薄了,再念又觉得厚了,就这样厚薄下去,就这么一个过程。现在国内很多汽车公司还停留在奇瑞早期的阶段,真正往下做的话,就不一样。但是很多媒体朋友拿销量去判断一个企业的好坏,这个企业不行了?这个企业又去和人家搞合资了?这个企业又怎么样啦?判断一个企业的好坏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我们过去做了一些逆向的参考,后来完全变成正向开发,这样的话,整个的开发思路、产品定位、零部件定义、市场定义完全是自己在做,这就跟国际市场接轨了,但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A1开始就是正向开发,做得就算比较不错了,跟合资企业的产品已经非常接近了。这就是当时为什么美国人对这个产品非常感兴趣,对造型、内在的质量他们是认可的。我们希望把A系列打造成一个家族的、高档次的产品。
A3是分水岭
A3推迟上市这么久,主要是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A3推迟1年半到2年的时间,我们的原则是,自己不满意不出去,跟对标车型相比,我们不超过它不出去。我们的对标车型是福克斯,高尔夫等。做汽车,汽车的质量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已经不是特别重要的质量,比如表面的皮纹、间隙啦,这是浅显的质量问题,更多的是操控、安全、NVH、油耗、加速性、制动性能是更重要的。
尽管我们知道到市场上已经具备很好的品质了,造型也很好,一定会有销量。但是我们觉得还是不行,一定要做到自己不留遗憾。A3是奇瑞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性产品。
我们做A3,每一个点都要和他们对比,看能不能超过他们,如果不超过对手,我们就会反复调整修改,直到能超过对手。我们的底盘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底盘,没有理由不超过他们。油耗、标定、阻尼等问题,要经过多少次循环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而不是我们想五星就五星啦。
奇瑞战略转型,按你刚才说早已经是运筹帷幄了,但是整个市场形势、竞争状态的变化让你战略转型的时间提早了?
07、08年我们基本没什么新产品,就是A3,也是去年年底才上市的,这两年奇瑞公司其实都是老产品在打,而市场上增加了多少新面孔,这个蛋糕可能放大了一点,但过来切蛋糕的刀更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保持了足够的市场份额和量,就说明我们产品本身还是可以的,我们对自己是有信心的。
当然,老产品也在不断地优化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它是这样的,有时候在上坡,有时候下坡了,一般就是5年的时间。我不能因为短期内市场需要这个产品,我就降低标准迅速进入市场,那我什么时候能够真正上台阶呢?
A3就是奇瑞公司的分水岭。还有一个A13(风云二代)也是,今年5月份上市,也是推迟了1年半。当时马上就要投产了,整个卡具都做完了,后来发现不行,安全标准不行,我们当时要求必须(碰撞)四星以上。我们又推倒重来,在生产线又上了很多机器人,又花了一个多亿。
这样做就是为了奇瑞公司出来一个新产品都能够为我们的品牌加分,从现在开始,我们奇瑞公司的产品都能够跟合资公司比,我们不能为了多卖5万台就把企业的发展理念改变了,节奏破坏了。
07年100万台下线,我们对外宣布奇瑞要进行战略调整。当时来的老部长、中央领导说,他们也都有这个概念。你自主创新要创品牌啊,不能为了自主创新而创新,要创自己的牌子。我们企业转型,国家发展也处在转型当中,从过去什么项目都想拿到中国来变成我要选项目,因为每年那么大的贸易顺差,但其中绝大部分是三来一补,衬衫啊、皮鞋啊,没有自己的品牌,中国企业其实就是全球分工中做最低端最低端的产品,整个国家就是一个“血汗工厂”,外国人吃香的喝辣的,最后还被指责说我们造成了全球贸易失衡。
那么你这个战略调整是早就确定要到100万台这个结点进行呢,还是受市场形势所迫?
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地做一些战略性的研究,先解决能不能把技术做出来的问题,中国人能不能开发出自己的轿车的问题,100万之前我们有了答案。有了技术,有了这么一个团队,能做一点事,但是我们的企业能不能做一个品牌企业,能不能做一个长寿型企业,能不能做一个世界品牌的企业,还是抓抓浮财,我们必须要思考。
后来,慢慢地自己的信心就做出来了,把自己的野心做出来了,把自己的责任也做出来了,政府对你这么肯定,那么大的期待。为什么市场的自由化必然带来投资的自由化,不是你一个国家,你要参与在全球玩的话必须按照全球的游戏规则来。投资的自由化,你合资企业有前途吗?没有前途。人家就在中国直接干了,谁还和国内的本土企业合资干呢?肯定到时候中国就没有合资汽车公司了。
你这个信心、野心,什么时候是最高点?是07年吗?
谈不上最高点,我们现在是越来越高。当时觉得100万台嘛,大家总觉得是个MILESTONE(里程碑),当时我们在家里也在反复讨论,再往下走是老法子打还是要换个法子打,我们要给自己调整一下。当时也是反复讨论,企业再往下走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创品牌,而且我们这样的企业也要给国家一个交代。
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跟我们讲了企业的四个责任,社会责任、历史责任、民族责任和经济责任。当时他说了,中国汽车发展到今天,多一个汽车企业,少一个汽车企业已经无所谓,太多了。但是你要有一个有技术的企业,有品牌的汽车企业,在国际上能站得住的汽车企业,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企业,没有。
所以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反思,而且这个企业毕竟是政府主控的企业,是地方国有的企业。A3,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和规划也是07年上的,后来干不好不行,重新调整,有一些模具的返工,有一些夹具卡具的返工,有一些供应商的更换,有一些我们自己做不来的就找外面的人帮我调啊,反复做。
我们在天津中心碰撞得了五星,我们是抽检而不是送检啊。我们之前在国内外,A3撞了100多辆,反复修改。车越小五星就越难以实现,在国内,4.3米左右的车哪一个是五星?没有,不管是日本的车还是美国的车,各种品牌拉出来溜溜,没有,我们就做到了。 可控的范围
我们要做品质,要做强,而不是光大,但是从我们的布局来看,我们是希望不仅要强同时还要大,商用车这块还在做吗?
今年我们又开了几个新的蓝海,一个就是农村市场,我们做开瑞这个品牌。中国的农村市场不是单纯的农村市场,城市化的速度在加快,路网条件在改善,农民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在农村也是创业,农村微型车的市场还是巨大的。
实际上,日本微型车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中国微型车的水平却比较一般,都是80年代初用了日本的一些技术,各家走各家的,有的死了,有的活了,有的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些变化。我们想用轿车的技术做一些微型车,这给奇瑞公司开辟一个新的蓝海,增加一些新的销量,提高一下公司的规模效应。
再一个是商用车,今年我们还有一个H13已经在北京车展上展了,还有一个P11今年五月份上,H13是七八月上,还有一个B13。这些7座以上20座以下的乘用车和越野车,放在一起做商务车,我们创造一个新的品牌叫威麟,杨波在管。这一块以前奇瑞没有涉足,现在我们进去了。
据说你们还想进入卡车领域?
卡车我们设计了一些图纸,冻结了。根据国内情况的变化,有一些兼并的机会。我们有技术能力、开发能力,但我们没有必要增加一些新的产能。
现在做强可能还是第一位的,做大嘛可能涉及到我们整体的运作能力,估计不行。
一定要先强后大,而不要先大后强。很多企业大了,大了也就离死不远了。这次深度的经济危机对国内很多企业都是好事,谁能挺过去,他一定比过去更强,对过去的感受更深。中国的企业家是一个边干边学摸着石头过河的群体,我们市场化还是比较晚了,不像国外,老子是企业家,儿子跟着学跟着干呗,经历过很多。
我接触的一家美国企业,1971年创立的企业,经过六次比较大的生死危机,他说这次经济危机对他们来说没问题,但他也很难啊,希望奇瑞公司跟他联手干一点。外国人还是指望中国。
我也希望奇瑞这样的企业有真正意义上的冬天,让我们这些人能真正见过风雨,也希望在这种情况下,让媒体朋友提高一下对企业的认识,增加一些判断企业的能力。很多企业还是很幼稚的,媒体也跟着幼稚。我觉得中国要发展,要出来一群的品牌企业,出来一群的世界级企业,我认为,媒体要更加成熟一些。
但是现在,很多人讲奇瑞摊子铺得太大。
包括北京的一些朋友也说我们什么都想干,实际上,我们现在干了一些以前仰人鼻息的东西,现在有些东西,核心技术我们在干,都是好东西,别人都没干,这些仰人鼻息的东西对我们影响太大,必须要干,不干怎么行?我们很多东西都在干,但现在还不能讲,毕竟现在还没成熟,现在还要用人家的东西。
人家主要从面上,从产品线上,觉得还是铺得太大,你怎么看?
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实力了。奇瑞公司总是在干超过我们能力的事。我们当时七八个人过来干的时候,干一个车也是多的,也是摊子铺得太大。当我们第一台车子刚刚投产的时候,我们又干了两个车,发动机也开始干。当时很多老领导说:“你这么干肯定是在自杀,你怎么能一下子干那么多车呢?”一汽有那么大的队伍,从53年开始建,还是苏联人包建的,到最后还不是一个车,还不是30年一贯制。141也是举国之力干。你们这么一点人怎么能同时干出来呢?都批评,但现在看我们是干出来了。
我认为我们现在还是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你的钱、你的人、你的市场能力、你的技术能力,是不是能够满足自己的发展?对我来说,就是怎么样用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我们就是所谓做分子还是分母,分母做到最小,分子做得很大,这个企业就一定赢,反过来肯定要输的。分子是销量,是销售收入,是产品,分母是人,是钱,是产能。
真正要把分母做小。对于我们来说,开发一个微型车不是很难的事,我们自己有模具厂,还有卡具厂,自己的生产线、涂装线,哪个地方塞巴塞巴几万台就出来了。
就是说咱们一直在做超能力的事,但是这个超过自己能力是有一个限度的,如果太大肯定是绷不住的。你刚才说是可控的范围内?
我不管别的企业怎么样,我们做任何一个东西都有一个BUSINESS PLAN,就是商务计划。就是结果是不是值得干,市场允不允许你干,一块钱投进去能多长时间回来,最后能拿回来多少钱,最后你需要的资源公司能不能提供,你的开发人员能不能腾出来干,你的规划人员能不能干,你的投资公司有没有这个钱干,就这几个东西。
所以都要事前控制,不是说先干了再说,就像包饺子一样,先和面,不断加水,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最后饺子永远包不成。一个企业到那种程度是很可悲的,瞎干不行。
现在我们胆子很小了,我们赌注已经很大了,我们责任也很大,奇瑞公司要是有点风吹草动的话大家都很关注。不像过去那样我们干一个车、两个车大家还不起眼,奇瑞现在寄托了国家领导太多的期望,政府也花了很多精力来支持。
大家现在都在关心,说最近进出口银行又给了你们100亿,就是说奇瑞又借钱了。
这个就很无知了。一个企业它为什么要借钱?哪个企业不借钱?它首先必须要资产负债率处在一个理想状态。银行是要控制投资风险的,不是说你随便借钱就能借给你,企业必须是健康的、盈利的,资产负债率是合理的。第二个,这个钱拿回来干什么,是要跟他们报告的。第三个,银行的钱是有成本的,进出口银行的钱是干什么用的,它的成本是低的,它是支持进出口,主要是用于出口。
奇瑞的出口已经超过全国乘用车的一半了,支持中国汽车工业能够加大出口,改变中国大量的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因为中国出口的东西都是鞋、袜子等轻工业产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像汽车这样的东西比较少,国家希望奇瑞这样的企业走出去。
进出口银行,从它银行本身的角度,它要判断这个钱借给谁不借给谁,我们公司本身也要判断谁的钱要,谁的钱便宜。我们有这个需要,我们海外业务发展比较大,出口资金占用周期比较长,跟国内不一样,国内一个星期就能到用户手上,国外它要在水上漂两个月再到那个地方再去分销,但国外的利润率是比较高的。
实际上这个钱也不是一下子就给我了,早期我们过去跟开发银行借钱,第一批签了24个亿,授信时间是到04年底,最后我没用那么多钱,后来大概又追加了112个亿,而到现在用的开行的钱累计不到30亿,早就还了。授信额度多少跟我最终借多少钱不是一回事,我自己有钱为什么要跟银行借钱呢?借钱是给银行打工啊,要付利息的。
咱们现在资产负债率是多少?
60%多一点,应该很不错,我们一直很保守的。
合作为挣钱
以前跟克莱斯勒、跟菲亚特合作,现在跟克莱斯勒也不搞了,跟菲亚特也没动静了,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你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挣钱。开始大家觉得合作过程中互相有需求,跟克莱斯勒的合作我们需要它的市场,它需要我们的产品。那么后来合作的过程中,它经济上出现了压力,产品开发过程中,它要拿一部分费用,我们开发的是美国之外的产品,因为美国是世界上一个很特殊的地区,它的法规是不一样的,面对美国这些特定区域需要二次开发,二次标定。这个钱一般都是要他们出,谈不拢的话,就不干了。我们跟克莱斯勒的关系也是非常好的,也不排除未来会有合作。
第二个,跟菲亚特的合作也是一个互相需求的问题。菲亚特这个公司还是一个非常有品味的公司,它从法拉利到玛莎拉蒂,到阿尔法罗密欧,搞汽车的人会比较喜欢它的这个个性鲜明的东西。我们也希望在跟他们合作的时候学习一些品牌打造的功力。有的品牌,像丰田是一种味道,大众是一种味道,菲亚特也是一种味道,我们要学习一些东西。
现在欧洲、美国一些车厂很艰难,他们整个的谈判速度在放慢,合资是双方都要拿银子出来的,有的能拿出银子,有的拿不出银子,但谈判底线是不能破的,我们的核心技术、品牌,奇瑞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市场的这种独占性、品牌的独占性是不可谈的。合作是各有所需,我们不能为合作而牺牲自己的东西。
为什么要合作?早期我们国家汽车工业本末倒置,合资是拿市场换技术,最后技术没换来,市场也丢掉了,变成为别人打工是主要目的了,把当初是为了发展自己的主要目的都丢掉了。我们跟人家合作是想提升我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想学他的东西,他对我们也很欣赏,也会学习我们企业的文化,也欣赏我们企业的核心技术的突破,包括中国巨大的市场、中国的配套体系。
现在主要卡在什么地方呢?
现在都还在谈,没有太多的障碍,有些东西我们没有对外宣布。
他们也在跟广汽搞。
广汽他们通报我们了,跟我们通气了,他们跟广汽是技术合作。欧洲企业现在多数很艰难啊,有一些变现的手法,通过一些二手资产啊,把设备卖给中国好几家,包括底盘卖给广汽。我们对这个东西无所谓。
他们原来想跟我们合资,联合开发一些东西,主要是阿尔法罗密欧。菲亚特的产品跟我们比较靠近了,菲亚特这个品牌现在在中国也是有困难。现在都放慢了,各家都在战略收缩,我们不着急。我们自己忙乎自己的。
克莱斯勒是咱们主动放弃的还是他们主动放弃的?
克莱斯勒这一块我们双方也不是说放弃,当时A1嘛,他们觉得我们报价比较高,特别是去年的时候,原材料价格呼呼涨,涨得非常凶,再涨我们就扛不动了啊,我们就报的高一些,他们就觉得这个不赚钱了,那我跟你玩什么,不能做亏本买卖。微型轿车的合作就不做了,其他方面还有合作的机会。现在我们高层还是在来往。
奇瑞去年变成股份制公司了,酝酿着上市,这一块无数个人问过你,现在咱们还上市吗?
上市啊,现在股市这样,等好了以后再上吧。
上市以后,经营者股份激励这一块到底还有没有?范围有多大?
还有。范围还是比较大,国家规定要在200人之内。这是要购买的,现在还没有完全完成。
地方国有企业必须要让经营者稳定,光要求大公无私的精神是不行的吧?
少数人可以,大多数人不可以;短时间可以,长时间不可以。要用企业文化做引导,带出一些有追求的队伍,不要带出一支唯利是图的队伍,那样这支队伍是不会长久的。
李峰离开是股份搞不定还是什么搞不定?
在这方面我们不做任何解释,越解释越乱。主要是他个人这块,他家在北京。
奇瑞的核心竞争力,你归纳一下?
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现在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时候了,各方面都要做的好。我们的传统就是艰苦奋斗、勤俭持家,你必须用最小的资源来做一些事情。战略上不犯错误,国内国际市场并举,技术上面扎实,做一个技术型的企业,然后呢,把追求品牌、追求品质作为一个目标。
最重要还是人,企业的竞争最后还是人的竞争,怎么样带出一支好的干部队伍,怎么样去设计好的机制,好的机制再加上好的企业文化是保证企业向上的关键。最重要的是,一个企业不要为外面的评价所左右,按媒体说奇瑞一直处在危机状态,一直做别人认为我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奇瑞公司一定能做到。
外面在说詹书记到安徽省以后,咱们跟江淮的合并重组有可能吗?
不知道,没探讨过。江淮和我们是兄弟企业,是安徽省的一个支柱企业,做得不错,很踏实,很有追求的一个团队。我们两家经常在一起资源共享,更多地去相互交流学习,前不久我还带一个团队去他们那学习,最近他们也有团队来我们这学习。民间的谣言很多,我们跟江淮的重组是谣言,绝对是谣言。
现在是冬季,也是重组的机会,奇瑞有冲动去找机会兼并重组吗?
我没有丝毫冲动。汽车行业兼并的风险最大,无论是兼并国内企业还是兼并国外企业,成功的很少。你像丰田,它很少兼并,再好的机会,它都不兼并,兼并也是通过拥有一些股权,不进行日常管理。企业的文化不一样,对情况不熟悉,兼并还是很危险的。改造一个厂比新建一个厂难得多。
有人说奇瑞可以兼并克莱斯勒,你是不可能去做这个事情?
为什么去做呢?想都不想这个事。好企业你兼并不来,差企业你整合不了。
上汽双龙这个事情你怎么看?
我对情况不熟悉,无法评价。也很少关注这个事情,我现在还是把自己家里的基础工作做好,很少去关注别人。
还在创业阶段
最近一两年也走了一些人,招了不少人,你现在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未来会不会把总经理让出去?
奇瑞人员的流动还是很正常的。目前我们董事会觉得我一肩挑还是比较合适的,企业规模还不大,还在创业阶段,还没有变化的计划。
什么时候走出创业阶段?
一个是量可能要做到几百万台吧。如果做不到300万辆的规模,这个企业就不能称为世界级企业。再一个,光是数量在增加,企业没有本身的东西,也不行。企业的领导班子必须具有国际化的思维。
有人觉得奇瑞产品系列的取名给外界感觉有点乱七八糟的。
你看大众有几个子品牌?我们的品牌都是经过国外的咨询公司帮我们策划的,你像丰田,它的品牌定义是什么?comfortable,舒适。它的凌志是豪华,还有的是运动,还有的是古典,用户群不一样,追求的方向不一样。这就是,看不见的地方争取一样,看得见的地方争取不一样,满足你的市场定位。
有的产品,90%的人能接受,10%的人觉得不怎么样;有的产品10%的人喜欢,90%的人不喜欢,就看你怎么定位。就像阿尔法罗密欧,喜欢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非常不喜欢。根据品牌定位,定位以后再确定你的产品分布,但有很多东西,平台啊模块啊什么的,相互之间是可以共用的。
我们的产品会有4个方面的市场定位,马上会推出三个新的LOGO,微型车做一个LOGO,叫开瑞;一个叫瑞麒,是豪华轿车的品牌,比奇瑞高一点,直接去跟合资企业去对标;还有一个是商用车,叫威麟。旗云、风云是奇瑞品牌下的产品品牌,跟奇瑞A系列共同保留,都在我的规划当中。
中国自主品牌在多大程度上能活下来,能活几家。
我没法算别人的命,我只能算自己的命。不管能剩下几家,奇瑞都会剩下。
奇瑞在未来5年内能达到什么状况?
未来5年想在国际上能够叫得响。我个人最大的理想是把这个企业做好。我的价值就在这个企业,企业是我生命的价值。我在一汽默默无闻,奇瑞给了我这个机会,能把我的想法、能量得以放大。我非常感谢奇瑞这个大的平台,这个团队能让我的理想变成现实。
有传言说你会去芜湖当书记当市长什么的。
谣言。
领导者要有激情,精力旺盛,你的激情来自于哪里,搞锻炼吗?
我的身体状况足够好,没有哪个人能熬得过我,走路也没人有我快。那天我和金弋波赶火车,我跑上去了,他喘半天,我说这能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