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3天,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再度聚集上海滩。举办了13届的上海车展,吸引国内国外诸多汽车巨头竞相参与。17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可谓再创新高。数字光环背后的上海车展并非没有隐忧,太多不确定因素的参杂,也使得看车展的人心态同样五味杂陈。
最复杂的一次车展
今年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数字的背后,难以掩盖本届车展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不仅仅是对于上海车展,对于整个中国车展和整个汽车行业都从来没有遇见过。深不见底的金融危机对汽车的影响有多大现在谁也说不好,就更别说一个科学的评估了,汽车巨头内外交困,焦头烂额,诸如通用、雪铁龙、标致这样的百年老店的老大们都下课了,全球9大汽车巨头有4位换将。没下课的日子也不好过,看上去欧洲的大众、宝马、奔驰好过些,其实不然,他们隐藏着更大的危机,比如现在欧盟对汽车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减少发动机的排量也将成为欧洲的汽车企业过不去的槛儿。体现在宝马上,就是这家闻名全球的豪华车制造厂商的利润下降了90%多。
另一个复杂要放到全球的空间去看。在上海车展之前一个月,也就是说3月份刚刚有日内瓦车展,而在上海车展之后,还有即将到来的日本东京车展。日内瓦车展已经过去了,再说他本身也不热闹,没有想象中的规模庞大。而东京车展虽然还没有举办,但是已经看到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沃尔沃、萨博、标致、菲亚特等13个厂商已经表示不参加了。其实,上海车展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比如菲亚特、大发、雷诺已经确定不参加了。
有人说,上海车展今年可称是全球第一车展了。不要忘了,这背后是全球最大市场来支撑的。
最受关注的一次车展
“用什么都赶上了”形容今年的车展毫不为过,这也正式关注度会超过任何一届的因素。这次车展恐怕不仅仅是展车这么简单,更能够看出企业今后在中国想不想发展的端倪来。在最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上海车展,任何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所以,很多企业对待这次车展的心态是很复杂的。这种复杂可以上升到其实不是仅仅捧场展会经济的问题,而是如何看待中国战略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媒体还是消费者都相当关注,大家关注的层面可能不同,媒体可能关注你的企业老大们会不会来,根据我掌握的情况大众、奥迪、斯柯达、标致的董事长或者总裁都会来,接替瓦格纳的通用的新任董事长韩德胜会不会来,大家都关注,而消费者关注就很简单了,你是不是会有新车,会不会针对中国市场有具体的行动。这种金融危机有可能真正会让中国的消费者体验到顾客是上帝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中国市场不是一个企业在海外的最大市场,而是很多企业在海外的最大市场了。
最值得看的一次车展
以往围绕中国车展,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有两种争论,一种是中国的车展能排到世界第几大车展的位置,另一个争论是中国的车展定位是什么,看什么?因为巴黎、日内瓦、法兰克福、底特律、东京,全球五大车展都有自己的主题,也是中国车展始终难以逾越的障碍。
其实,上海车展不一定要看单项,具体说要看综合,什么都要看。既要看技术,又要看趋势,还得看节能、环保。我注意到,最近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家吴迎秋是最早提出这样的观点的,这种看综合的必要性是建立在国外汽车巨头遇到瓶颈的前提下提出的。论历史、论技术、论汽车的造型,国外的东西比自主品牌时间长,有优势,但是以美国“三大”为代表的他们走走到破产边缘了。中国汽车包括技术是不先进,但是是不是我们过去迷信外国汽车的东西太多了呢,这恐怕是我们应该值得反思的东西。过去我们常讲,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比中国圆可以认同,但是是不是圆那么多,圆多少可以不苟同。比如,你可以说吉利、奇瑞的东西比现在的奔驰、宝马的车技术差,但是反过来看,奔驰、宝马当时进入汽车行业的时候,他们无论是身产方式还是精益程度还不如现在的我们。还有,比亚迪在三五年前,还无人知晓,但是现在的比亚迪已经成为了至少在国内谁都不容忽视的企业。
我认为,上海车展要看三个方面。
一是看新车。这里面包括所有的新车、合资的、进口的、完全自主的。会有不少亮点。合资车型中上海大众的斯柯达的旗舰车型速派、帕萨特新领驭,一汽马自达的睿翼等,自主方面奇瑞、吉利、比亚迪的新车都在近20款左右。应该说,上海车展是自主品牌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二是看趋势。继广州本田之后,据说上海通用也开始考虑自主品牌了。更大的趋势是,中国将来会和国外一样重视环保、节能,就是看看谁在这方面能走在前面,并最早让大家摸得着、用得上。
三是看价格。也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宝马是好车,但是你不能总是低不下高贵的头颅,宝马3系的入门车型在国外也就不到20万元人民币,你不要讲动不动在中国就要卖到30多万,这其实代表了相当多的国外汽车厂商的心态。车价不能像挤牙膏,谁早把价格降下来,谁就可能最早走出危机。周光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