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车美女
新车报价
情色短信
首页- 邮件- 短信- 商城- 搜索- 新闻- 体育- 财经- IT- 娱乐圈- 女人- 生活- 健康-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出国- 求职- 游戏- 校友录
汽车首页 新闻 查询 试车场 车文化 香车美女 购车指南 报价 贷款 二手车 车主手册  SUV 俱乐部 约会
汽车查询
 分类查询
轿车 跑车 旅行车
概念车 客车 货车
媒体专区
中国汽车画报
广东卫视《车周刊》
汽车与驾驶维修
北京青年报
汽车之友
精品购物指南
车展速递
2003日内瓦车展
2003北美国际车展
2002汉城国际车展
2002东京国际车展
天津车展香车美女
2002北京国际车展
第23届曼谷汽车展
2001上海国际车展
2002日内瓦车展
台北车展香车美女
2001东京国际车展
2001悉尼国际车展
2001法兰克福车展
2001长春汽博会
图片欣赏
香车美女
品牌车廊
车展酷图
360°观车
豪华加长
精彩专题
福特皮卡历史回顾
3.15汽车维权专题
“新老三样”大比拼
2002国产新车瞭望台
家轿新星派力奥
夏利降价后的服务
降税与汽车价格大战
入世后车价怎么降
价格放开车价狂降?
国产家轿大战北博会
分类广告
Sohu >> 汽车频道首页 >> 汽车新闻 >> 产业新闻 我来补充两句
从上海通用看-中外合资能否振兴中国汽车业
时间:[ 2003年03月05日13:54 ] 来源:[ 经济日报 ]

  合资企业跨国公司在中国圈地的载体?

  自2002年以来,中国车市持续火爆,企业效益连创新高,如此红火的局面使人们禁不住发问:中国汽车企业的增长还能保持多久?它是否像泡沫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

  众所周知,中国车市的高涨,一个重要原因是跨国公司的不断入驻,他们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资合作,将大量国外成熟产品输入到中国市场,引发了消费高潮。

  中外合资能刺激中国车市,但能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吗?

  有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合资的道路,不能改变中国汽车业落后的局面。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轿车就开始了与国际汽车业的合作,可到现在,自主开发整车的能力依然缺乏。原因很简单:这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由于没有核心技术,中方虽然握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股权,但在合资企业里,却是外方说了算。中方虽然想“以市场换技术”,但没有话语权,中方只能“以市场换车型准入”。

  没有培养出自主开发能力,合资公司虽在国内市场风光无限,但摆脱不了寄人篱下的局面。虽然制造技术已与世界同步,但所有车型,没有一款不是借助他人技术开发的;而且,无论更换什么车型,使用的都是他人的商标。可以说,只要中国人没有开发设计整车能力,中国企业就独立不起来,就只能是跨国公司的一个下游组装厂。一个跨国公司在中国圈地的载体,一个至今被麦肯锡、波士顿咨询公司在报告中冠以OEM的贴牌生产商。

  有人强调,合资摆脱不了中国汽车企业技术落后、自主开发能力缺乏的局面,合资不是中国汽车业的出路。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工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能不能自主发展汽车业?中外合资,能造就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吗?

  面对疑问,我们必须弄清楚:中国汽车业与跨国公司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未来市场竞争到底靠什么?中国企业能在合资中学到什么?

  汽车企业竞争决定因素是什么?

  专家认为,汽车市场的竞争取决于三大因素:体系、品牌和标准。

  “体系”是指汽车的产业链,包括企业的规划、研发、采购、制造、物流和营销体系,企业只有形成完善而过硬的体系平台,形成一套精益的体系架构,才能优化配置,花最少的钱做最好的事,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以采购体系为例,它不仅要求买到零部件,还要求买到性价比最优的零部件,还要有能力让有总成、集成能力的供应商参与到产品前期开发的过程中去,这就涉及到技术要求,资源整合、控制和配置等要素。当前,跨国汽车企业都有自己完善的采购体系,中国汽车则处于起步阶段,数以千计的零部件供应商亟待整合、提升。再比如销售,原来中国企业理解的销售就是卖车,现在不是,销售需要金融支持、服务支持以及独特、持久的品牌体验来保证,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在买方市场里很难长久地取胜。

  所谓标准,是指当前的汽车行业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及管理标准,它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标杆。谁走在技术、管理的最前端,谁就成为标准。以环保标准为例,中国汽车排放标准为何实行欧洲排放标准,要求汽车排放达到欧Ⅱ水平?因为,欧洲的汽车环保技术优于中国,中国还不能自行制定一套标准。当前中国汽车企业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应该研究和中国市场相适应的、追求不断进步的标准,小步快跑地赶上国际标准。

  品牌的本质,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社会约定。消费者买某一品牌,实质买的是一种产品质量、消费安全的承诺或信用保证。品牌本身只是一个标识,关键是其背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其技术开发能力、营销能力和融资能力,以及组织管理结构。是一种针对目标消费群的情感、品位、归属和价值指认。跨国公司集百年基业、数十载打造自己的品牌,在这方面,中国汽车才刚刚起步。

  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差距,不仅仅在技术和研发上,更体现在体系、品牌和标准上,这样的差距是全面的,中国要培育出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提升中国汽车业的水平,就必须提升这三方面的水平。在中外合资过程中,中方可以学习借鉴外方如何创建体系,如何采购、销售,如何管理品牌,如何设立标准,从而提升中国汽车业的经营观念、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目前,许多汽车厂仍被销售环节的不正常利润所吸引,把注意力放在不断引进别人的平台,不断推出外方的新产品方面,而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企业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方面水准的提高,对他人产品及体系本地化的再创造方面无甚作为。这些都将成为2006年中国汽车保护期过后的巨大隐忧。

  上海通用汽车为合资企业树立了什么标杆?

  站在汽车市场竞争要素的高度,站在中国汽车业发展的高度,考察上海通用,考察其经营之道,我们会发现,上海通用之所以在短短4年内冲入轿车业三甲,就在于它先国内其他企业一步,扎实地做了体系建立、标准设定、品牌建设等基础性的工作。

  上海通用在成立之初,并没有被所有人看好。

  当一些外国经济学家听说通用花了数亿美元在上海建厂时,纷纷指责这是项拍脑袋工程,言语间充斥着怀疑和否定。

  在国内,业内业外对上海通用的前景也都议论纷纷:和日本、德国汽车比较起来,美国汽车并不适合中国,消费者不大接受;美国汽车企业只适合在北美发展,跨出这一地域很难壮大;作为中美最大的合资项目,其政治意义是否大于经济意义?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颇有争议的合资企业,却在1997年成立之时,就确定了“国内领先,并具国际竞争力”的目标。他们提出,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以高起点和站在巨人肩膀上成为巨人的远见,成为中国车业的领先者。

  在产业体系的建立上,上海通用把起点定得很高,要求从产品开发、零部件采购、物流技术、IT、制造、营销和售后服务整个过程,都要形成上海通用独特的优势。他们注重培养整合能力,将国内和国际的优势资源都整合在一起,特别是国际资源,站在汽车巨人的肩膀上,把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组合到合资公司里。正是由于这样的理念,上海通用拥有国内唯一的柔性化生产体系,不同平台产品可以共线生产;正是由于这样的理念,上海通用第一个在全国实施“3S”营销模式,把国际先进的营销模式引入中国,缩短销售、服务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上海通用认为,整合国际资源,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根据对中国市场的把握,对中国消费者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的了解,创造性地利用他人之长,根据中国情况本地化,使产品水平和管理技术不断提升。

  在标准的建立上,上海通用善做领跑者,数次设立中国汽车业的标杆,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和市场竞争的“门槛”。

  他们是最早提出并践诺“一年一个新产品”的企业,4年来连续推出别克、GL8、赛欧、君威等新车型,如今,“一年一个新产品”已成为许多中国汽车企业实施产品战略的标号,它不仅加快了中国汽车企业推出新产品的速度,还促进了国内汽车市场的良性竞争。

  他们创造性地提出“10万元家庭轿车”

  概念,加快了轿车进入中国家庭的步伐。

  2000年,中国车市呼唤低价位高品质的轿车,许多人认为:高品质的轿车怎么也下不了十二三万元,但上海通用却推出了赛欧,双安全气囊、ABS防抱死刹车系统、1.6升电控多点顺序喷射发动机、全车碰撞能量吸收设计,这些当时在国产中档轿车中无一齐备的配置,仅仅只卖10万元,一夜之间,中国轿车市场的门槛高出一大截。而赛欧的标准配置也成了所有进入该细分市场新车型的参照。

  在品牌的创立和管理上,上海通用也没有像其他厂家那样简单地照单全收,而是注重创新和本土化,给品牌注入新的内涵。“赛欧”并没有取其本名“可赛”,还挂上中高档车“别克”的徽标,别克也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换型改代成更加适合中国人消费、审美需求的“君威”,而所有的这一切品牌建立行为,在国际汽车市场都难以找到先例。如今,中国人想到“别克”品牌,就会想到“安全、舒适、大气、高质量和好服务”,想到赛欧,就会想到其倡导的“自立新生活”、“优质新生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扎实的基础工作,使上海通用在中国市场上快速壮大,当其他企业因为市场火爆而受产能、规模、车型等问题的缠累时,上海通用却用其强大的体系、标准和品牌建设,专注地面对市场竞争,适时推出新品。从1998年12月第一辆轿车下线,到2002年年产突破10万辆,上海通用成为国内首家新建投产4年就达到生产设计纲领的汽车企业。

  上海通用的经营之道表明:只要思路正确,中外合资就能造就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能为中国汽车业振兴积累经验,趟出新路。当中国汽车市场的容量足够大、经济实力足够强时,中国完全可以凭借在合资企业中积累的管理经验和产品工程经验,凭借整套体系的竞争力开发出适合中国市场、贴近中国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平台。

  

我来补充两句
相关文章
  • 北京:私人轿车越来越多 骑车人在逐渐减少
  • 把脉今年车市 5日上午10:00直播汽车峰会
  • 把脉今年车市 正在直播2003年汽车峰会
  • 日内瓦车展:3月6日到16日向公众开放(图)
  • 中消协、搜狐推出“我”喜爱品牌网上调查
  • “两会”代表委员用车全部是“中国制造”
  • 一段时间的低迷后 上周广州车市明显回暖
  • 汽车信贷消费月 预热2003年车贷市场
  • 丰田Harrier全面改型并开始上市销售
  • 相关分类信息
  • 捷亚泰宝来捷达特价促销
  • 大宇蓝龙全线降价
  • 安全港湾车手陪练中心
  • 丰田威驰团购车型!
  • 上海申通驾驶员培训二部
  • 上海车市导航(新车)
  • 成都莱克汽车广场
  • 二手车买卖信息上传窗口
  • 网站登记 - 我们的客户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00008号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