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热引发投诉升温 汽车三包期盼早出台 |
作者:[ 王烨 ]
来源:[
扬子晚报
]
|
|
当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潇洒步入有车族的行列,当街头不断掠过私家车的飘逸身影,有关汽车质量的消费投诉也悄然升温。
在各地消费者协会的案卷中,汽车投诉增长极快。昆山市消协从成立到去年底只有3起投诉,而今年1至5月就已接到汽车消费咨询10多起,正式书面投诉5起。投诉的品牌多集中于当前的消费热点———几万、十几万元的国产家用轿车,其中质量问题、售后服务不到位反映最多。苏州消费者刘某今年2月底购买了一辆轿车,3月13日就接到上海销售公司的通知,称车有质量问题必须到上海更换链条。换了链条没多久,4月17日该车的仪表盘又出了毛病。消费者吉先生2001年1月买了辆微型面包车,一年多时间已重复更换油封10多次,但车子还一直漏油。
销售行为不规范、欺诈现象也日渐突出。由于汽车不是服装、食品等普通消费品,其专业性很强,不太懂行的消费者容易受到企业的误导。南京的马先生今年5月15日在一家销售公司看中了一辆标价近6万元的轿车,销售人员表示,这辆车是去年8月出厂的,积压得久了,所以大灯、车顶都有点毛病,不过已经修好,价格还可以便宜点。考虑到价格上的优惠,马先生最终花5万元买下了这辆修复车。25日,马先生还沉浸在买车的喜悦之中,却意外发现,这辆车曾在一次巡展中,在徐州地区出过交通意外,虽在当地维修过但修得不彻底。马先生顿觉自己受到了销售商的欺骗,愤然提出双倍索赔的要求。而几经交涉,企业仍以“该车技术指标无问题”,“已通过车管所的检测、上牌,可以正常使用”等各种理由进行辩解。
据消费者协会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汽车投诉解决起来相当困难,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有的企业遇到质量问题只肯维修,根本不同意退换,有的企业则一味指责消费者使用不当来推卸责任。长期以来,汽车一直是单位购买的商品,私人购车十分少见,因此未被列入国家三包商品的目录。但这两年,汽车消费骤然升温,出台三包规定就成了当务之急。去年以来,外地几起砸车事件的发生,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缺乏法律法规保护时消费者的无奈。据了解,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三家单位已在加紧研究制定汽车“三包”规定,并有望于明年正式公布实施。
|
|
网站登记 - 我们的客户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00008号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