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得我们的梦想,谁就能在生活中造出我们的梦来!对于一家汽车企业来说,谁能把握我们对于车的梦想,谁就能在现实中造出我们的梦之车来。 看过上海通用新车凯越发布仪式上的舞台剧《飞越梦想》之后,暂时抛开剧本的具体情节和主题思想不谈,仅仅在意念上,该剧就已经给笔者留下了以上深刻的印象。当然,以舞台剧的形式为一款能充分推进剧本冲突的“载体”--新车凯越来揭开面纱,上海通用在艺术与商业、文化与物质、唯美与唯实的衔接方面,不仅仅是做了一次全新的尝试,而且在形式上已甩开竞争对手一大截。 再看《飞》剧的主题与情节,其实主人公靠四个“断面”推演的故事,就是很多人的故事,同样也是笔者的故事。就个人经历而言,笔者虽然没有《飞》剧男主人公“丁锐”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做过的私家车的梦想,也没有他那种“坎坷”的练车经历,但对于一辆梦想之中理想之车的期待,那种复杂和焦灼的心情,一点都不亚于《飞》剧的男主人公。 2000年研究生毕业后,笔者一直在南方颇有影响的两家传媒工作至今,凭着对汽车的热爱,两年前“投身”汽车报道,并很快拿了驾照。事实上,一年前开始,笔者就与同到广州工作的女友商量,看能否买辆20万元以下的合适的家用轿车。此后,笔者和女友就遍览“目标”车型,甚至准岳父、岳母的意见都用上了,但遗憾的是,至今还未找到合适的车型,而现在已是2003年初夏! 是许多如笔者一样的人对“梦中车”的要求太过苟刻吗?其实不然!就笔者而言,只是需要理想中的车能具有过硬的品牌、比较宽敞的空间、较为精致的内饰以及1.6升左右的排量,当然,工作形象所需,它还得有时尚、大气而体面的外观。但正是这些并不算过分的要求,让笔者的车之梦酣而不醒一年多,直到凯越随着《飞越梦想》的落幕驶至前台,她才有了苏醒的痕迹。 在《飞越梦想》闭幕的时刻,一位上海通用的员工告诉笔者:凯越是为那些热爱事业也热爱家庭,重视工作也尊重自己的人而准备的。由于凯越还未正式上市,因此并不意味着它就可以让笔者像《飞》剧中的男主人公一样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它至少让笔者接近了梦想--而这种梦想,仅仅是不把梦中的车当成一种简单的四轮工具,而是生活的一部分,一种自我尊重的生活的一部分! 也许,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像上海通用一样为中国消费者圆梦的企业也将不断增加,在看完《飞越梦想》这部舞台剧之后,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梦想也将不断接近,直至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