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车美女 新车报价 情色短信 | |||
首页- 邮件- 短信- 商城- 搜索- 新闻- 体育- 财经- IT- 娱乐圈- 女人- 生活- 健康-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出国- 求职- 游戏- 校友录 |
汽车首页 新闻 查询 试车场 车文化 香车美女 购车指南 报价 贷款 二手车 车主手册 SUV 俱乐部 约会 |
图片欣赏 |
香车美女 | |
品牌车廊 | |
车展酷图 | |
360°观车 | |
豪华加长 |
精彩专题 |
福特皮卡历史回顾 | |
3.15汽车维权专题 | |
“新老三样”大比拼 | |
2002国产新车瞭望台 | |
家轿新星派力奥 | |
夏利降价后的服务 | |
降税与汽车价格大战 | |
入世后车价怎么降 | |
价格放开车价狂降? | |
国产家轿大战北博会 | |
|
|
我来补充两句 |
日本三菱汽车加速进军中国市场 |
时间:[ 2003年06月05日15:51 ] |
电信资费完全由市场自发调整,政府部门只对其进行宏观调控而不实行资费管制的思路在目前是行不通的。因此,应根据市场呈现出的新特点,对监管政策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尽早建立市场化的资费体系,确保电信业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林敏 日前,福州、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都已经出现了各种名目的准单向收费,如北京移动在京郊10区县试水“开心套餐”、上海移动推出“来话畅听业务”、联通在广州推出“动力风暴”和“准单向免租”优惠套餐等等,准单向收费已在全国各地行成燎原之势。那么,准单向收费是否就能满足用户?对监管又意味着什么?它对电信业有何影响?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续俊旗研究员。 记者:今年以来,各地移动和联通的“单向”动作频频,许多人认为通信市场的价格战已经到了相当惨烈的程度。您认为准单向收费对电信业的持续发展有什么影响? 续俊旗:移动运营商采取的准单向收费行为是一种价格竞争策略。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最初形态,正常的价格竞争可以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助于电信企业发展,但不合理的价格竞争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首先,这种非理性的竞争方式不利于电信行业可持续发展。从短期看,准单向收费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暂时的好处,但这是一种饮鸠止渴的做法。价格战是一种“双刃剑”,在抢占对手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因降低价格导致原有利润的流失。从长远来看,这些形形色色的价格战将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下降,从而减弱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过度依靠资费竞争策略不利于提高电信产业和电信企业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电信市场将按照我国入世承诺分阶段、按地域逐步向外资开放。国外的电信运营商将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国内电信运营。国内电信运营商应尽早从管理、服务、资本运作等方面全面提升其竞争实力,如果一味执迷于价格战而不注重管理和服务创新、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即使有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也只能产生大但不强的电信企业,这样的企业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也无法适应国际电信市场的竞争。 最后,准单向收费策略不利于培养用户的忠诚度。移动业务发展初期的用户基本上是高端用户,对资费水平不是很敏感。而当前移动新增用户大多为对资费敏感的中低端用户,变化过于频繁的价格更易扭曲其消费心理,致使其价格预期过高而采取消极观望的态度,以期待更为低廉的价格出现。价格战还造成用户使用通信的费用的不公平性。消费者是趋利的,对他们来说,最好是天天都有“免费的午餐”。这就导致了用户的忠诚度下降,正常的消费心理受到扭曲,市场的生态环境恶化。 因此,移动和联通实施的准单向收费策略从根本上讲不利于电信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移动运营商应当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变,改进其管理和服务,打造以服务为主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记者:准单向收费基本都是运营商出于竞争的需要,而并不是移动通信产业成熟和运营商管理水平提高的体现。从1至4月份的全国通信业务的数据来看,用户量在下降,移动的准单向收费策略并没有达到刺激用户增长作用,用户增速反而趋缓,目前的固网业务也受到阻碍,如果长期下去会使电信业面临怎样的局面?全业务经营是否应尽快摆上议程? 续俊旗:今年前四个月全国通信业务发展速度放缓,固然与整个电信产业的大环境有一定关系,这也是电信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现象。但是,准单向收费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信业务发展。如前所述,价格战扭曲了市场生态环境,使部分潜在用户对使用电信业务采取了消极观望的态度。由于移动运营商忙于价格竞争,而无暇顾及服务改进,使得电信服务质量没有明显改进,电信投诉率居高不下,电信技术创新也不足,这些隐患都抑制了市场需求。移动运营商长期打价格战,对电信市场的持续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尽快实现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全业务经营,成为改变电信企业大打价格战、促进市场有效竞争、保持电信产业持续 高速健康发展的、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课题。 全业务经营可以发挥电信网络本身的范围经济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电信业具有明显的范围经济特点,即电信各业务可以共享一定的能力资源,因而在一定市场条件下,提供多种业务往往比提供单一业务更能充分利用现有能力资源,取得更大经济效果。电信业的这一特点将随着技术的进步、业务的发展,特别是电话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融合,固定网与移动网的融合,以及电信业务向信息多媒体通信业务的拓展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业务上的多样化,营销上的“一站购齐”不仅是未来电信企业特别是大型电信企业的一大趋势,而且也是企业竞争的一个制高点。国外许多电信企业向全业务领域拓展的一个重要目的也在于此。 发展全业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费困局,给电信业带来相互竞争、相互制衡的机制。移动的准单向收费策略从根本上讲是由目前的移动市场竞争结构不完善造成的。移动业务是电信业务未来发展方向,这些年一直保持了高速发展势头。我国目前仅有移动和联通两家移动运营商,双寡头垄断经营模式为这两家运营商带来了巨额利润。两家固定电信业务经营者电信和网通由于没有移动业务许可,业务发展缓慢,因此迫切需要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差异化的全业务经营可以让四家主体运营商实力此消彼长,形成较均衡的市场竞争。全业务竞争还会使运营商之间产生合作的动力,摒弃恶性价格战,在服务与品质上多投入,共同做大电信市场。 记者:有报道说,中移动将视各地不同竞争情况在全国推广准单向收费。有人认为这对用户有利,但也有人认为,两大移动运营商的出发点很难说是为用户着想。在您看来,各种名目繁多的准单向收费实质是什么? 续俊旗:分析准单向收费的实质,首先要了解准单向收费产生的原因。移动运营商采取准单向收费这种价格战,除了移动市场有效竞争尚未形成外,也与企业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有关系。目前的主体基础电信运营商全部为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股份绝对控股的企业,由于股份结构相对单一,没有建立真正的企业法人制度,导致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如没有建立成本核算制度、调整考核制度等重要经营管理制度,各级电信公司市场决策中的短期行为主义严重,企业往往为了短期利益进行不计成本的价格竞争,这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另外,我国现有的资费形成机制基本上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政府部门对电信资费有相当大的决策权,造成企业缺少充分的自主定价权。沿用《价格法》的规定,我国制定电信资费的方式包括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三种:市场调节价是指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资费,主要适用于增值业务等价格,企业定价后要报知政府;政府指导价是指国务院通信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规定基准价及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的资费;政府定价是指国务院通信主管部门汇同原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基本电信业务资费。在市场经济中,特别是在新技术和新业务层出不穷、市场情况变化很快的电信产业,电信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自主定价权,无助于企业根据市场的态势及时实施合理的竞争策略。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电信企业的价格违规行为是一种“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无奈,不合法但有其合理成分。移动电话资费过高,也使得企业有很大的降价空间,而我国的移动电话资费却没有及时调整。因为移动电话资费过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移动业务的需求,消费者希望实现降价乃至单向收费,这也是符合电信业发展规律的。移动运营商的准单向收费带有两面性,一方面利用价格手段开展不正当竞争,违反了国家法律和电信资费政策,有其违法性;另一方面,电信网络固有的规模经济性使得移动业务的成本大幅度下降,由于移动运营商之间以及与小灵通的竞争,运营商已经不能再执行过去的资费标准。监管政策的相对滞后与电信市场的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也促使了移动业务准单向收费行为此起彼伏。 对于准单向收费行为,不同的利益主体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从运营商角度看,准单向收费可能会被视作争夺用户、扩大市场份额的竞争策略。从国家主管部门看,准单向收费的实质就是移动运营商利用价格手段进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价格法》和《电信条例》,是一种价格违规行为。监管部门显然也认识到了资费政策调整不及时,这是各地风行的准单向收费政策没有被叫停的重要原因。谈到这里,我有一句题外话,因此,有观点认为,要尽快改变现有管制部门一般行政事务性人员大量充斥的现象,尽快引进高素质的经济、法律、技术等专业人才,如此方能提高电信管制水平。 记者:准单向收费正使电信监管面临严峻挑战。准单向收费是否意味着我国的电信业务不再需要资费管制而完全由市场自发调整?如果是,那是否还需要政府部门进行资费调控? 续俊旗:在现阶段对电信业务进行监管是必需的,这是由电信产业的特点和电信监管的目标所决定的。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通信产业特别是本地业务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表现为在一定的产业范围内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法或成本弱增性。从理论上讲,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由一家或极少数几家企业经营往往比多家企业竞争性经营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但由于这些企业具有独家垄断或寡头垄断地位,如果不存在价格管制机制,它们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就有可能独立或合谋制定大大高于正常成本的垄断利润,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把一部分消费者剩余专门为生产者剩余,从而扭曲社会分配效率。这是电信资费管制的第一个目标。 此外,电信资费管制还有刺激企业生产效率和维护企业发展潜力的目标。对竞争不充分的电信业务实行价格管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促进竞争的激励机制。价格管制可以刺激企业自觉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努力达到最大生产效率。 最后,通信产业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具有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通信服务的需求具有一种加速增长的趋势。为此,客观上需要通信企业不断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提高市场供给能力。这就需要政府在制定通信管制价格时,考虑到使通信企业具有一定的自我积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大规模投资的能力。 电信运营业是一个多业务的产业,按照我国现有的电信业务分类,电信业务分为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两大类。基础电信业务又分为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和第二类基础电信业务,这两类业务类别中又包括不同的业务种类。增值业务也是如此分类。各种电信业务的市场竞争程度各有不同,有些还属于缺少竞争或竞争很弱的程度,如固定电话中的本地电话业务,而有些业务已经非常激烈,比如长途电话。对电信业实行资费管制并不意味着要对所有业务都进行价格管制,是否需要资费管制的判断原则是按照竞争或垄断的程度来确定合理的价格管制范围。由于价格管制的必要性是基于垄断,即某种业务是垄断性业务才需要价格管制,以弥补市场失灵。但区分某种业务是垄断性的还是竞争性的,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即便是垄断性业务,也有一个垄断程度的问题。而且,业务发展是动态的,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原先垄断的也会转变为竞争性的。因此,价格管制不仅要合理,而且有动态性。 电信资费完全由市场自发调整、政府部门只对其进行宏观调控而不实行资费管制的思路在目前是行不通的。目前,移动业务市场仅有两家同为国家股本主导下的运营企业,移动市场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一般来说,市场上只有两个竞争者时,较易形成企业同盟特别是价格同盟,难以保护用户利益,而只有三个竞争者时,形成同盟的可能性虽然大大降低,但一旦形成,则很易造成市场的不均衡。由于电信业跨国竞争的特征不十分明显,一般认为如果市场上有四个主要竞争者,且不存在支配地位的竞争者的话,就比较容易形成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从实际情况看,也基本上符合各国电信市场竞争的实际情况。如果在移动市场上有四家运营商,则价格竞争便真正成为“双刃剑”,谁挥舞这一利刃都将有所顾忌,价格竞争也就不大可能成为利益主体的可取之策与求胜之道。由于国内电信市场真正的竞争机制还没有成形,像有些人士主张的立即放开电信资费管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恐怕只能是缘木求鱼。 记者: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单向收费已大势所趋,但它不一定非得要经过准单向收费这一阶段。那么单向收费是否应尽快实现?电信业自身规律决定了适度监管的必要性,应如何调整资费政策,建立市场化的资费体系? 续俊旗:移动电话的高资费政策是导致准单向收费风行的根本原因。在价格战抑制移动市场需求的隐患已经开始显现之时,监管部门应根据市场呈现出的新特点,对监管政策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即放开移动市场,降低资费,实施单向收费,以遏止恶性竞争,确保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降低移动资费和实施单向收费不能孤立地从移动业务的发展角度而必须从整个电信产业链的角度来考虑。特别是新的移动业务牌照发放决策,必须要考虑到整个电信产业持续发展和电信市场有效竞争格局形成的战略性问题。 目前,社会各界对移动电话资费实行单向收费政策的建议普遍持赞同观点,决策层也倾向于采纳单向收费的方式。但是,单向收费与网络的互联互通问题密切相关。目前实行的双向收费机制使得两大移动通信网络之间不进行结算。而一旦采用单向收费,必须考虑到接入成本问题,这会使现有的网间结算发生变动。如何确定网间互联和结算成本,将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但是,降低移动资费,实行单向收费已经成为决策层殛待做出的决策。 从电信业务资费改革趋势看,我国将建立市场化的资费体系,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在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架构体系下,将对国务院通信主管部门管理的电信业务收费目录做出调整,目的是进一步扩大地方通信管理部门的资费管理权限,扩大电信业务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范围。原则上国务院通信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性电信业务资费的审批和备案,而各省(区、市)辖区内重要的电信业务资费的制定和调整只需通过各地通信管理局会同省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审批和备案即可。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地方通信管理部门在管理上的权威性,而且有利于运营企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与地方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电信资费标准。 其二,继2002年放开部分电信业务的资费管理权限后,进一步放开基础电信业务资费,将部分竞争已经比较充分的电信业务价格制定与调整权限交给市场,实行企业自主定价。届时,电信运营商只需要向有关部门备案,便能根据市场情况制定资费标准。 其三,逐步推出本地电话的资费套餐,对本地电话资费实行政府指导价,放松资费管制的力度,扩大企业的权限。 其四,取消长途业务的不对称资费管制。由于长途业务的市场占有率逐步均衡化,固网经营者强烈要求取消长途业务的不对称管制政策,政府主管部门将考虑逐步取消长途业务不对称管制政策。资费整体水平特别是包括长途资费在内的基础电信业务资费会出现结构性调整。 另外,我国的电信资费管制应由价格水平管制向价格结构管制转变,以防止不同业务的交叉补贴,促进各业务层面的有效竞争。 来源:通信信息报 |
我来补充两句 |
相关文章 | |
|
相关分类信息 | |
|
|
网站登记 - 我们的客户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00008号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